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之际,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这位科学巨匠的特展“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吸引了许多科学爱好者的目光。近日,这场特展的“幕后推手”之一,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论物理学荣休教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档案馆学术主任——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Hanoch Gutfreund)教授也来到上海,携其首次被译为中文的科普著作《相对论之路》与读者见面。

该书英文版出版于2015年,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的百年庆之际。书中呈现了爱因斯坦的完整论文手稿,以及由作者进行的逐页科普阐释,并讲述了爱因斯坦如何从狭义相对论走向广义相对论、这一标志性论文手稿的意义以及它如何从柏林被移送到耶鲁撒冷等内容。

作为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馆的学术主任,哈诺赫曾经手过数以万计关于爱因斯坦的一手资料。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中,哈诺赫不仅谈论了他的著作,也分享了他对爱因斯坦的个人看法,以及关于科普写作、科学史阅读的观点。

爱因斯坦相对论通俗解读(专访相对论之路作者)(1)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Hanoch Gutfreund)在接受采访

哈诺赫在采访中提到,最早进行相对论科普的正是爱因斯坦本人。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 1916年即出版面向大众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力图让更多人了解相对论。

“早在1922年,爱因斯坦的这本科普书就被译成中文了。”哈诺赫说。最早翻译这本小册子的是爱因斯坦的中国学生、北大教授夏元瑮。译文先于1921年4月发表在《改造》杂志上,1922年以《相对论浅释》为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在当时中国的科学界和民众当中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后来爱因斯坦也访问了上海。”哈诺赫表示,这一次的爱因斯坦特展中专门辟出一部分内容讲述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展览和《相对论之路》的中文版首发式都在上海举行也格外有意义。

爱因斯坦相对论通俗解读(专访相对论之路作者)(2)

《相对论之路》,[以]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德]于尔根·雷恩著,李新洲、翟向华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澎湃新闻:您曾经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校长,这所学校和爱因斯坦有什么特别的渊源?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爱因斯坦是希伯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对他来说,创办这所大学是对其犹太民族身份的一种表达,同时也是对《圣经》的践行。因为按照《圣经》的说法,人们要寻找真理,不断地学习,去实践人的尊严,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去世前在自己的遗嘱当中说,要把自己的所有研究成果和智慧结晶都献给希伯来大学。

在大学的落成典礼上,爱因斯坦发表了一则宣言,表达了对于这所大学未来使命的期望。他希望这所大学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精神中心,并引起全世界文明人类的尊重。同时他也表示,“大学是展现人类精神普适性的地方”,我想这一理念也被现在的许多大学所接受。

澎湃新闻:希伯来大学的爱因斯坦档案馆是如何建立的?有哪些独特的馆藏?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在希伯来大学的爱因斯坦档案馆中,藏有8万余份档案文件,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爱因斯坦跟其他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信函往来,同时还有他的一些学术论文的手稿,他在公开场合演说的稿件,以及他写的一些散文。事实上,爱因斯坦对于所有跟人类活动相关的话题,都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所以档案馆里收藏的内容非常丰富。

爱因斯坦去世于1955年,当时这些文件都在他本人家里。他在遗嘱中表示将所有的遗物保管在他的秘书那里,直至秘书过世。他的秘书于1982年过世,过世前几周就把这些文件全部转交给了希伯来大学。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最近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有关爱因斯坦的特展,展品来自你们的爱因斯坦档案馆。其中有哪些特别的展品?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我想要强调的是,这一次在中国的展览其实非常特别,因为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馆藏的爱因斯坦珍贵文档在耶路撒冷之外的地方展出。

这次展览当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手稿。整部手稿有46页,我们从中节选出几页带到中国来展出。这个手稿也是我们的馆藏中最珍贵的文档。要知道,广义相对论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单个人所做出的最大的智慧贡献。

