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玉器,它的玉料纯美无瑕,而且雕琢精致,价值连城。这块玉壁原属楚国所有,后来又为赵国所得,最后被秦国骗取,所以才有了著名的“完壁归赵”的故事。

如果要讲和氏璧的故事,那就必须先了解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卞和,如果不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三献和氏璧,历史上也就不会有和氏璧的传说了。

卞和是楚国的琢玉能手,有一次他在荆山里挖到了一块璞玉,璞玉就是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看起来和普通的石头没什么区别。但是卞和认定,这就是一块上好的玉器,于是他就捧着璞玉去见了楚厉王,厉王连忙命玉工查看,玉工却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可怜的卞和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失去了左脚。

史上最贵和氏璧(和氏璧的前世今生)(1)

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那块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为了献玉,卞和已经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他不忍如此宝物就此埋没。

又过了几年,武王死了,文王即位,卞和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原因,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啊!”也许是他的执着打动了文王,于是,这块被几任君主嫌弃的璞玉终于被剖开,文王一看,里面果然是一块宝玉,后来这块玉被良工的雕琢成壁,人称“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听说了这块宝玉,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足见和氏璧的价值连城。但是忠肝义胆的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没有让秦王的阴谋得逞,还创造了“完璧归赵”的佳话,这一事件也使和氏璧的价值更进一步!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赵国,和氏璧几经辗转还是落在了秦王手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他令人用和氏璧打造了传国玉玺,并命李斯在玉上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大字,从此以后,和氏璧也成为了皇权的象征,荏苒千年。

史上最贵和氏璧(和氏璧的前世今生)(2)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此后玉玺一直归两汉所有。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玉玺被磕破了一个角,后被用黄金补全,这也成了这方玉玺辨别真伪的一个标志。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东吴的孙坚攻入洛阳,他的手下在宫中的一口深井中打捞出了一个匣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失踪多年的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后来消息走漏,孙坚被杀,玉玺辗转又到了曹操手里。

汉献帝禅位后,曹魏为了欲盖弥彰,又令人在传国玉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讽刺的是,司马家族篡位时也依葫芦画瓢在肩部刻了字,这也成了传国玉玺独一无二的又一个标志。

在混乱的五代十六国时代,传国玉玺先被匈奴所得,后又落入石勒之手。石勒别出心裁地在玉玺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冉闵灭胡时,为了得到东晋的支持,将传国玉玺献出,玉玺传至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在隋一统华夏后,被收入了隋宫。

隋炀帝死后,萧皇后带着杨广的孙子逃入突厥,并且带走了传国玉玺。后来唐大将李靖讨伐突厥复得传国玉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玉玺先被后梁的朱温所得。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史上最贵和氏璧(和氏璧的前世今生)(3)

到了北宋哲宗时期,洛阳一户农夫在李从珂自焚的地方,挖出一方玉玺,献给于朝廷。据说当时经过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可惜到了靖康之难时,传国玉玺又被金兵掳走,从此下落不明。

以和氏璧为原料制成的传国玉玺数度隐没,又数度浮现,到最后已难考其真伪。真正的传国玉玺或许已跟着李从珂一起葬身于火海,又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它就已经散失在民间。

从一块无人问津的璞玉到令历代帝王为之疯狂的传国玉玺,和氏璧见证了了无数朝代的起落,或许它已经不复存在,也或许有朝一日它还能重见天日,到了那时,说不定我们还能一睹和氏璧当年的风采。

史上最贵和氏璧(和氏璧的前世今生)(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