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最有名的一句话(朱老夫子的字号中有这么多)(1)

朱熹画像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姓名,说起姓名的来历,通常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把这中间的你、我、他区分开,也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

我们所熟知的古代文人或者知名人物,除了姓名,还有字和号的称呼,《礼记》上说,”幼名,冠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当男子加冠,女子及笄(嫁人),表示其已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时,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另外,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呢,就是自己取的,可以理解为别号、绰号,通常都是抒发自己的志趣,也会加上自己的住址(家乡),说白了就是“自己起的外号”。

宋代大儒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但他的字和号都有点不同寻常,“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围绕一个”晦“,几乎是一”晦“到底。

大多数人从字面上理解,”晦“往往意味着昏暗、倒霉,凋零,比如《楚辞》中有”幽晦以多雨“,人遇到倒霉事经常说”真晦气“,民俗中还有”晦日送穷“,“晦日丢穷衣,青龙接五福”的说法,文人作诗文也知道:”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凋伤谓之晦。“,朱老夫子为何给自己起这么多带”晦“的字与号?

这个要从朱熹的老师刘子翚(huī,和“晦”音相近)说起。

刘子翚,号屏山,又号病翁(也是个怪号),宋朝著名理学家,也是当时道学的关键人物。他年轻时候抗击过金兵,壮年以后以居家讲学为主。所谓”前期沉溺默照禅,后期复归儒学“。

朱熹十四岁时,其父朱松因病去世,朱松与与刘屏山是至交,临终之前曾留有遗言,让朱熹师从自己的四位好友刘彦修、刘白水(刘勉之)、胡宪(籍溪)和刘屏山。四人都把朱熹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待,悉心教导朱熹,希望他日后能成大器。其中一位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朱熹。而屏山先生为朱熹开示了理学门户:”子翚告以《易》之“不远复”三言,俾佩之终身“,朱熹“元晦”二字就是他的老师刘屏山给他取的。

元晦的“元”字有天地之德、人之仁德之意,但朱熹对于使用“元”字有一点儿惶恐,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后来将“元”字省去,自号“晦庵”、”晦翁“。

老夫子最有名的一句话(朱老夫子的字号中有这么多)(2)

屏山先生画像

刘屏山为什么要给朱熹取一个“晦”字呢?他在《字朱元晦祝词》中说明了缘由:“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树木的根扎得越深广,到了春天枝叶就会越繁茂;人越内敛谨慎,他的精神就越清爽,内心也就越强大。朱熹一直谨记恩师的“木晦之教”。终成儒学集大成者,世称朱文公。

由此说文解字看来,“晦”还有义理深微、隐晦、含蓄的意义,所谓“韬光养晦”“志而晦”。古语涵义多元,微言大义,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