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宋福林,男,1984年4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高级技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大师、机制学院副院长,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技术能手 、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2005年6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从教17年来,其始终坚定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坚守教学科研一线,专注技能人才培育,尤其是近年来在他及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各级技能竞赛屡获殊荣,他指导的教师共有5人获全国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人获“湖南省技术能手”和“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他指导的学生获国家一等奖12人次、省级一等奖26人次,为国家航空产业发展培育了优秀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职教名师修炼之路(职教周大国工匠)(1)

宋福林为同事演示操作

大学里最充实的时光

2002年以前,宋福林还是福建莆田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孩子,这年9月,高考失意的他不情不愿地走进了长沙航空职院的大门。

那是一个高职招生不太景气的年代,被化工专业录取的他,因报到人数不够没能开班,他懵懵懂懂选择到了“听起来高大上”的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许是天生喜爱搬弄机器,更因为高考失利的他特别想争口气,大学三年他极其用功,一次因开会缺课,他硬是找老师请求给自己补上,所以专业课《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中有一道综合应用题是零件加工工艺尺寸链的计算题,整个年级只有他一个人做对了。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特质,2004年7月他被选中参加竞赛集训队,备战湖南省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其余时间全部泡在车间里,加工、装调,一遍又一遍,反复操练。”至今回想起,宋福林仍清晰地记得几乎每个细节: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完成2套零件的加工组装,每天晚上看理论书籍到深夜,光笔记都写满了3大本。到了后期,他甚至把铺盖直接搬到车间,不分昼夜地刻苦训练,偶尔晚上突然灵感闪现,想起来解决方案,就立马从床上爬起来动手验证。尽管最后只得了第六名,但他认为是“大学里最充实的时光”。

职业生涯的两次成功转型

留校后因工作需要,学“数控应用”的他,被要求改做“数控维修”,“看起来都是数控,但其实大不一样,前者偏机械,后者基本是电气类。”宋福林说,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好在有师傅。

时任数控教研室主任黄登红老师带着他一起转型,硕士毕业并且此前在无数次在企业真刀实枪干过的师傅手把手教,宋福林飞速进步,“我彻底被数控机床迷住了,感觉自己之前只了解到数控的冰山一角。”

2009年9月他参加了湖南省电气控制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的竞赛,获教师组第一名,成为“湖南省技术能手”。这一年还辅助指导学生参加省电气控制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学生组,获得第一名,同年还辅助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省教育厅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职组一等奖以及之后的国赛第5名的好成绩,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教育厅春季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

但是“全国技术能手”的梦还一直盘踞在他的脑子里,一定要“亲自感受顶级的技能盛宴”,他对自己说。

机会来了。经过层层选拔,2016年他获取了参加第七届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入场券,尽管在此前无数次没日没夜的实训中,他对机床电控柜里的800条电线导线、30多个各种电线接口、12500多个机床参数……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他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北京备赛时很多选手都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出去游览长城和故宫,而他为了查漏补缺,天天都去附近的公司听课,看有没有自己没有练到的地方。直到竞赛结束,他都没有到长城去当一次“好汉”。当然,他梦想成真,捧回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并收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 。

全国技术能手是终点更是起点

在很多人眼里,宋福林已经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了,应该没有什么追求了,可以停下来享受悠闲时光了吧。很快时任机制学院院长、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黄登红的一席话,再次警醒了他。“宋福林,现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已经停招了,你要寻找新的专业方向了,你以后总不能跟其他几个年轻老师去争着上数控机床操作的课程吧!”是的,他心里也认为应该寻找新的专业方向了。紧接着黄登红继续说:“现在有个智能制造方面的竞赛,你试一下吧!”这是以后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2017年12月份举行的全国首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对宋福林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他不仅自己要提高,要提前学透弄懂,还要指导团队老师和学生不断锤炼水平、提高技能。多少个黑夜,多少个黎明,他都以校为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师生经过艰苦的训练和拼搏双双获得全国一等奖。紧接着,备战2018年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宋福林被长沙航院指定为首席指导教师。这一次又是一个大满贯,师生再次双双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宋福林也被师生们称为“国赛金牌教练”。

他的人生也迎来了新辉煌。2017年被长沙航院聘为9个技术技能大师之一,他是最年轻的。宋福林大师工作室近三年在各类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6人次、省部级一等奖18人次,其中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9人次,省级一等奖共16人次,特别是指导学生连续3年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参加全国首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的学生黎琼说:“备赛比高考都累,每天住在实训室,早上一醒来,冷水洗把脸,又开始继续了。”而作为指导老师的宋福林,则比他们更辛苦。

这几年赛事一个接着一个,而且,每次大赛都要取得好成绩,“压力山大啊,”他说,“没办法,只得加班加点,甚至很多时候连铺盖卷也要搬到实训室去。”在宋福林的字典里,双休日上班是常态,“2018年一年只休了7天”。

只要努力,就会遇见最好的自己。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宋福林喜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这是国家对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的最高表彰。

职教名师修炼之路(职教周大国工匠)(2)

宋福林老师带学生实习实训

近年来,学院牢固树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大师引领,双师培育”,学院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力量。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大国工匠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空军专家库专家2人,他们都奋战在一线,培养了一大批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讯员张少利 潇湘晨报记者沈颢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