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时我高小毕业回家务农,一晃半年快过去了已经到冬闲时侯了,村里一般人家都进入猫冬季节,遂心所欲的尽情休息,想干啥就干啥一些人在看牌,推天九,打扑克,有的纯属娱乐,有的在赌钱我家从来没有冬闲,猫冬时,从不参与玩耍,而是周而复始的积肥,除了积肥,就坐在屋里扒麻杆,积肥,扒麻循环往复地进行着,一心想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过年的情景有哪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的情景有哪些(过年时的情景)

过年的情景有哪些

夏天时我高小毕业回家务农,一晃半年快过去了。已经到冬闲时侯了,村里一般人家都进入猫冬季节,遂心所欲的尽情休息,想干啥就干啥。一些人在看牌,推天九,打扑克,有的纯属娱乐,有的在赌钱。我家从来没有冬闲,猫冬时,从不参与玩耍,而是周而复始的积肥,除了积肥,就坐在屋里扒麻杆,积肥,扒麻循环往复地进行着,一心想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很快就到腊月了,一进腊月门就有年味了,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吃黄(粘)米饭,这就是人们谈笑中说的粘下巴。刚过腊八就淘黄米轧面蒸豆包,撒年糕。豆包蒸的很多,就装在仓子大缸里盖上盖联存放,一直能吃到来年开化前。全家都爱吃,我们小孩更爱吃,我和弟弟经常去拿冻豆包啃着吃,每当啃到豆包馅时……

腊月十几就杀年猪了,年味更浓了。杀猪这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母亲和婶子们早早就烧水烀猪肉,烩酸菜。把屯里的亲友和左邻右舍都请到家里吃猪肉,各屋都放满了桌子,连条桌都用上了。父亲和叔叔们满面笑容地招待客人们,高兴地议论着年景。

小时候家里杀年猪,我最喜爱血肠,膀蹄肉蘸酱油吃,至今依然初衷未改。

腊月中旬,二哥从哈尔滨商业学校放寒假风尘仆仆的回来了。全家立刻沸腾了!弟弟妹妹们争相呼喊着二哥回来了!二哥回来了!二哥愉快地答应着。又忙向爹妈叔叔婶子们问候。并从书包里拿出一本竖排版的《三国演义》,老叔和我争相看,十叔和弟弟也不落后,我们相互传阅着。

五叔正忙着编炕席,过完腊八就动工了。让我干粗活,用秫稭撸子把秫楷撸光溜,破糜子,阴糜子,刮糜子等细活都由他自己干。贪黑起早,一心想在年前把炕席都编完,让全家每屋都能铺上一领新炕席,终于如愿了。接着就一锅一锅的炒花生,炒瓜子。

腊月二十前后,父亲和七叔赶车往大赍卖余粮或拉脚时就开始办年货了。有红纸,挂钱,金子蜡,当时最实兴的十响一咕咚长鞭,炮仗,双响子和各种烟花。还有大米,花生,瓜子,粉条,大头菜,干豆腐,蘑菇,冻梨等好吃的。白面是用自家种的小麦轧的,豆腐是年关前用黄豆在本屯豆腐房换的,用两只水梢抬回来的。尽管家里平时节俭,但年货办的很足,年过的很丰盛,这是父亲过日子的风格。

腊月二十三吃饺子过小年。晚饭后,十叔领着我和弟弟把饭桌放在灶台上,把糖瓜放桌上供一会,就把灶王爷请(揭)下来,同席糜扎的马和狗一同升(烧)化。十叔小声祷告几句吉言安語,又领我们磕头,到外面放几个炮仗送行。然后我们这些孩子就乐呵呵地分吃又甜又粘的大糖瓜。

村里的秧歌踩着高跷正在欢快地扭着。有男有女,男的去丑角,手舞棒子鞭哗哗作响,女的扮包头的,头戴花冠,上身是花衣服,下身扎着花布或花褥单,手舞鲜艳的扇子和花手绢。煞工〈领头人)头戴大花冠,手舞大扇,扭得风风火火,不时地侧转身回过头,大声吆喝着:“丫头小子们都给我浪起来!”

大秧歌平时在当街上扭,年关前后就串院子扭,到院扭的变更欢了。煞工进院就唱:一进大门呐抬头观呐哈,喜事桩桩迎新年呐……喇叭吹奏得更欢快,火爆,动人了。秧歌在院里扭一会就打场唱歌,唱的是《梁山伯祝九红》,巜五更里》等歌曲,婉转动听。主人就会高兴的赏钱或撒烟,以示谢意。一帮小孩总是跟着秧歌队后面看热闹,咋看也看不够。

过完小年儿,厨房就忙起来了,母亲和婶子们不在轮饭班了,一同下厨。腊月二十八蒸馒头,蒸的很多,12印大锅蒸了好几锅,蒸出的大馒头都开花了,咬一口喷香。二十九烀猪肉,满屋都是肉香,在摘骨头肉时,小时候馋,就到跟前去看,七婶不时地塞给我和弟弟一人一块,骨头肉特香,吃一口香味四溢!我俩对七婶印象可好了。

十叔乐呵的把红纸裁好,把笔墨砚台拿出来就去请先生。先生就在我家后院,叫高有,是解放前国高毕业,他为人随和,出口成章,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如龙飞凤舞,我和弟弟连老叔都喜笑颜开的围观。他写的春联至今我还记得几副:蒋美如同秋后草.解放地区春发芽。积善家中生贵子,读书堂内出贤人。抗美援朝山成玉,努力生产土变金。

