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9月9日是毛主席去世的日子,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毛主席有一个亲戚也是在9月9日去世的,她就是王海容。

王海容陪伴了毛主席11年,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孔东梅曾说,可以和外公在同一个日子去世,或许对她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

图 | 毛主席与王海容

爷爷和“主席公公”的深厚感情

说到王海容和毛主席的特殊关系,不得不说王季范,他是王海容的爷爷,又是毛主席的表兄。

1884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十四都弦歌乡的王季范,又名邦模,他的父亲王文生曾做过小官,后来娶了湘乡唐家坨文家次女为妻。这位文家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的亲姐姐文六妹。

所以,王季范和毛主席实际上是姨表兄弟,年长毛主席9岁的王季范在整个家族排行老9,所以当地人称他是“九阿公”,毛主席则亲切地称呼他“九哥”。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2)

童年时期,毛泽东从2岁时就居住在外婆家,外婆家务繁忙无暇照顾,便让王季范和文运昌等人带着毛泽东去私塾里玩耍,说是玩耍,但毛泽东是正儿八经把自己当成了旁听生,他不仅学习认真,而且还在小小年纪就背会了《三字经》《百家姓》等。

此外,王季范还教给毛泽东《千字文》《六言杂句》等,甚至还送给了他一本字典,从那时起,在王季范的影响下,还没有到了上学的年纪,毛泽东已经学会了一些超前的知识。

1898年,毛泽东的外祖父不幸病逝,七舅和八舅开始分家,当时王季范考取了湘乡的东山学堂,临走时,王季范把自己珍藏的一大筐书送给了毛泽东,并叮嘱毛泽东,一定要听舅舅的话。

那天,不到6岁的毛泽东搀扶着外婆的手,站在村口的大松树下,看着表哥王季范的身影消失在田野的阡陌之中。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季范也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3)

所以,当毛泽东8岁回到韶山冲,真正开始上学进行蒙童开笔后,那些知识在毛泽东心里早已经是“小儿科”,他的学习天赋已经被彻底激发出来。

数十年后,毛泽东考入了5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院,后来毛泽东转入一师,这年秋天,毛泽东被编入了第八班,而王季范也来到湖南一师任教。

创建于1903年的湖南一师对毛泽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毛泽东基本上同时进校的蔡和森、李维汉、何叔衡等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而在毛泽东这一路求学的过程中,对毛泽东的生活和学习帮助最大的人无异于是王季范,根据湘乡市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记载,毛泽东上学时他的父亲舍不得给儿子出高昂的学费,王季范急人所难,从家里拿出了现大洋100元资助。

这份恩情,毛主席是不会忘记的,所以在毛泽东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和王季范保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邀请王季范到中南海做客,他对家人说:“这就是我的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的今天。”此乃肺腑之言。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4)

1972年夏,王季范老先生不幸病故,毛主席在敬献花圈时也在缎带上写着“九哥千古”!

王海容和李敏年纪相仿,但要喊李敏为姑姑

王海容193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她的父亲是王季范老先生的独子王德恒烈士。

当时,王季范还是长沙城赫赫有名的校长,日军开始轰炸长沙时,王海容的母亲带着她去韶山避难,其实就是毛主席的故居。

当时的王海容才几岁,尚没有名字,王季范博览群书德高望重,他从古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句中取两字,便有了“王海容”这个名字。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5)

童年时期,家乡的孩子们亲切地叫她“海伢子”,一叫就叫了很多年。王德恒的牺牲,让王海容成为了一个单亲家庭,她多年来一直跟随自己的母亲生活。

红军长征胜利后,得知毛泽东已经成为了中国领袖,王季范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到延安闹革命,为国家尽一份力。

在毛泽民的介绍下,王德恒在抗大学习完成别以后,回到湖南开始从事地下工作,但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特务发现,在和特务的交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0岁。

那年王海容才3岁,便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遗憾的是,她对父亲的印象极其模糊,直到长大才知道,父亲早就为国捐躯了。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6)

王季范得知儿子牺牲后痛不欲生,看着自己唯一的孙女,他一定要好好教育,长大成人。在王季范的精心辅导下,王海容在湖南读完小学,然后开始读初中,一路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告诉她,你还有个“公公”,他就是毛主席。刚刚懂事的王海容根本不相信,毛主席居然和自己是亲戚。

