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通过媒体发布了一条新闻:在北京的帮助下,鄱阳湖湿地成功建立了野生麋鹿种群。这则消息的背后,是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动:去年3月,30只麋鹿从位于大兴区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启程,在经过16个小时的车程后,被运送到1450公里之外的鄱阳湖,与当地的17只圈养麋鹿一起野放。
摄影:钟震宇
今年5月,鄱阳湖野放麋鹿巡护人员在鄱阳县银宝湖乡北湖的草洲上发现18只麋鹿,其中4只为今年新生;在鄱阳县莲湖乡的大莲子湖发现8只麋鹿,其中2只为今年新生。野放的麋鹿顺利度过了洪水期并产下了新生儿,这足以宣告鄱阳湖野生种群成功建立。
图片来源:网络
30多年来,北京分别向湖北石首、浙江慈溪、河北滦河上游、江西鄱阳湖等地输送了494只麋鹿,建立了37个迁地保护种群。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世界认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堪称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图片来源:网络
昔日皇家苑囿成麋鹿乐园在北京,您若是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欢,一定要到位于大兴南海子的麋鹿苑。170头散养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苑中。通过多年建设,麋鹿保护核心区已建成了绵延数公里的表流湿地,湿地水域面积逾10万平方米。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通过营造潜流湿地景观、栽种乡土植物等方式,不但改善了麋鹿生长的生态环境,也使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图片来源:网络
“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宸游睿藻年年事,况有长杨侍从才。”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一首《南囿秋风》将南海子皇家苑囿之景致描绘得生动逼真。如今,游人不仅能感受水美草丰、天润地泽的生态景观,还能看到鹿群奔腾的场景。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物种,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将其视为自然保护的旗舰物种。”作为已经从事动物保护工作30余年的学者,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说,保护麋鹿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护麋鹿,将带来良好的生态系统,事实上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围绕麋鹿苑,大兴在南海子地区已经建成了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的北京最大湿地公园——南海子郊野公园,曾经的皇家苑囿,经过系统修复和保护,如今已变身城市绿肺、百姓乐园。今年7月,公园二期也将开放,重现碧水环绕、绿茵环抱、芳草萋萋的优美景观,纳兰性德笔下“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的南海子味道,渐渐回来了。
在麋鹿苑,您除了能看到麋鹿,还能欣赏到孔雀、松鼠、黑天鹅等野生动物,它们都是麋鹿的老朋友。今年,麋鹿又多了不少新朋友。3月,全球极度濒危鸟类青头潜鸭首次现身南海子郊野公园。这种鸟类全球仅有不到1000只,比大熊猫还要稀有。今年以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不断监测到濒危物种出现在南海子湿地,发现了近50只凤头潜鸭、30多只赤膀鸭、20只斑头秋沙鸭、10余只鹊鸭等迁徙鸟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季以来,南海子湿地公园已经记录了超过20种迁徙鸟类。
而在去年冬天,更是有苍鹭、白鹭、燕雀等几十只冬候鸟选择了“留守”南海子,陪麋鹿一起过年。记者联系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专家李理,他表示,这与麋鹿苑周边良好的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候鸟喜欢的湖泊、湿地、滩涂,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
已建立37个迁地保护种群
相比于历史上的南海子,如今的麋鹿苑面积仅相当于前者的3%。这让苑内麋鹿无法真正实现野生。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白加德说:“通过30多年来的努力,我们目前已建立了37个迁地保护种群,种群数量达到1800只左右,占全国总麋鹿保护场所的72%。”这37个迁地保护种群的所在地,都是历史上麋鹿的活动地区。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计划今年下半年再新增山东弥河、河北南大港两个迁地保护种群。
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动,30只来自北京的麋鹿野放鄱阳湖之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曾共同对野放区域的水文、地貌、气候、植物种类、生态环境等进行科学考察,并于2013年放了10只麋鹿进行适应性实验。“五年来,科研人员对实验种群的繁殖性能、健康指标等进行了连续监测,现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麋鹿数量已达到了21只,这充分证明了鄱阳湖地区的湿地生态环境符合麋鹿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需求。”30只麋鹿被运送前,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刘艳菊向记者这样介绍。
一年之后,刘艳菊一行人再次赶赴鄱阳湖流域,经过连续多天的蹲守调查发现,去年野放的麋鹿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银宝湖乡的北湖、双港镇的长山岛、莲湖乡的汉池湖和大莲子湖四个湿地区域,种群数量总计45只。“这还只是我们监测到的,也许有些麋鹿掉了队,没有被发现。”刘艳菊惊喜地说,这些麋鹿的体态身形,大多比北京的麋鹿发育更好,这可以证明,野放的麋鹿很好地适应了鄱阳湖湿地野外生活。
白加德介绍,从数量上看,我国麋鹿总数已达7000多只,暂无灭绝之虞,但现有种群近交系数高,种群杂合度低,遗传多样性严重衰退。如何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是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接下来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已经建立了麋鹿健康评价指标数据库和麋鹿栖息地评估体系,用于重塑或恢复麋鹿适应野生环境的行为,帮助改善麋鹿的饲养和管理。中心还构建了麋鹿基因组学平台,开展不同麋鹿种群的基因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
