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哗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练习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篇小说的情节。①开端: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到前线,车陷弹坑中。②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未尽
D. 表示话未说完3.文中写到两次“跪”,它们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心理或情感?(1)大胡子少校面对饥民“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少校和师长在新坟前“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尤小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这里的“后果”指( )。
A.如果速度慢, 就会在途中被饥饿的村民们拦截,抢走馒头
B.无法按时赶到战场, 参加战斗,抗击日寇
C. 不能按时把弹粮送给已经饿了四天四夜的战士
D.会在途中遇到敌人的阻击,无法顺利与战士会合
6、第十二自然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的原因是( )。
A. 极度的饥饿使得村民们浑身无力,才会在听到话语时有了这样的表现
B.因为战士们端起了枪,拉响了枪栓,这样的阵势着实把村民们吓住了
C.饥民在了解内情后,无比震惊而又默默无语、无所适从
D.饥饿的村民们看到一位军官向他们下跪,感到非常吃惊
7、读句子,完成练习。
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有人认为句子中的“挪”字也可以改成“跑”或“走”。你觉得可以吗?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1.②饥民抢馒头,小姑娘带头归还馒头; ③大胡子少校带馒头来找小姑娘,而小姑娘在3天前饿死; ④国军起义将领临终嘱托讲“馒头”故事。2.B3.(1)面对饥民抢粮,深感无奈,表示出对饥民不理解前线艰苦的痛心; (2)为尤小翠的惨死深表不安,有一种负罪的心理。4.尤小翠是一个单纯、可爱而又懂得事理,勇于承受痛苦的孩子。(意对即可)
5.C
6.C
7.不可以。从全文来看,村民以及小翠已经非常饥饿,已经没有力气去跑、走。其次,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小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自责和愧疚,甚至有些无所适从,因此才会“挪”。
亲爱的家长,感谢您的关注,您的点赞、评论与转发,是给予我最大的肯定!清清的语文课堂和您一起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让孩子爱上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