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大明风华#所以说,电视剧为了矛盾冲突,或扩大,或缩小,或有选择,但历史就是那样。必须忠实记录。电视剧中于谦啥都懂,可也没阻止土木堡之战,反而有损于谦的声誉。而在正史中,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千钧一发之际,正是正面人人物登场的时候。

“言南迁者,可斩也!”于谦登上历史舞台,就只有这一句话,前面都是背景。原本土木堡出征之前,兵部全体极力反对这次军事行动,打头的就是尚书邝埜和左侍郎于谦。邝埜其实是个厚道人,非常清廉,同在官场的亲儿子送他一件夏天穿的薄衣服他都不收,结果在64岁的时候倒了霉,被王振强迫随军出行,最后死在阵上。

此时明朝行政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最精锐的野战部队,一瞬间都葬送在土木堡的荒地里,留守京师的郕王朱祁钰在孙太后的坐镇下召开会议商讨对策,结果大臣们刚到,就“聚哭于朝,不知所为”。所以说,电视剧中的汤唯演的霸气侧漏,其实历史中就是一妇人。

这时,日后南宫复辟的核心人物徐有贞,此时还叫徐珵,他第一个发言,却讲什么天数有变,必须南迁。所以说,那些说李淳罡是神仙,刘秉忠是宰相的可以闭嘴了,就是一高级算命的。算好了名垂青史,算错了尸骨全无。礼部尚书胡淡已经78岁,但他留意养生,写了好几本医学著作,思维敏锐气韵十足,马上站出来反对,“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祖宗陵寝设在北京,谁还敢南迁?户部侍郎陈循也力谏不可,他的直系领导户部尚书王佐,正是和兵部尚书邝楚一起被王振点名强迫随军出塞的,此时消息已经传来,王佐也死在乱军之中。

这时,“音吐鸿畅”的嗓音再次响起,于谦瞪着徐珵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于谦力陈,北京城乃是天下根本,一旦迁都则大事去矣,一统江山的大明就要变南宋了。于谦一锤定音,在危难时刻他升任兵部尚书。作为此时兵部最高负责人,他也明白京师此时守备空虚,账面上还有数万兵力,但都是上次出征时被淘汰下来的羸弱兵士。上任第二天,于谦就建议朱祁钰迅速“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八月十八日于谦上任,到十月初也先攻城的一个月的宝贵时间里,这些部队陆续到达北京。连缺乏战力的运粮后勤部队都调上了,于谦此时已经将一切筹码都押了上来。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在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打死事件之后,(插曲,电影中只有锦衣卫飞扬跋扈的时候,历史中却不尽然。)于谦已经是朝廷上下的主心骨,“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在于谦的再三请求下,朱祁钰登基,改元景泰。于谦一口气布置了京师九门的防御计划,并向景泰皇帝推荐了文武官员:“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而在大同坚守城池、打退也先的副总兵郭登也获得重用。

北京城军事方面的总节制石亨更是一员猛将,“方面伟躯,美髯及膝”,在边关与瓦刺打了几十年仗,此次兵败逃回,但于谦仍对他委以重任,虽然此后他和徐有贞一起发动南宫复辟,但他无疑是此时北京城最急需的军事指挥官,瓦刺人畏之如虎,呼为石爷爷。明人李梦阳曾寻访石亨大胜也先的清风店战场,当地老人告诉他,当年石亨在战场上神勇无比,像割草一样把瓦刺军成排砍倒,“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在当地老人眼中,石亨直逼霍去病、郭子仪,“应追汉室嫖姚将,还忆唐家郭子仪。”民间有言,“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于谦更是颁布了著名的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在战斗中,于谦特别重视谍报工作。英宗刚随也先大营走远,于谦就得到线报,马上下令前线大炮轰击,不必投鼠忌器。随后,于谦指挥各地官员,将也先在各地的间谍逐一破获。如也先的重要向导小田儿,经常出现在使团中间,暗中窥探明军虚实,于谦授计侍郎王玮将其擒杀。于谦主张主动出击,不向也先示弱,几场城门伏击战打消了也先的速胜梦想,兼之天寒地冻,勤王大军纷纷开拔,也先遂拔营北通:北京城保住了。

在随后关于英宗回国的交涉中,于谦始终主张接回朱祁镇。景泰帝朱机钰将朱祁镇视为最大威胁,对朝距气地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都是你们让我当皇帝的。于谦却从容地回答:“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但是,随后朱祁钰想改易太子,将朱祁镇的儿子换成自己的亲儿子,于谦勉强签字。在改换太子后,朱祁钰为笼络朝臣,给官员发双倍薪水(“支二俸”),于谦又推辞不受。明人有人指责于谦不谏景泰帝易储,认为只要于谦据死开口直谏,凭什么认为于谦就能说服力争,景泰帝就能收回成命。而史学景泰帝?毕竟这是皇帝家事。史学家王世贞指出你们想多了:“夫人主预以私爱易太子,虽留侯不能得之汉高,而谦能得之景帝乎哉?”刘邦想废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张良都不敢开口直柬。

此时于谦作为兵部尚书,住所“仅避风雨”朱祁钰赐给他一间宅邸,在紫禁城西华门外,于谦却又说“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景泰帝不顾他推辞,一定要他住进去。于谦生病,朱祁钰派太监兴安、舒良前往探视,还亲自跑到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有人说陛下对于谦宠信太过,兴安回怼:“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

但是,景泰帝对于谦的信任也没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于谦曾上疏要将外派的宦官撤回,但得到的回复是,“有旨,内官不动”。右副都御史参赞军务罗通不服于谦,“每事抵牴悟”,于谦上疏,要求自己只管兵部,让罗通去提督训练军马。朱祁钰不允,还是让于谦总督军务,罗通“协赞提督操练”。于谦用人,只看才能功绩,不看出身,由此得罪了不少大臣、勋贵。他并非精神洁癖者,并未刻意打压既得利益者,高门子弟有才立功者,于谦也一定表彰,如土木之变后在大同城上打退也先围攻的郭登,被于谦火线提拔。郭登祖上就是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郭英的哥哥郭兴地位更高,是准西二十四将之一。

这就为后来被杀埋下伏笔。有人说南宫复辟,于谦作为兵部尚书,肯定能阻止,到为何没有阻止?是不愿还是没有能力?

北京保卫战于谦为何非要主动出击(于谦那些事儿2北京保卫战)(1)

北京保卫战于谦为何非要主动出击(于谦那些事儿2北京保卫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