百年回家路充满荆棘麋鹿的外迁之所以受人关注,不仅因为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因为它传奇的经历。麋鹿有数百万年的生命历史,是堪与大熊猫媲美的珍稀野生动物。麋鹿一直是北京城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前,北京南海子是它最后的栖息之所。1985年,22只麋鹿东归回国之时,南海子也是它最初的家园。一个多世纪以来,麋鹿演绎了从本土灭绝到重引进,再到种群复兴,又成功实现迁地保护的沧桑历程。
有关麋鹿的文字记录,早在甲骨文和石鼓文中就有发现。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上写道:“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解其角。”其后相继又有100多部历史文献有麋鹿的记述,涉及麋鹿的名称、栖息地、分布数量、行为、狩猎及用途。
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物种,却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历程。白加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地感叹麋鹿的身世:“归家万里路,一步一荆棘”。
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到北京南郊考察,在当时的皇家狩猎场发现了麋鹿,他买通守卫皇家猎苑的官员,拿到两套麋鹿的头骨、皮张的标本。经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爱德华的鉴定,确定这不仅是一个新的物种,而且是一个单独的属,从而载入世界动物学史册。之后,欧洲人几经辗转,将一些麋鹿运出中国,饲养在欧洲的几家动物园里。
1890年,因永定河遭洪水决口泛滥,殃及南海子,北京城南一片泽国,南苑围墙多半倾圮,苑内圈养的120只麋鹿被冲散,任人追捕猎食,南海子的麋鹿仅余二三十只。1900年,八国联军趁清朝政府腐败、防务空虚,侵入北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自此麋鹿这一在中国生存了几百万年的特有物种销声匿迹于本土。
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同年8月24日,22只麋鹿结束了漂泊海外百年的历史,回到了它们祖祖辈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至此,北京南海子成为麋鹿的科学发现地、本土灭绝地、重引入地。
图片来源:网络
参选冬奥吉祥物去年10月31日,是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面向全球征集的最后一天,大兴区正式向冬奥组委申报了麋鹿作为吉祥物的设计方案,这意味着麋鹿有可能成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麋鹿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跑得快、游得快,善于爬冰卧雪,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
谈到此次麋鹿吉祥物设计的创意,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晓东表示,冬奥会的愿景是纯情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在吉祥物设计上需要突出冰雪文化,麋鹿本身的爬冰卧雪特征正与此相呼应。
参与麋鹿形象设计的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专业师生团队曾承担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5盎司纪念币”、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标识等和奥运相关的设计工作,具有深厚的奥运情结与设计经验。现场调研、写生麋鹿、研究讨论……设计团队从去年8月开始,前后花费2个多月时间,进行麋鹿吉祥物创意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张晓东把鹿角作为一个重要标志进行了重点把握。他说,麋鹿角都是向后长,幼年麋鹿的角在侧面呈“Y”状,年长麋鹿的角可以倒立,这在全世界所有鹿科动物当中是独一份。因此,在鹿角的设计上,进行了仔细琢磨。
考虑到设计的吉祥物也要带给人以美感,设计团队在麋鹿的鹿角造型、四肢的造型比例、服装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研究。张晓东透露,参与角逐的麋鹿吉祥物设计将以活泼、可爱的神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让世界看到一个有活力、有朝气、发展的中国。憨态可掬的微笑造型也表现出了含蓄的东方精神特质。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类,麋鹿与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麋鹿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在甲骨文时期,麋鹿骨骸就成为了最早的文字载体之一。‘鹿’与‘福禄寿喜’中的‘禄’字同音,被认为承载着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这也寄托了美好的祝福寓意。”白加德说。
图片来源:网络
【延展阅读】
麋鹿为何长成“四不像”麋鹿因为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又得名“四不像”。麋鹿苑工作人员宋苑介绍,之所以麋鹿会有这几个特点,是因为它生活在平原湿地里。
角似鹿而非鹿。梅花鹿和马鹿的鹿角眉叉都是向前长,而麋鹿的角是向后长,观其角型,麋鹿的角整体是向后向外生长,这也导致了麋鹿的角是所有鹿科动物里唯一一种可以倒置立在一个平面上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湿地多高草,如果它的角也像马鹿梅花鹿一样向前分叉,向前走时湿地的蒿草就会轻易得缠住眉叉,导致麋鹿无法前行。反之,向后分叉的角,不仅不会妨碍麋鹿前行,还会帮助它在蒿草里开出道路奋勇向前。
脸似马而非马。麋鹿眼睛到口鼻之间的距离有些长,是因为它爱吃水草。在它低头吃水草时,眼睛到口鼻之间的距离长了,眼睛才能及时看到周围的猛兽或猎人。如果距离短,很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察觉到危险而丧命。
蹄似牛而非牛。麋鹿生活在湿地,经常要在泥泞地里行走,所以,它们的蹄子又厚又宽,可以帮助它们走得更平稳。此外,麋鹿的两瓣蹄子中间有皮腱膜,这个皮腱膜有点类似鸭子脚上的蹼,可以帮助麋鹿很好的在水里游泳。湖南省的野生麋鹿种群,当年就是从一江之隔的湖北省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渡长江游泳过去的。
尾似驴而非驴。麋鹿的尾巴是所有鹿科动物里最长的,从形状和长度上看的确很像驴的尾巴。这是因为它生活的湿地夏天多蚊蝇,麋鹿的臀部也是它身上毛发最稀少的部位,所以,它需要不停的甩动尾巴来驱赶蚊蝇,以防被叮咬。(作者 陈强 编辑 张志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