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在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区,形成了其民族语言背景下的地名文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这些少数民族地名不同程度上通过汉语翻译,逐渐被世人所认知。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

然而这些经过汉语翻译过的地名,如果仅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没有什么内容或解释不清,甚至会望文生义产生误会。例如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因为哈尔滨是满语的汉译名称,因此从字面上根本不会想到“哈尔滨”本意为“晒网场”,是以往松花江边的满族人打鱼晒网的地方;又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从字面上看,是“(用布)包头”的意思,但“包头”实际上是蒙古语的“包克图”的汉译名称,其蒙古语愿意为“有鹿的地方”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2)

松花江穿城而过的哈尔滨

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名汉译过程中,因为语言的差异,无从体现少数民族地名文化,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少数民族地名原本的涵义已无从得知。无论哪个民族,其地名文化都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历史沿革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我们研究学习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的工具,是中国地名文化重要的分支和财富。

东北地区满族地名

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聚居地,虽然在近代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中,汉族成为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并带来了各种“大碴子味”的地名,但东北地区那些有着较久历史的大城镇依然保留了其原来的名称。

黑龙江西部地区为蒙古族、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黑省西部地区的地名大多出自这三族,例如齐齐哈尔,为达斡尔族语“齐察哈里”的汉译转音,意为“天然牧场”。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3)

黑龙江东部地区为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黑龙江东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土地肥沃,全省大多数城市和人口都分布在这一地区,也就有了许多汉译的少数民族地名。

哈尔滨市,满语的意思是“晒网场”,在哈尔滨建城之前,松花江边的满族人以渔猎为生,经常在这里晒网,因此得名。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4)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

牡丹江市,因江得名,不过这牡丹江可不是因为牡丹花。牡丹江为满语“穆丹乌拉”的转译,“穆丹”为“弯曲”的意思,“乌拉”为“江”,因此牡丹江的本意为“弯曲的江”。

佳木斯市,在满语中意为“驿丞”,在清康熙晚期称作“甲母克寺噶珊”,后汉译为“嘉木寺”、“贾木寺”、“佳木斯”。

绥化海伦市,因海伦河得名,海伦是满语“开棱”的音译,意为“水獭”,因为海伦河中盛产水獭,因而得名。在清朝时期,这里还是满清皇家的围猎场。

中俄边境的兴凯湖,从清代开始改称“兴凯湖”,为满语“水耗子”之意,因湖中盛产生耗子得名。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5)

鸡西市,在清朝时称为“鸡冠噶珊”,“噶珊”即满语中的“山”,鸡西的本意为“鸡冠山的西边”,也有说法称,鸡西是满语“带毛鹿皮”的意思。

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吉林”在满语中为“沿边的”,“乌拉”为“江”,吉林的满语愿意的“沿江的地方”。吉林位于松花江畔,在明朝时是沟通辽东地区和黑龙江流域的水陆码头,满清在东北兴起后,在这里修建起城寨,因位于松花江畔,命名为吉林乌拉,后又在此地设立吉林将军,管理松花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1907年,清政府撤销吉林将军,设立吉林省,省府驻地即现在的吉林市,形成了吉林省吉林市,省市同名的特殊现象。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6)

珲春市,珲春为古女真族(满族先祖)语言,意为“边地”。在宋金时期,金人将此地称为“浑蠢”,明朝时也沿用“浑蠢”的称呼,到了清朝改成了更文雅的“珲春”。现如今,珲春依然是中国东北的“边地”,是中朝俄三国的交界之处。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7)

珲春市地图

图们市,图们市因图们江得名。图们江,辽代称驼门;金元时期,图们江上游称爱也窟河,下游段称统门河;明代称啊也苦河,其下游段称徒门河;清代将上游称为大浪河,下游称为土门河。土门江在满语中的称为“土门色禽”,“土门”意为“万”,“色禽”意为“源”,土门江即“万河之源”的意思。满族人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将长白山视为满族的圣山,因此发源于圣山的图们江,被赋予了万河之源的神圣属性。因图们江为中朝界河,日本曾利用“土门”挑起朝鲜和清朝的领土争端,土门江也就被迫改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图们江。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8)

图们江市地图

蒙古族地名

蒙古族作为北方草原上最繁盛的民族之一,留下了许多极富民族特色的地名。

在蒙古地名中,有一些地名的使用相同的后缀,常见的有“浩特”和“郭勒”,例如:呼和浩特、二连浩特,锡林郭勒、霍林郭勒等。在蒙古语中,浩特为“城”的意思,而“郭勒”为“河流”的意思。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9)

再结合前半部分的愿意,那么呼和浩特的蒙古语本意为“青色的城”;二连浩特为“五光十色的城”;乌兰浩特为“红色的城”;巴彦浩特为“富饶的城”,锡林郭勒为“高原上的河流”,霍林郭勒为“有美食的河流”。除了“浩特”和“郭勒”外,还有以“淖尔”为后缀的地名,“淖尔”的蒙古语意为“湖泊”,例如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0)

