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倡议世界智慧日论坛上,如瑞法师站上演讲台,为台下的众人解读了《什么是智慧》这一宏大的议题,她把智慧这一词语,与佛学的内涵相结合,凝练了她这半生的积累,阐释了智慧的外延和内涵。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1)

站在台上的她,穿一身简单的棕色法衣,笑容淡然,气度从容,隐约透露出几分潇洒,在她演讲的时候,台下西装革履的人们频频点头,似有所悟,对她充满了赞许。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2)

如瑞法师的这半生,是传奇的半生,她本是一代名校学子,却在24岁时忽然彻悟,投身佛门,开拓自己新的境遇,而现在的她一如我们所看到的模样,淡定从容,初心不改。

1957年,如瑞法师出生,她的家人都信奉佛教,在她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充满佛意的种子,也为她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3)

在如瑞法师长大的过程中,她的母亲与通愿法师交好,把通愿法师身上的很多趣事,都讲述给她听,听了这些故事以后,小小年纪的如瑞法师对佛学感到更为好奇,她想知道,通愿法师那样的人,究竟是何等模样,在佛学世界里领略万千神奇的人,会不会真的有着跟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慧根?

文学与佛学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联系,当一个人文笔通透的时候,也就更擅长领悟佛学的奥秘,当年的如瑞法师文笔优美,且脑海里充满了哲思,她把这种逻辑思维运用在作文之中,每次语文考试都是第一名。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4)

高中结束,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所中学开始教书,她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教师这个岗位很适合她。

突然有一天,如瑞法师想起自己之前未曾了结的愿望,她想去见一见自己小时候一直想见到的通愿法师,便去五台山拜访她。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5)

在这次五台山之行,如瑞法师向通愿法师道出了自己一些困惑。

她觉得自己内心有一个愿望,但是她现在所做的教师这一职位,跟她真正的想法似乎是相去甚远,她为此感到十分的困惑,不知道如何才能跳出这俗世的巢窟,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呢?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6)

听完这些以后,通愿法师却笑着摇了摇头,她那双眼睛早已看透俗世的繁杂,看穿了如瑞法师内心的懵懂和天真。

她对如瑞法师说,帮助别人,并不代表要成为一个大人物,哪怕卑微平凡的沧海一粟,总能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7)

像是一个梦一直在心底酝酿,酝酿到最后,梦醒了,而如瑞法师也终于从迷茫中找寻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和方向,她决定放弃教师职业,全心考研,并且在研究生生涯中选择了宗教学进修。

进入佛学院以后,为表示心中的虔诚,需要剃掉长发,斩断三千青丝,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瑞法师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可她的父亲却不情愿。

在父亲的要求下,如瑞法师决定先进入佛学院观望一阵,再看看自己应不应该剃掉长发。

在佛学院的学习生涯里,她的心境逐渐越来越澄明,1981年,24岁的如瑞法师终于下定决心,削发为尼。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8)

1991年,既是通愿法师归天之日,也是如瑞法师开始动身建设道场之日,她把目标选在了五台山普寿寺。

这座普寿寺原本建立于北宋年间,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成为了如瑞法师所心仪之地,她认为这里正适合传诵佛法。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9)

她带领着几个尼姑前往那座寺庙,并且在那里长期扎根下来,潜心修习佛法,以虔诚的态度去向佛,在她的引领之下,前来该寺庙修行的尼姑越来越多,她们都心境澄明,心怀纯澈。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10)

1995年,如瑞法师扩张普寿寺,建立了两万平方米的尼众道场,真正的将佛法发扬光大,慢慢的,该寺庙发展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培养出十几万教众。

现在的如瑞法师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她依然穿着朴实,哪怕满脸皱纹,浑身依然透露出一种不染世俗尘埃的味道。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11)

佛学院青年法师(如瑞法师北师大高材生)(12)

纵观如瑞法师这半生时光,从大学校园里的天之骄子,转变为青灯古佛木鱼为伴的尼姑,不变的是那颗永存善念的心,以及那一抹熠熠发光的灵魂,惟愿她能够达成自己心中的佛学理想,真正参透境界,心怀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