另外,我们还带来了一些爱因斯坦与中国学者和政治家之间的信函往来,这些信函主要源自上世纪20年代早期到二战期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通俗解读(专访相对论之路作者)(3)

“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中展出的爱因斯坦手稿

澎湃新闻:为什么要写《相对论之路》这样一本书?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我和我的搭档,也就是本书的另外一位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院的院长于尔根·雷恩,我们两个人是合作来写的这本书。爱因斯坦一生当中发布了四份非常重要的科学文献,我们打算针对每一份都写本书。

我们写的第一本就是针对广义相对论的,也就是今天的这本《相对论之路》。这本书主要就是基于刚才我所说的爱因斯坦解释广义相对论的手稿,手稿的每一页都出现在了我们这本书中。我们在每一页手稿之后都写作了对其内容的解释说明。这些解释浅显易懂,只要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基本上都能够看懂,不一定要是物理学专家。

另外,我们还探讨了爱因斯坦在1905年推导出狭义相对论之后怎样在十年时间里最终推导出广义相对论的过程。这十年中发生的历史故事,比较复杂也比较坎坷。

此外,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章节,很多人看了都觉得非常喜欢,叫做《手稿的魅力》。在这一章中,我们就讲述了为什么爱因斯坦这个手稿有如此大的魅力,它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这是一部科普著作,您如何向普通读者解释相对论这样复杂的理论?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其实,最早想要将相对论这些概念解释给大众听的,就是爱因斯坦本人。他在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论文之后,他自己又写了一本比较薄的“大众版”,它针对的就是非专业人士(中文版译作《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那为什么称之为大众版呢?就是因为在这本书当中,他没有使用任何数学公式进行解释,但这样解释起来其实是挺困难的。

当然了,在我的这本书中,也没有提到任何数学公式。

想要理解像《相对论之路》这样一本书,可能的确有一些挑战,因为它有一些难度。但是我知道,有很多对科学有兴趣的人,他们愿意花精力去理解并阅读这样的一本书。事实上,这本书的英文版已经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现在正在翻译成西班牙文和其他语种。

所以说,我说这本书属于科普类读物,是面向大众的,但也并不是说真的是面向所有的大众,而是面向所有有意愿花精力去读这本书的大众。只要你有意愿去理解,然后有一点点的科学知识背景,就一定会觉得读这本书非常有意思。

澎湃新闻:您接触过很多关于爱因斯坦的一手档案,在您心目中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公众心中,他的形象几乎已成为天才的同义词。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爱因斯坦的看法,我可以告诉你我对于爱因斯坦的看法。爱因斯坦吐舌头的照片非常有名,我觉得它首先特别能够反映爱因斯坦个性的一个方面。这张照片拍摄于爱因斯坦72岁生日派对上,当时来了一位摄影师,摄影师跟爱因斯坦说,你能不能摆一个最适合今天这个场合的姿势,好让我拍照,于是爱因斯坦就伸出了自己的舌头。

爱因斯坦相对论通俗解读(专访相对论之路作者)(4)

爱因斯坦经典的吐舌头照片

一直以来,爱因斯坦都是一个不太尊重权威的人,不管是政界的权威,还是科学界的权威。他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不管是衣着还是发型,包括我们在这次的展览海报上看到的这个发型,真的是特别的特立独行,他不会很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我觉得特立独行正是他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

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真的说起爱因斯坦,我首先想到的其实不是天才,而是一个非常具有独立性以及原创性的思考者,他不会受到一些成见的影响。他有自己的想法,不仅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而且在政治、教育或文化方面,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澎湃新闻:您认为为什么大众需要阅读科学史?

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我认为,科学的历史是属于人类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的思想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人类历史当中关键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也应了解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得出这些结论、实现这些应用的。这就是科学史学者所关注的,其实也是我们今天这本书所关注的内容。这本书当中很大的篇幅,就是讨论爱因斯坦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才最终推导出广义相对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取名《相对论之路》,它的重点在于“路”,而不是路的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