赤峰市,赤峰是“乌兰哈达”的意译地名,“乌兰”意为红色,如意为“红色的城”的乌兰浩特,乌兰哈达的本意为“红色的山”,但在地名汉化中,选择了少见的意译,将“红色的山”意译成“赤峰”。

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实际上由“呼伦”和“贝尔”两个地名构成,分别指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的蒙古语意为“水獭一样”,贝尔湖的意思为“雄水獭”,因为这两个湖泊盛产水獭,蒙古族人便以此命名,而这两个湖泊所在的草原则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1)

呼伦湖、贝尔湖和呼伦贝尔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很多的宫账”,其名称的由来,还要从成吉思汗说起。成吉思汗逝世后,蒙古人为其修建了八座白色宫帐,以供族人祭祀可汗,称为“八白室”,可以参考中原王朝的祭祀先祖的太庙,不过与太庙不同的是,八白室是可以拆迁移动的,以方便游牧为生的蒙古人随时随地祭祀先祖,而负责守卫和祭祀八白室的部落,就被称为“鄂尔多斯”。元朝灭亡后,守护八白室的鄂尔多斯部落,辗转多地,迁入河套地区,从此安定下来,河套地区开始被称为鄂尔多斯。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2)

类似于鄂尔多斯这样,源自蒙古族部落名称的地名,还有土默特、科尔沁、巴尔虎、察哈尔等等

蒙元时期,几乎占据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族离开了蒙古高原,向其他水草丰美的地方迁徙,比较集中的迁徙地有青海河湟谷地,新疆伊犁河谷。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3)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的高原腹地,因地处河湟谷地,是高原上少有的水草丰美之地。隋唐之前,这里是羌人的聚居地,在南北朝时期随着鲜卑人的南下,联合建立起吐谷浑国。蒙元崛起后,将蒙古人的牧场扩张到青藏高原,许多蒙古部落逐水草迁徙至这一地区,因这里河网交织,水源丰沛,被命名为“郭勒木德”,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郭勒木德,先后被转译为“郭里峁”、“噶尔穆”,最终于1960年确定为“格尔木”。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4)

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格尔木成为青海入藏的咽喉要道

除了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同样出自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

伊犁河谷地区位于天山西侧,高大的天山切断了西风带,使得从大洋上远渡而来的水汽聚集在伊犁河谷一带,使这里成为新疆最优质的的牧场,成为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财富,古老的乌孙、突厥、月氏、蒙古族、维族、汉族、哈萨克族等民族都曾在此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开发。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5)

就蒙古族来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消灭了残存的西辽,占领了伊犁河谷,并将此地封给了次子察合台。蒙古帝国分裂后,察合台的子孙在这里建立起察合台汗国。明朝时,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东西察合台,中亚的西察合台在突厥化后逐渐消亡,东察合台则在现在的伊宁建立都城“亦力八里”(伊宁谐音),明朝就将东察合台称为亦力八里国,后被准噶尔吞并。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6)

明朝和亦力八里

在蒙古族统治期间,伊犁河谷地区留下了许多的蒙古语地名沿用至今。例如伊宁,伊宁原称固勒扎城,在蒙古语中为“盘羊”的意思。准噶尔统治时期,蒙古人在现在的伊宁城北修建了一座寺庙,并在庙顶修了一座金色盘羊,成为这一地区蒙古部落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因此将这次称作固勒扎。伊犁河谷下游的霍尔果斯,是一片肥沃的大草原,牛羊随处可见,以至于骆驼、羊群的粪便随处可见,蒙古人便将此地称为霍尔果斯,即“羊粪成堆的地方”。

维吾尔族地名

维吾尔族,同样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民族,因为其汉译名称直到近现代在确定,以至于人们对维族的历史较为陌生。隋唐之际,南北朝时期,鲜卑部落入住中原后,漠北高原被铁勒部落的阿史那部占据,建立起突厥汗国,并开始欺压同是铁勒部落出生的其他部族。被其他的其他铁勒部落为推翻突厥汗国的统治,组成了反抗同盟,即九姓铁勒,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纥。

回鹘(回纥在唐贞元四年更名为回鹘)联合唐朝击败突厥后,又被黠戛斯击败,辗转迁徙到塔里木地区,建立起数个回鹘汗国,开始了维族在新疆的历史,形成了现在了新疆维族地名。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7)

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在维语中意为“美丽的牧场”;盛产石油的克拉玛依意为“黑油”;喀什意为“砖房”;阿克苏意为“白色的河”;吐鲁番意为“富饶的地方”。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8)

克拉玛依戈壁滩上的油田

我们知道,新疆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文明国家,在两汉时期并入中原政权,成为西域都都护府,所以在现在的新疆,除了维族地名外还有许多古老的地名。

顶白头的包是什么(白头布包头)(19)

西汉初期的西域诸国

例如叶城,叶城是叶尔羌的简称,而叶尔羌就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为秦汉时期的突厥系民族的地名,意为“土地宽广”,而维语中称叶尔羌为“喀格勒克”,意为“地广林多,鸦雀成群”。此外,还有鄯善,古突厥语,意为“草堆”;焉耆,古月氏语,为部落名;库车,古龟兹语,为“有坎儿井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