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重庆##人文#​#科技#​

未来世界,机器人统领派出了半机械半肉身的杀手穿越回到20世纪,前去刺杀人类抵抗运动领袖的母亲——莎拉,同时,人类领袖也派出了一个人去保护莎拉。这是著名科幻大片《终结者》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与机器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

源自网络,侵必删

其实,现实世界里,人类也是一边享受着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一边抵抗着变化给人带来的种种冲击,甚至是被毁灭的恐惧。

今天,科技创新越发显示出不可预测的“力量”,更多的科研者、管理者越来越关注这个发人深省的人类终极问题: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创新和守旧,如何权衡?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2)

原书封面

要弄懂科技与人类的爱恨情仇,《人、机器与社会》这本书就不得不看了,虽然,写于50年前,但对当下乃至未来科学的警示作用仍然是超前的。本书虽从技术出发,却没有停留在“机器如何工作”这种浮于表面上的“术”层面问题,而是放在更广、更深远的“道”层面去讲“机器对人类到底意味什么”,这种“底层逻辑”是不会过时的。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3)

原书目录截图

作者埃尔廷.莫里森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集科技史学家、传记作家、散文家于一身,将这些智慧融合进本书的写法,引用的技术史料详实、有趣,语言简练、流畅、精准,分析透彻入骨,让专业人员和普通读者都能找到为之着迷的部分。

我们不妨从3个方面感受一下这部“麦肯锡奖”获奖经典的魅力,看看被称作“既如此激进又如此保守”的对立统一思想是如何被解构的。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4)

原创图片

1.不适应新技术并群体抵抗,是人类求生的本能反应

书中讲了一个趣闻:二战早期,一名专家无意中发现卡车炮的操作小组在射击前一刻,有两名士兵停止了一切动作,只是立正站好,导致射击过程延迟了3秒。这一奇怪的动作居然是在延续原来的勒马缰动作。不难看出,既便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人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内保留旧习惯,究其原因在于保护自己,免受因变化带来的意外冲击。

新事物的发生会扰乱已有的平静,重新去适应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冒险、情感上的失落、甚至是技术性失业等等一系列的丧失后果。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5)

原书截图

所以,就不难理解人类技术革命的早期,面对新机器,工人们甚至会恶意砸毁它,既便是对改变自己生存环境有利的机器,人们还是抑制不住因内心恐惧而导致的愚蠢暴力。

作者还举例了很多军队中创新技术应用的曲折故事,引申出技术变革中另一种强大的抵抗力量——官僚。

2.对安全、秩序的过度迷恋,可能滋生官僚氛围

如果说人类不停地进行着旺盛的创新在早期是为了改变恶劣的生存条件,获得温饱和安全,而当这种创新变得不那么紧迫,也就是说旧的并不是完全不好,而是不够完美的时候,某些在旧习惯下养尊处优的利益群体就必然出现一种“故步自封、不愿进行自我改革”的惰性,也就是“官僚制”。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6)

截图原书,关于官僚

作者不仅善于讲故事,将官僚制下的种种可笑栩栩如生描述出来,还善于洞察真相,理性总结出:官僚制的本质仿佛是一种数据处理器。

它总是习惯用“一种井然有序的方式收集、储存和供应信息”,而且,并不关心对人本身的影响,只是机械地不允许带感情色彩地运行,甚至不惜出现很多“繁文缛节”也要极力维持一种看似平稳的秩序。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7)

原书目录

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对被世人总嗤之以鼻的“官僚制”,作者也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批判,而是延续本书一贯的风格,尽量客观陈述官僚制的正反两面。

它的弊端会导致群体内部不是为了某个事情用处而发生争论,而是为了各自权力而斗争。这种错综复杂的内耗往往会让组织失去活力,失去应对外界竞争变化的正确判断和反应。

而它存在的必要又在于,当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复杂多样的庞大体系,太多的变数也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崩离析。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这种类人的机器蕴含的无限创造力,给人类带来令人震惊的便利,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8)

本书内页

3.人文和科技的平衡,或许是解决之道

如今,本书所预测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一方面是伴随智能互联在社会领域各方面的渗入,新东西层出不穷,人类社会为满足自我欲望高速运转。

一方面是急速扩张的人类活动对大自然无节制的掠夺、竞争加剧带来的无处可藏的群体焦虑和疯狂抢夺。

当科技创新背离了科学精神“求真”的初心,助长了人类“贪、嗔、痴”欲望的极度膨胀,征服世界、盲目扩展市场、金钱至上,科技的力量可能会变成野蛮之力,也必然受到“历史的审判”、或大自然的报复。比如,战争、厄尔尼诺现象等。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9)

《终结者》电影 侵必删

本书也提到,早期出现的那些机器其力量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科技是生产力,也是一种破坏力”的矛盾还没有凸显出来,但作者在书中已经借用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言论,多次警示这一严峻的问题。

比如,罗斯福总统的观点:如果不关注新事物的秩序,事物将会失控。事物会沿着变轨有序发展的论调,只不过是19世纪人们自满的假设而已。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0)

原创图片

所以,作者的重点不是某个机器、不是单纯技术、而是创新带来的“变”,当这种“变化”不能被恰当地掌控,就是文明毁灭的开始。这也是作者的叔公在《新纪元》著作中的预言,就如同科幻片一样令人紧张。

而要应对越发不可预测的“变”靠适用于静态环境下蓬勃发展的“官僚制”显然不行,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一种古老又年轻的方法——人文。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1)

原创图片

人文科学包括的范畴很广,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地理等等。因为这些可以帮助人类发现情感、体验情感、从良莠不齐中筛选出更人道、更公正、更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这里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笼统讲就是“真”,就是竺可桢倡导的“不计利害、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狭隘的私心或贪欲。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对计算机提出正确的问题,下达符合人类终极利益的指令,人工智能才能不伤害人类。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2)

十三邀节目,吴国盛谈现代科技

作者还指出:人文科学不应只当作消遣、或者批判对手的工具,它应作为教育体系里很重要的一环,激发学生几乎要丧失的感知力。

感知力有多重要?它其实是人类的特性,一种综合智慧,超越逻辑、融合直觉,避免固化的心智模式。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3)

十三邀节目,谈基础学科重要性

历史学家许倬云曾说:今天的很多知识分子只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是“思想上吃着麦当劳”的读书人。

结语:

1.结合当下情况,书中有关人文这些话让我们衍生一下思考: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也不应只是企业和社会不走心的口号,更不应该因变化加速而被抛弃,而应落实到每一项规章制度、每一个操作流程,每一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充分尊重人和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不能把人当机器,加速榨干人的体力和脑力。要避免发生过劳死或伤残事件。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4)

原书内页

2.本书金句频出,值得反复阅读。

3.三篇推荐序讲了三个不同的角度,也是作者思考脉络的浓缩,建议仔细阅读。

4.本书对“创新还是守旧”的权衡是痛苦的,点到人文科学的方向也不知道最终能否为人类破局。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5)

源自网络,侵必删

建议读者参考《十三邀》访谈节目里采访清华大学科学史教授吴国盛的那集,有些地方似乎是本书观点在当下环境中进行的拓展解读。

作者说,技术创新和力量很重要性,但这两者不应侵蚀社会价值的金字塔,金字塔坚守的人类终极意义和价值就是一种理想生活方式。

这段话让人无限遐想:很多年以后,人类还在美丽的地球上生活吗?生活方式是不是《流浪地球》、《终结者》的现实版?享受生活和工作、精神丰盈的理想模式怎样实现?

科技创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科技越创新人类越幸福吗)(16)

原创图片

#十三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