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l老成都街区往事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

文殊坊成都院子里的老成都木雕作品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在文殊坊的“成都院子”里,有一木雕,上面雕琢了青城山、都江堰、四川盆地及城墙围绕的老成都。现在的成都老皇城早已不见踪迹,蜀道也早已变为通途。在城市更新的大拆大建中,留下来的老街道不多了。有一种说法,天府新区那边不像成都,而成都的老城区已经变成了破烂。也许,不变的只有铅灰色的天空,成都旧事只残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文殊院

文殊院一带,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夏商时期的古蜀国,最后一代君王开明九世在此筑起王城、宗祠,把都城从广都樊安(现在的双流中兴)迁到了成都。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2)

文殊院图书馆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3)

文殊院碑廊

围绕文殊院修建的文殊坊于2006年建成,多是旅馆、餐厅和茶馆,2021年这里在翻修,重新整饬路面和小区的外立面。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4)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5)

文殊院和大慈寺大概是成都最有名的两座寺庙,俱是因为两名僧人,一位是玄奘,一位是慈笃。相比之下,慈笃不太为人所知。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占成都,杀人如麻,成都的寺庙均化为灰烬,城郭沦为荒郊寂岭。慈笃从峨眉山学成归来见此惨状,立志振兴成都佛寺,后在此结茅。

“师结茅于信相院荒址,时人见毫火遍锦城西北隅,咸疑失火,官兵疾询,而无火,众以为奇,依迹寻之,乃师坐处。”

”传说越发神奇:远观慈笃居处红光中出现了文殊菩萨像!于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寺成初名信相文殊院,迎慈笃禅师当住持。"

《成都旧事》 郑光路

文殊院里面古树参天,银杏树特别多。图书馆旁有一棵已有260岁,深秋时节,庭院里满目金黄,映照寺院红墙,蔚为壮观。

文殊院周围的街道都有来历,金丝街、银丝街、东打铜街、北打铜街、珠市街等一听就是往昔繁华的商街。北门原是古时候成都出秦岭去京城的门户,因此北门大桥以前又叫“迎恩桥”,方圆五百米除了文殊院还有爱道堂、金沙庵、楞伽庵等庙观,香火很旺。

后子门

骡马市到天府广场这一带,是小时候我熟悉的“后子门”。在我的记忆里鲜活的是骡马市的“未来号”天桥、西御街口担担面总店五块一个的卤肉锅盔、旁边五毛钱一根的“娃娃头”、街心公园里的喷水池上面的仙女和街心花园后面的展览馆。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6)

西玉龙街旁边的民房已经快拆得差不多了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7)

未来号天桥早在2003年就拆了,现在是地铁两大工地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8)

街心花园的水池也早消失,只剩仙女在水泥地上起舞。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9)

从街心花园往骡马市方向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0)

改了多次的“天府广场”,对面的四川科技馆在我心中依然叫“展览馆”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1)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2)

从天府广场看人民南路方向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3)

皇城清真寺,从它的名字,能看出这一带以前的历史

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攻入蜀国。张仪、张若于公元前311年在成都筑墙建城,周长十二里、高七丈,是当时仅次于咸阳的大都城。后人以此为成都建城日,距今已2300多年。此后大城内又筑小城,故成都又分为大城、少城、罗城、锦官城等。

《成都旧事》 郑光路

明朝开国后,由于老皇城被元末兵燹捣毁殆尽,朱元璋命曹震在“皇城”旧址修蜀王府,历时五年修成,王府南垣在今东西御街一带,东垣在顺城街一带,北垣在羊市街、玉龙街一带,西垣在东城根街一带。不过后来张献忠入川,壮丽的“皇城”再次被焚为焦土。

人民公园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4)

人民公园门口的修复工程。希望成都多保留特色川西老建筑和街巷,就像上海的豫园老城厢和历史文化街区一般。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5)

人民公园入口——川军抗日烈士纪念碑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6)

人民公园入口——大假山

人民公园,我来过无数次了,不过我倒没有想过,它原来是四川第一座公园。

公元1721年,年羹尧上奏清廷,在成都修建八旗子弟聚居的“少城”,以避免与汉人杂居滋生事端。此“城中城”耗时三十年建成,形似蜈蚣,胡同遍布,鸟语花香。1776年,清廷设将军职管理“少城”。1909年,一名叫玉昆的将军调任成都,此时蜀地局势已有动荡,“劝业道”总办周孝怀建议他学上海等地建公园供老百姓游憩,缓解民族矛盾。于是他俩选址,从配修旗营的款项中拨款修建了公园。1911年,公园建成,史称“少城公园”。此后多次修整,1940年在日军轰炸中损毁惨重,现在公园门口还立有“日军大轰炸纪念墙”。解放后,“少城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7)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8)

古井后面是茶园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19)

公园内湖,正在清淤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20)

兰园里的景致古朴典雅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21)

参天银杏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22)

保路运动纪念碑。几乎是旅行团必游之地,本地人则在旁边毫不受干扰地踢毽子。

春熙路

只要小时候我妈说去青年路或者染房街,我就知道需要买衣服或者小玩意儿了。染房街早已拆除,青年路上的小商铺和春熙路的夜市也早都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高大上的太古里。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23)

太古里旁边的“网红”爬墙熊猫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24)

太古里入口

老成都红谷滩第一街区(老成都街区往事)(25)

太古里的文物保护建筑:川西民居

春熙路,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步行街。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24年,军阀杨森当了四川的督理,整修马路是他施政的一大要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大搞市政建设。现在的春熙路东大街一带,就在那时候搞了拆迁,拓宽了马路,形成了连接东大街总府路的一条黄金商道。拆迁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杨森貌似“新潮”,脑壳头却迷信。他的公馆在成都猫猫巷(巷口有一石柱,柱顶刻有虎头,川人戏称老虎为大猫)。这位督理大人,因嘴巴较尖,人又很精灵,绰号“耗子精”。耗子住进猫猫巷,岂不危险?于是杨督理下令:把猫猫巷改为将军街(此街名至今犹存)。另一军阀刘湘也异曲同工:他的公馆原在刀子巷(清朝时以铸刀剑而得名),刘湘恶其不祥,加之他又死过儿子,为避讳和祷祝,硬改街名为“多子巷”(此街名也至今仍存)。这成为民国中强权改街名的趣闻。

《成都旧事》 郑光路

不过现在这些有意思的小巷好多都拆除了。我一直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而街巷就像人身上的血管。

2001年,春熙路的“夜市”在开了9年以后关张,古籍书店也被拆除。2002年东大街也拆迁了。

时代的浪潮潮起潮落,拆迁也许是老城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但是怎么在拆迁中保留城市的特色,让城市的记忆不只是流淌在我们的回忆中呢?这也许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城市观察:

香港,为什么不“香”了

上海买菜回忆录

思南路周公馆,可能是这条路上最朴素的别墅

在春日杭州白塔公园,探访樱花列车深处的中国近代铁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