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现为陕西省的省会。
关中平原是通往中国西南和西北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西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古代帝王建功立业之地,自然屡屡被封为国都。
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
西安最早被定为国都的地点为“丰镐”,丰和镐其实是两个地方,分别位于西安市西南沣河的西岸和东岸。
丰都为周文王所建,镐都为周武王所建。
这里一直是西周(前1046—前771)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据文献记载,丰、镐布局整齐,均为正方形,每面各开三个城门,街道为东西和南北向,南边为宫殿区,北边为市场区,左边建有祖庙,右边建有社稷坛。
兵马俑
丰镐都城在西周末年的战争中被毁,至春秋时期这里的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过几次迁都,最终定都咸阳。
咸阳与西安在历史上同属一座城市。
虽然在秦朝灭亡后,这座都城化为了灰烬,但秦始皇在西安营建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让秦朝在西安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汉承秦制,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02年,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了长乐宫;公元前200年,长安被正式定为国都,经过近百年的修建,汉长安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
城内规划整齐,据考证,其布局和形制符合《周礼·考工记》中对都城格局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秦始皇画像
汉长安城为后来的儿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隋朝建立以后,修建了一座比汉长安城规模更大、布局更加规整的城市——大兴城。
唐朝则在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形成了唐长安城。这里就是现在西安市及其近郊地区的所在地。
唐长安城全城周长36.7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平面布局呈大长方形,城内街道整齐划一。
宫城和呈城位于外郭北部中央,为城市的核心区。
整座城以南北向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这种布局特点对后来的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盛唐时期长安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学习的中心。
华清池
唐朝末年,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天祐元年(904),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西安城作为都城的历史宣告终结。
西安城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景观,向人们展示当年古都的繁华。
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外,还有华清池、大小雁塔、钟鼓楼、西安碑林、西安城墙,以及茂陵、昭陵、乾陵等。
华清池,又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
华清池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行宫和游览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的历代帝王曾先后在这里修建了离宫别苑。
这里风光柔美、古迹众多,是蜚声中外的名胜景点。
大雁塔
唐代佛教盛行,都城长安是当时全国的佛教活动中心。
这里寺院遍布、梵塔林立。
大、小雁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古塔,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位于西安城东南4千米处的慈恩寺内,原名“慈恩寺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
大雁塔为楼阁式砖塔,塔身7层,通高64.5米,塔体由下而上递减,比例协调。
整个建筑气宇轩昂,在塔上可俯视西安城。
小雁塔位于西安城南约1千米处的荐福寺内,原名“荐福寺塔”,是唐景龙元年(707)所建。
小雁塔
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塔,原有15级,现存13级,高约13米。塔形秀丽玲珑,其与塔内的悠扬的钟声合成“雁塔晨钟”,为有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中国古代城市一般都建有钟楼和鼓楼,用以报时。
西安的钟楼和鼓楼相距很近,因而人们习惯将它们合称为“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均为明代建筑。
钟楼通高36米,基座高8.6米,楼体为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木质结构建筑,楼顶外镶一层铜片,外面再包一层金箔,看上去金碧辉煌。
鼓楼通高33米,基座高7.7米,楼体为重檐三滴水式歇山顶木质结构建筑。
西安碑林位于西安城南原隋唐国子监所辖的孔庙内。
这里碑石林立,是中国集中保存碑石数量最多的地方,现已辟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
碑林创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经历代不断扩大,现收藏有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2300余件。
这些碑石中有大量的石刻经书、名家书法石刻等,还有精美的雕刻花纹点缀其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
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城墙。
城墙最初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后又经多次修葺,先后在墙顶和外壁砌造了青砖,将包墙增厚。
城墙外有护城河,与城墙构成了严密的防御功能。
如今西安城墙已经被划入环城公园,成为西安的重要景点之一。
您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您关注一下@唯心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