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学习的课程做得很有创意(一种新的课程观)(1)

作者:林娟,成都七中育才中学学道分校初中英语教师,中学英语二级教师,持有德语专业八级和四川省外语导游资格证书。先后获得全国电子白板赛课二等奖,成都市锦江区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成都市典范英语赛课二等奖。

在“课堂革命”的大背景下,以课程创生理论为基石来探讨课堂改革,倡导一种新的“课程观”,即从“忠于课程计划”到“课程创生”,并以初中《典范英语》的课程设计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课程创生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堂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应该从“课程观”的改革开始。传统课堂将学生视为“填鸭”对象,教师则“忠于课程计划”,按照事先定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教师的这种“忠实”,不仅使自己丧失了改进教学的权利,也可能使得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这种课堂观显然无法破解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进步等“教育难题”。

1992年,美国的辛德尔(Synder.J)等人把课程实施取向归纳为: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创生取向。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调适取向则认为课程计划根据具体的教学班级进行调整,改变和适应的过程,而创生取向则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体验。创生取向把教师和学生推向了课程的中心和主体地位,使得师生由课程改革的局外人和被动执行者转换为创造性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师生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契合了当前“课堂革命”的指导思想。课程创生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应用,将会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有裨益。

课程创生路径探索

着眼于未来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数据是未来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将数据区分为大规模结构化数据(如学生统考成绩、标准教材和教案等)和小规模非结构化数据(如个别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个人风格等)。本文将未来人才的技能分为“认知性硬能力”和“社交性软能力”,前者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字计算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后者包括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相对“隐性”的能力。

“认知性硬能力”的培养具有目标明确和手段清晰的特点,适合采用标准化的手段和大规模的结构化数据来界定、刻画和习得,擅长处理常规可预测情景下的任务;“社交性软技能”的培养则依赖于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对不确定情景(如人际互动、科学研究等)的感知、适应、和塑造而提升。两种能力的协同应用则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综合能力,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等底层能力相对应。基于数据复杂性和场景确定性的能力协同关系如图1所示。

怎么把学习的课程做得很有创意(一种新的课程观)(2)

由此可见,传统课程以标准教材和教案,统一考试为导向,过分注重“认知性硬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社交性软能力”。课程改革的方向首先应放在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课程设计兼顾软硬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教学活动中的“数据”的感知和加工,向综合能力进阶。

着眼于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设计者

教师的角色从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设计者和协作者转换、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向学习设计者转换、培养计划从课程学习向项目实践转换、教学方式从平面静态向立体交互转换、学习阶段从在校学习向终生学习,协同构建智能时代的教育模式。

基于课程创生的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模块、综合模块和创生模块基础模块,即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综合模块则是对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根据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练习,如阅读训练、角色扮演、背诵课文和写作等;创生模块,在该模块中,以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之前学生的作品作为案例,教师在学生的作业表现的基础上,即基于历史数据,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教师在监督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即时反馈,并以此作为下一轮学生自主设计的基础数据。三大模块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

怎么把学习的课程做得很有创意(一种新的课程观)(3)

着眼于教学实践让课程设计走向动态建构和多元开放

基于课程创生的课程打破课堂的单一封闭状态,力图实现多元开放的格局,将师生视为建构课程的主体,强调师生要把个人的观念、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灵活地运用到课程实施中,实现对课程自觉拓展和整合补充,进而通过反思和对话来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具体而言,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上开展课程创生。

课程创生的教学案例

以初中英语阅读课《典范英语》为例,阐述课程创生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典范英语》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英语母语学习材料,闻名英国,享誉世界。我在《典范英语》(4a-L9)Floppy and the Skateboard的教学中,引入了课程创生的理念和方法,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改革。

首先,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认知性硬能力、社交软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协同关系,设计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如图3所示。

怎么把学习的课程做得很有创意(一种新的课程观)(4)

本课以Biff,Chip 和Wilf 去公园滑滑板为背景,展开了一段有趣的历程。Wilf先表演了滑板,之后Chip和Biff 也表演了滑板。Floppy 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他的滑板之旅,他在滑板上因为技巧不得当而最后滑进了池塘,故事以喜剧收场。这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内容颇有趣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一个教学环节“认知性硬能力”的培养和测量,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单词、短语,在教师的引导下听懂并朗读故事,通过统一考试成绩(结构化数据)的方式来测量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而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表演来完成“社会性软能力”的培养,此环节中的学生个性化表现属于非结构数据,测量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做出合理判断;最后进入“综合能力”培养的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创作,通过师生互动循序渐进。

其次,将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分别进行基础模块、综合模块和创生模块的划分,梳理出了三大模块下对应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如表1所示。

怎么把学习的课程做得很有创意(一种新的课程观)(5)

表 1 基于课程创生理念的课程设计

再次,根据课程设计,做好课前准备。为了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以采用情景交际法进行教学,要准备相关的音频、视频和ppt课件,打印需要用的图片,以便于故事排序;准备短语卡片以便学生记下关键词并根据提示进行复述。设计好相应的问题,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求学生课前熟读文本,分成4人一组,并在小组内完成角色的分配。

最后,实施课堂教学。从课程导入到故事改编,将课程创生的理念融入到每一步中,课堂教学步骤如图4所示。

怎么把学习的课程做得很有创意(一种新的课程观)(6)

从上图可以看出,前三步是课程的基础模块,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第4步到第6步是课程的综合模块,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在第6步学生完成了故事表演后,教师要做好数据(学生表演的音频和视频记录)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程,也会作为下一轮课程设计的依据;第7步则是课程的创生模块,师生在其中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学生是主角,并且和教师一起完成了课程的升华。7个教学步骤的简要内容如表2所示。

怎么把学习的课程做得很有创意(一种新的课程观)(7)

表 2 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总结

在“课堂革命”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课程观”,即从“忠于课程计划”到“课程创生”。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按照事先定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这种“忠于课程计划”的课堂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倡导把课程理解为是一种动态生成过程,也是师生持续建构意义的过程,即“课程创生”,探讨了“课程创生”的理论和方法,进而以初中英语《典范英语》为例,分析了具体应用方法,可以为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摘自 | 《行知纵横》2018年11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