当时我家供的三代宗亲,中央用一方红纸,上方横写俩字是:供奉,下方竖写,中间是武门先远三代宗亲之位,左右是敬祖宗年年增盛,孝父母月月平安。两侧的大副醒目对联是;祖宗堂前香结彩,三代门中喜气多。挂墙上的横批是:先人在上,祖豆千秋,慎终追远,永言孝思。

屋门,大门,仓子门都贴上大大小小的对联,屋里有抬头见喜,满屋生金,角角落落都有福字,门外墙上有出门见喜。车上的对联是: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牛马圈上的对联是:牛似南山猛虎,马如北海蛟龙。横批是槽头兴旺。猪圈上是肥猪满圏。鳮架上是金鸡满架。灯笼上是五谷丰登。

盼望的年三十到了。一早上十叔就忙乎开了,先打好浆糊,吃完早饭,我和弟弟乐呵呵地跟十叔贴春联。先贴三代宗亲和屋里的春联,然后贴外面的。我们兴奋地把所有春联都贴完,屋里屋外装点一新,红彤彤的特别喜兴,虽然冻的嘶嘶哈哈,心里却热呼呼的。

贴完对联就竖灯笼杆。七叔领着我们到院内把年年用的高耸入云的灯笼杆抬出来,拴好升降绳,再把灯笼杆竖起来,固定在院内东侧的马圈桩上。期间招来外院很多大人小孩来看热闹。

母亲和婶子们正在厨房忙碌着,先捞一二盆小米饭,这叫接年饭,接着就紧锣密鼓地做晚饭。

下午三点开饭,这是我家一年一度最丰盛的晚宴。主食是一年仅吃一顿的大米饭,还腾的馒头片,烫的小米水饭。菜是膀踢肉,红焖肉,骨头肉,猪蹄爪,小鸡炖蘑菇,炖鱼,炒羊肉,猪肉酸菜炖粉条等一共18个菜。

饭前,我们跟着七叔到院内放了一挂鞭,是当时最时兴的十响一咕咚两千响的长鞭。大咕咚发出雷鸣般的炸响声,震荡着大地,回荡在长空。

全家热闹地围坐在桌前,尽情地享用晚宴。父亲和叔叔们平时除了来客人招待外,从不喝酒,过年这顿酒是一定要喝的。在欢乐的气氛中吃喝着,畅谈着,直到掌灯时才结束。

天黑了,我们又跟着七叔来到院内,点燃灯笼里的蜡烛,把灯笼升到灯笼杆顶端。仰望灯笼在空中闪烁着红光,给除夕的夜空平添了一点靓丽。灯笼与繁星遥相辉映,仿佛在眨着眼睛向全家致意,过年了!年喜!

紧接着,七叔又领我们一行五六人,提着灯笼带上香和黄纸去场院南接神。到地方,七叔爬拉一堆土做香炉,焚香烧纸,并小声祷告,过年了来接老祖宗回家过年,然后大伙磕头,放几个炮仗就回家了。

祖宗板的蜡台上两只金字蜡明晃的亮着。几个酒盅都满上酒,点燃了,红里带蓝的火苗相映着很有意味。

母亲和婶子们正在说说笑笑地包饺子。十叔愉快地拉起悠扬的胡琴。七叔老叔和我们几个大侄子打起了扑克。吃着缓好的冻梨,花生,嗑着瓜子,一直玩到三星平西,厨房已经烧水煮饺子,才放下扑克。

我们来到外面,点燃已经准备好的豆杆,高粱熬发纸,含义是都该,高升。大火冲天而起,照得满院满天通红,接着又放一挂十响一咕咚长鞭,鞭炮声响彻夜空,传向四野,全屯子的鞭炮声竞相回应,一片沸腾!

吃饺子前全家要进行一项一年一度的隆重礼仪一磕头。磕头是按长幼顺序进行,老一辈的父亲是长兄先磕头,父亲跪在三代宗亲前先磕三个头,说:“给老祖宗磕头了,一年到头保佑全家旺旺祥祥的”。接着母亲给老祖宗磕头,然后是五叔五婶先给祖宗磕头,又给父亲母亲磕头,边磕边说:“给三哥磕头了,给三嫂磕头了”。接着是七叔七婶,十叔十婶,老叔以此类推的先给祖宗磕头,之后给谁磕头谁都礼让一句:"起来吧”。最后是我们晚辈的先给祖宗磕头,后给长辈的磕头。

在磕头礼仪中,让我们懂得了老幼尊卑的理念。那温馨祥和的氛围充满了屋宇,激荡着全家每个人的心扉,那情景,场面让人难忘,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吃过除夕年午夜饺子,父亲愉快地给我们这帮孩子发压岁钱,每人一千元(建国前后旧币为人民币一角),我们高兴的眉飞色舞的欢呼着:“给压岁钱了!给钱了!”

随之,家族间,亲友间提着灯笼,一伙一伙拜年的络绎不绝。初一拜年的更多了,当街大道上拜年的人川流不息,那喜气洋溢,欢声笑语的情愫,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了,至今记忆犹新。一到过年时,就会想起孩童时过年的情景,令人感怀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