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组织了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以后,便宣布从次年开始废止科举取士制度,于是,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考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清光绪三十一年参加科考的秀才、举人就成为最后的一批秀才、举人。最后的秀才之一便是山东济宁的李汝谦。
李汝谦(1878—1931),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化学者,在诗词、书画、收藏和金石学方面颇有造诣。1907年,时任山东巡抚的杨文敬“奇其才”,选之为官费生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
1911年李汝谦从日本学成回国。做过短暂的地方官,然后奔赴北京参加《续修四库全书》和《清史稿》的工作,更多地参与文化活动,成为一代名士。初略梳理一下李汝谦的朋友圈,在政界有时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靳云鹏,在军界有吴佩孚、靳云鹗,在学界有吴昌硕、丁佛言、罗振玉等。
李汝谦是个收藏家,其收藏的珍玩字画非常丰富,有两件如今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属于国宝级文物,其中一件就是《唐拓武梁祠画像》,还有一件是《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拓片),都是目前所见唯一的拓本。
1923年8月,河南新郑的一户农民在自家院子里掘井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完整的青铜器窖藏,几乎惊动了全国各地所有的大小军阀和政要、学者,他们纷纷致电、来函或者亲自奔赴现场观察参观。当时的河南驻军正是靳云鹗14师,李汝谦受邀鉴定这一批宝物。当此之时,群雄环伺,稍有不慎便有被瓜分的危险。于是,李汝谦便建议靳云鹗通电全国,捐赠国家,并请李汝谦编辑了一本《新郑出土古器图志全编》,作为公开的档案,成功地保护了这一批窖藏文物。
从文物上看,专家一致认为里面的墓主人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郑庄公的儿子郑君子婴。为了保存大量的文物,吴佩孚命令建立古物保管所,这就是河南博物馆的前身。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把它们转移到汉口法租界,汉口沦陷后转移到重庆。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忙于内战,顾不上文物,直到1949年,重新回到河南古物保管所,改名为河南省博物馆,这些新郑彝器文物中有不少国宝,莲鹤方壶是河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李汝谦一生曾短暂涉足仕途,1912年出任民国首任泰安知府,1927年任黄县知事(县令),但他在位均不超过一年便去职,后担任民国政府法制局参事、国史馆编修,1929 到1930 居住在北平净土胡同7号,与皖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相邻而居,1931年夏病逝于北平,葬于北京海淀区祁家豁子,著名历史学家罗振玉为他的石碑篆额,可见其交情并不一般。
(《风华齐鲁》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