去北京前,有人问王海容,有没有什么想吃的,想要的,毛主席都会满足小朋友们。当时王海容还不知道北京有什么好玩的,只是听同学们说北京的苹果又大又好吃。

在爷爷的要求下,王海容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她写道:爷爷说,敬爱的“主席公公”十分喜欢小朋友,还问我需要什么,我想来想去,只想要个篮球,因为我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

向来喜欢孩子的毛主席得知后高兴不已,在毛主席的邀请下,王海容跟随爷爷离开了长沙,来到北京。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7)

到北京后,毛主席督促警卫员专门去迎接,要特地把他们接到中南海来,那是王海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胆小的她躲在爷爷身后,不敢打招呼,王季范告诉她:“见了毛主席要叫‘公公’”。

因为年纪小,王海容还是不敢开口说话,但性格十分活跃,跑来跑去的,毛主席十分喜欢这个孩子,便问:“你怎么不害怕我呀?”

“你又不会吃了我,我怎么会怕呢。”

毛主席笑着说:“哎呦,上次我给你寄了苹果,你不会生气吧?”王海容淘气地说:“对啊,我还想要篮球,你也没有送给我。”

在一边的王季范赶紧嘟着嘴,毛主席却不以为然,安慰道:“不妨事,比李敏乖多了。”后来王海容也想到,当时一个篮球很贵呢,毛主席怎么会轻易给我走后门呢。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8)

那一次见面,毛主席还专门让王海容去见见李敏,李敏虽然只比她大两岁,但辈分却要大一辈,王季范吩咐,见了李敏要喊姑姑,见了李讷叫二姑姑。

对于这两个小姑姑,王海容也感到十分好奇,为什么非要叫姑姑呢,后来长大了她才明白,但是这不影响她们三个成为了好姐妹。

1958年秋,王海容高中毕业,但因为分数略低没有考上大学,最后她瞒着家里来到北京的一个化工厂当学徒,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索性来了个先斩后奏。

一年后,王海容得到个好消息,自己的小姑姑李敏要结婚了,还特地邀请她。那是一个金秋时节,王季范也被邀请来参加婚礼。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9)

图 | 李敏婚礼,前右三为王季范

为女儿办婚礼,毛主席谈笑风生,亲自主持,和王季范交谈后才得知王海容在化工厂打工,毛主席建议她还是继续读书,不读书怎么能有出息呢。

毛主席说:“我写的那篇文章《我的经验》我读了,我觉得还是继续学习才行。”

也正是在毛主席的督促下,王海容重新拿起出书本,经过一年的努力复习,最后终于考到了北京师范学院,还没有多久就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这为她日后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奠定了基础。

其实早在中学毕业前,毛主席就和王海容进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谈话,当时王海容年纪不大,但十分喜欢和毛主席聊天。

毛主席说:“你毕业后有啥打算?”王海容说:“我还不知道呢。”毛主席笑道:“你可以报考大学啊,现在国家需要人才。”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0)

结果王海容说:“现在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不少钱呢,而且我也不一定考上,如果考不上我就去当工人,当农民。”

王海容小小年纪就能考虑这么长久的问题,甚至还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让毛主席刮目相看,随后毛主席就对王季范说:“九哥,你生了个好儿子,又养了个好孙女,你看海容,偌大年纪,就有了忧国忧民的意识。”

王季范尴尬地说:“润之老弟,你可别夸她,还要劳烦你多教育教育呢。”毛主席摆摆手:“我们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培养孩子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啊。”

毛主席的这一番话让王季范激动了很久,王海容也被毛主席的这种品质震动,铭记了一生。

在大学时,王海容牢记毛主席的话,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并善于创新和学习,对学院的一些教学问题也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1)

图 | 毛泽东和王海容在东湖

当时王海容思想开明,她还对北京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校长的好评,毛主席将王海容的信件交给陆定一,并附上了批示:

这个女孩子叫做王海容,很有志气,也是人民代表王季范的孙女儿,也是我的外孙女。如果你想找她谈一谈,可以叫我的秘书送她到你那里。

王海容为了感谢毛主席的教诲,还专门抽空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看到她学有所成,便想考考她,毛主席问:“你读过《红楼梦》没有?”

王海容说:“我读过。”

“那你喜欢其中哪一个人物呢?”

