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的三心二意

看完2022年《中国好声音》盲选大结局后,对于几位导师来说,有人赞赏李克勤的率直真诚,有人喜欢梁静茹的宽厚多彩,有人欣赏李荣浩的多才多艺,而我却更加推崇廖昌永的三心二意。

廖昌永成才之路(廖昌永的三心二意)(1)

在盲选学员时,廖昌永有按了学员,学员不选他的,比如贵州苗族苗歌传承人碟长;有他没按,又极力推介的,如唱原创《红头船》的广东学员,有他按了,最终又没有选入的,如唱重庆方言原创《轿》和带中国风的玉兔轰炸机。尤其是后面两个组合,盲选时,在其他导师都没有按面前的按钮,仅有廖昌永一个按灯的情况下,两个组合分别走上了pk台。Pk后,廖昌永又分别淘汰了他们。从表面上看,廖昌永显得十分地纠结,但其结果是淘汰了他们。整个过程,廖昌永的选择看起来有些前后不一,自我否定,不严谨,似乎可以说是率性而为,三心二意。

然而,我个人却觉得正是廖昌永的这种三心二意,引领了2022年《中国好声音》的方向,引领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方向,其时空背景般介绍和注背释,才是2022年《中国好声音》的最大亮点和看点。

众所周知,我们在学习古典文学时,如果没有时空景介绍和注释,现代人难以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一个哪怕是名篇的古典文学作品的,只会觉得屈牙难懂,味如嚼蜡。同样地,学员在舞台上演绎的这些流行音乐,对于喜欢热闹的普通大众来说,就只有外行看热闹了,或许稍有点音乐基础的人能看出点门道,也谈不上全面而深刻了,从而难以实现流行音乐“流行的目标了。比如,唱重庆方言的原创《轿》,抛开音乐性而言,其方言恐怕四位导师中就只有廖昌永能听懂了,即使用文字把歌词表现出来,李克勤、梁静茹、李荣浩也一时半会儿不一定完全明白。随便举一个例子,如歌词中有“遭了”一词,不是重庆人和四川人,就真的不知它的深刻含义和韵,更何况在不同语境下还有很多微妙的变化,更有甚者,随着时空的变化,还有其特殊的意义。据我所知,现代“遭了”就有特义。还是举个例,可以说明一斑。它是同龄男女的一段玩笑对话。男子对一个已婚打麻将的女子说:你老公来找你了,你“遭了。”女子笑着回答:怕啥?我又不是没有“遭过”,我十八岁就“遭了”的。虽然是个黑色幽默,但“遭了”一词已与愿意相差甚远了。这当然是段笑话。这当然是特定人群才听得懂的,才能明白其词义韵味的。听懂了,它就妙不可言。

廖昌永成才之路(廖昌永的三心二意)(2)

同样的道理,不论音乐也罢,美术也罢,对于文艺作品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容易流行开来,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所以,廖昌永对于贵州苗歌和广东人下南洋的《红头船》及重庆方言的点滴时空背景介绍、注释,不是画蛇添足,它是一个必要补白,完美填充,因而恰到好处,因而出彩,成为《中国好声音》的一道风景和看点。这也真正起到了《中国好声音》一个导师的引领作用。至于对重庆方言兄弟和玉兔轰炸机参加pk后的纠结,大家就不难看出廖昌永的心路历程了。

一方面他是想让《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多一些民族音乐的形式,通过这个舞台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走上更大舞台,另一方面,这些民族音乐原创作品有的还没有时间的沉淀不甚成熟,有的因为唱功还技不如人,有的因为形式单一,在后期同其他战队pk显得单一缺乏竞争力等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淘汰他们。这个纠结,是他作为《中国好声音》一个导师在特定赛制中的纠结。虽然,他也不能免俗,想在战队pk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其纠结,应是真实的情感流露。此时,他的三心二意,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推崇的。

其实,廖昌永参加《中国好声音》节目,当初我是不看好的,大家可以参看前几天发在今日头条的《廖昌永,可以休矣》。在这篇文章中,我说:“觉得廖昌永好声音导师的娱乐秀,看上去有点怪怪的,显得很别扭和扭曲。”

“廖昌永,他是亚洲最强男中音,是我国最早登上西方美声音乐殿堂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他的美声唱法引领着中国,引领着亚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席之地。近年来,他成为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走上了管理岗位。他的职责和定位在于演唱更多更好的作品,引领中国美声走向世界,并为国家音乐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因而,廖昌永作为中国好声音导师,是自我定位不准。”

“流量不是廖昌永存在的生命。娱乐秀并不是他的强项。他的风格和特点是与之相反的庄重和严谨。所以,好声音的舞台上,他虽免为其难地拼命着娱乐秀,其结果总是既显吃力,效果又不是很好看。他是完全跑反了方向。好声音导师的这些事,应该交由那些流量明星去做。”

至今,我认为他是在迎合大众娱乐的观点还是没有改变。在这篇文章中我还对他提出了个人建议,“既然事实已无法改变,该怎么办呢?笔者建议廖昌永应该向刘欢学习。刘欢不仅是中国流行音乐教父级的人物,同样也是一位大学老师,同样也参加了中国好声音之类的娱乐秀。但刘欢在这些娱乐秀中,不是在拼命娱乐,将娱乐进行到底,而是在向娱乐大众点出[门道]之后,极尽一个音乐导师之责,把眼光放远一点,站位更高一点,把更多的音乐门类和知识普及和普惠给广大受众。甚至,还可以把更多更专业的知识,通过中国好声音这个课堂,输送给更多的[学生]”。

“这就需要个人的[情怀],尤其是家国情怀。而这份家国情怀,可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它是一个人的素养和格局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装腔作势。”因而,我的最终建议是,廖昌永,可以休矣。

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极大反响,阅读量高达5万多人次,评论有150多条。也许是廖昌永团队看到了我的建议,也可能完全是一种巧合偶然,也可能本身就是他的素养和格局已然达到了这种高度,后期节目中,他已然完全和我的建议不谋而合。不管怎么说,我深感欣慰。

但是,这里我还是不得不说,廖昌永,可以休矣。虽然,你为2022年《中国好声音》带来了亮点和看点,是不幸中的万幸,但你真的不该来迎合大众娱乐,你有更大的责任去做更重要的事。杀鸡焉用牛刀的道理,大家都懂。就像你在2022《中国好声音》盲选舞台上不断纠结后,不断自我否定一样,见好就收吧。即使2022年《中国好声音》节目难看一点,对于你的三心二意,我要是推崇的,不要再纠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