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许多古装剧中,都曾听过“身怀六甲”的台词。喜欢读古代小说或爱情故事的朋友,更是会常见这种说法。古人以“身怀六甲”代指女子怀孕,可以说是个令人熟知的常识。不过,要真要说清楚里面的门道,还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那么,古人为何用“身怀六甲”代指女性怀孕?这种说法到底有何讲究呢?
这还真是个挺有趣的话题。一般认为,身怀六甲的说法,与我国古代的时间表示方法有关。大家都知道,咱们老祖宗最初是用天干地支的计时方法,即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建立起一个可以循环的序列,每一个完整的序列,共有六十个组合。在这六十个组合中,共有六个以甲开头的组合——“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和“甲戌”。这六个以甲开头的组合,合称为“六甲”。
按照人们的朴素的认知,排在前面的多被视为“开始”。这一点与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相通的。在“六甲”中,尤其是甲子日,是整个大循环中的头一个,自然也被寄予了美好的希望。与之类似,其余五个以“甲”开头的日子,在百姓心中也要比其他日子要好。古代宫廷之中,更是会特意挑选出这样的好日子。
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倾向于认为,在“六甲”同房是有助于受孕的。而且,在古代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女性怀孕生产也是件很有风险的事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古人逐渐以“身怀六甲”来代指女子怀孕。这其中寄托着对女性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寄托。
至于这种代指究竟出现于何时,现在已不太容易考证了。不过,翻阅相关资料可知,在《隋书·经籍志》中,提到了一本名叫《六甲贯胎书》的典籍。虽然此书已经失传,但按照《经籍志》的介绍,此书便指出,前文的六个“甲日”是极易受孕的。可惜的是,这部书早已失传。
如果《隋书·经籍志》所记不虚,我们大体可以推测,至迟在隋朝之前,古人已经用身怀六甲来代指女性怀孕了。这种代指,在一些古代的历史小说中也常有使用。比如,大家熟悉的《东周列国志》、《禅真逸史》、《清宫十三朝》等书中,均曾使用“身怀六甲”来代指女性怀孕。
举例而言,在《东周列国志》的第二回里,便有这样一句:
“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受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
在这部书中,是女子用“身怀六甲”来代指自己怀孕的。与之类似的,《禅真逸史》中也用过类似的表述:
实不相瞒,贱妾身耽六甲,常觉腹痛不安,故烦许愿以求一子。
这里的表述,虽然是使用“身耽六甲”,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在古人的表达中,身怀六甲、身耽六甲等,可用于女性自己代指怀孕。这种措辞,除了具有前文提及的对安稳生产和对孩子的勤切期盼外,也是一种雅称。
当然,除了女性用以自称外,身怀六甲的说法,也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来代指女性怀孕。比如,在《清宫十三朝》的第72回中,有这样的表述:
“还有一位那拉贵人,奉了命,竟叫宫监回奏,称病不赴。咸丰帝圣度汪洋,总道她身怀六甲,无暇责备。”
由此来看,身怀六甲这种代指的用词,同样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来代指女性怀孕。这一用法,沿袭已久,也就成了大家都常用的表述方式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民间信仰中,还有“六甲胎神”的说法。比如,在《鲁班经》一书中,便有这样一句:
甲巳日,六甲胎神,占门。
其意思可直译为:甲巳日这一天,六甲胎神居于门的位置。六甲胎神说法的出现,多半与古代对科学的认知水平有关。前文提到,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女性受孕、生产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因此,人们常说,古代女性生产如同从鬼门关里走一遭。所以,为了祈求平安,古人往往也会寄希望于神祇。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六甲胎神”也就随之产生了。不过,限于特定的时代,这一点无可厚非,更不至于太过苛责。
总之,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大体可以知道,用“身怀六甲”来代指女性怀孕,是一种沿袭依旧的表达习惯,也属于“雅称”。这种表述方式的出现,寄予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当然,这种表述看似文雅,却也包含辛酸,解释了古代女性生产的巨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