“我哪个也不喜欢。”

毛主席诧异地说:“这是一本好书,让你读《红楼梦》不是读故事,是让你当成历史书来看,作者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一看曹雪芹就把那个凤姐写活了。”

王海容对毛主席的这种读书精神十分钦佩,尤其是得知毛主席眼睛看了好几遍后,更是惊叹不已。

王海容不满地说:“我们每天就是学英语,那些圣经佛经,我更不喜欢看。”

毛主席叹气道:“你既然做翻译工作,不懂这些怎么能行呢,《聊斋》你也没读过吧?《聊斋》里写的那些狐狸精可善良啦,帮助人可主动啦……”

和毛主席一次次的交谈后,王海容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文化知识太欠缺了,她下定决定要努力看书,而且要看好书。

日后王海容回忆说,在风趣渊博的谈吐背后,是毛主席对教育、对读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我一样的孩子们的深切期望。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2)

图 | 毛主席接见尼克松,王海容在记录

王海容看望李敏,孔东梅喊她姐姐

来自湖南长沙的湘妹子王海容尽管历尽人间沧桑,尝遍世态炎凉,却依然辣味不减。王海容一如往昔,心直口快,个性开朗,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沓。

1963年是毛主席70大寿,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毛主席想念自己的孩子们了,便让人去邀请孩子们。

那天王海容也陪毛主席过生日,除了毛主席喜欢吃的老三样,厨师还特地做了长寿面。和毛主席在一起吃饭,还是那样地亲近,摄影师还专门照了一张像。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3)

当时毛远志和王海容紧紧站在毛主席的身边,李敏还抱着毛远志的女儿,这张珍贵的合影她一直珍藏着,生怕找不到了。

1974年,王海容被任职为外交部副部长,正式开始了她的外交生涯,虽然和毛主席有一层亲戚的关系,但她对于工作从来都是兢兢业业。

王海容一直不忘记毛主席,抽空就去看望。李敏的女儿孔东梅清楚地记得,大概是1979年的冬天,王海容去看望了李敏。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4)

此时的李敏已经搬出了中南海,而毛主席也已经逝世三年,但李敏却始终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伤中,王海容担心李敏的身体,专门登门拜访。

那天,王海容穿着一身半旧的绿色军大衣,进门后说话嗓门很高,李敏见到王海容来了,赶紧让孩子们出门见见。

李敏自从1959年结婚后,生了两个娃娃,1972年在上海诞生一个女儿,名字还是毛主席给取的,名叫孔东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名字中有个“东”字,毛主席曾对秘书说过,“东”是直接从他的名字中拿出来的,而“梅”则是自己最喜欢的梅花,这足以看出毛主席对外孙女的爱。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5)

图 | 孔东梅

孔东梅当时已经6岁能记事了,看到一个和妈妈年纪相仿的人,就问李敏:“妈妈,这位阿姨是谁啊?”

李敏听完后噗嗤一笑,赶紧纠正说:“她不是你的阿姨,你和她是同辈,应该叫姐姐。”孔东梅不理解,只能叫姐姐。

王海容摸着孔东梅的小脑袋说:“哈哈,小东梅,叫我海容姐姐。”多年以后,孔东梅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么一层关系。

在毛主席晚年,王海容一直跟随在毛主席身边,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个小姑娘。1981年,王海容来到了爷爷曾经工作的地方,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6)

实际上,相比李敏,王海容的性格还是十分泼辣能干的,她的装束也很得体,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风格。

在毛主席晚年,王海容在毛主席身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很多人都希望她写一部回忆录,但她不愿意写,直到2004年。

孔东梅已经长大,一直在为外公外婆写着回忆录,她找到王海容,希望写一本记录毛主席晚年的回忆录。

当时的王海容已经老了,头上也长出了白头发,在一次闲聊中孔东梅提出来,希望写一部书,最后王海容还是答应了,她说:“你写就可以了,我不写,但是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材料。”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7)

就这样,孔东梅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创作,为了王海容写了一本回忆录,最后命名为《改变世界的日子》,在图书签售会上,孔东梅感慨地说:“这本书是外公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我特别感谢为我提供素材的姐姐。”

后记:

对于王海容来说,毛主席是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人,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毛主席对她的谆谆教诲。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当王海容得知后泣不成声,她扑在毛主席的遗体前痛哭,所以在日后的日子里,她竭尽全力去照顾李敏,也算是一份恩情。

王海荣人物简介(79年王海容去看望李敏)(18)

在毛主席最后的十年里,王海容始终陪伴在左右,她和毛主席的这份特殊缘分,让人感叹又感动。

2017年9月9日,王海容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值得一提的是,她为中国外交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甚至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却终生未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