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

一、字形演变

“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两条等长的横画: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2)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3)

金文写作: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4)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5)

篆书写作: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6)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7)

隶变后变成上短下长的两条横画,隶书写作: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8)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9)

楷书则延续隶书的写法,更笔画化。写作: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0)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1)

“二”的写法几千年来没有大的改变,一直流传到今天。

二、含义

二,指事字。其本义为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易·系辞》曰:“天一地二。”《说文解字》曰:“二,地之数也。从偶一。”《易·系辞》曰:“分而为二,以象两。”

古文字一、二、三、四皆以积画为之,大约都跟刻画记数有关,是纯符号的指事字。“一”是特殊指事字,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二”也是特殊指事字,表示天地两极。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后引申为一加一的和、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不专一、不忠诚等。

三、二的异体字

战国时期产生两种新写法:一增繁从“戈”或从“弋”,后代写作“弍”,作为“二”的异体字,同“弌”是“一”的异体字。后来被淘汰,不再使用。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2)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3)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4)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5)

二增繁从“戈”从“肉”“肉”旁可能是临时赘加的符号,也可能是从“贝”的讹误,后淘汰不用。从“贝”者后代写作“贰(贰)”,作为了“二”的大写。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6)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7)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8)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9)

贰是一个汉字,本意是指副;也是“二”的大写形式,用来计数和记账; 还指变节,背叛。该文字在《周礼·乃酒正》和《礼记·曲礼》等文献均有记载。现在作为“二”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小学生解读汉字的(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