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问:走走路就有健身效果,我们天天在走路,咋没啥感觉呢?

要说到走路,有大步快走,小步慢走,着急慌慌的走,摇摇晃晃的走,还有优哉游哉迈着方步的走,都叫走。

踮脚走路可以锻炼哪些肌肉(换种走路姿势也能强身健体)(1)

要想通过走路达到锻炼目的,让身体强壮起来,就应该脱胎于以上习惯性的走法,就得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不迈寻常步,看看本文里着重介绍的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为主要目的大步快走踮脚尖健身法。

人体有六条经络分布循行在下肢部,足三阴经【脾经、肝经、肾经】始于脚部趾端,足三阳经【膀胱经、胆经、胃经】止于脚部趾端。另外脚底布满脏腑和全身相对应的反射区60多个,踮脚尖走路不仅充分牵拉活动腿部六条经络,还能刺激足底反射区,对强壮身体还是很有帮助的。

踮脚尖走路不得不了解脚底全息反射区,足部五个脚趾趾尖代表额窦;大脚趾趾腹代表头部,颈椎反射区位于大脚趾末节内侧面,降压点分布在掌趾末节横纹上;二、三脚趾关节部位代表眼反射区,四、五脚趾关节部位代表耳反射区。所以活动大脚趾以及脚关节不仅有平衡血压之效,对颈椎也有保健作用:肝开窍于目,活动二、三脚趾能清肝明目,养肝护肝;肾开窍于耳,活动四、五脚趾可使肾气充盈,听觉灵敏,让人充满活力。足底前脚掌及脚心部位分布着心肺、肝胆、脾胃等五脏六腑反射区,通过踮脚尖走路可调动下肢部气血运行加快,有效刺激足底反射区,长期坚持具有强身健体作用。

因此,充分运动足部反射区和牵拉腿部六条经络,就得区别于一般习惯性走法。

踮脚走路可以锻炼哪些肌肉(换种走路姿势也能强身健体)(2)

具体要领:先行散步15分钟以提升状态。

小腹微收,上身微微前倾,上肢自然甩臂,两臂前后摆动幅度稍稍增大加快,大步快走,前腿抬脚迈步足跟落地,后腿蹬直膝盖收紧,两腿前后交替形成夹角尽力扩大,这样腿部肌肉才会绷紧形成拉力;后脚起步先要脚跟掀起,以脚踝关节为轴,此为活动踝关节,带动脚掌,并有向前甩动脚掌之意,足跟落地时利用体重产生的重量由足后跟边缘开始向前擀压到足弓再延伸到前脚掌,最后将力量延伸终止分布于脚趾端处;再次抬脚起步脚弓带动脚掌合并施力,前脚掌踮起,脚趾趾关节充分伸展贴近地面,起脚时五趾轻轻抓地,脚掌和脚尖在踮起过程要有弹性。

受力部位:大腿内侧肝经肾经,前侧脾经胃经,后侧膀胱经均为最敏感受力部位,且走上一段路会感觉大腿后侧、内侧、前侧、小腿肚和小腿外侧以及脚部有明显酸胀感,这说明腿部肌群都已经充分牵拉受力,两腿有明显牵拉紧张感方显效果,疏通经络的目的甭说达到了。

这算得上走路中高难度动作,一开始要领不好掌握,感觉走起路来不自然有那么点扭捏,在家里先选取一项-----如先做踮脚尖进行适应性练习,习惯后走出户外开始实施,作为出门遛弯养生保健必修课。

此走法从初步散步开始,相当于锻炼前热身,逐渐加大运动量,整个过程由散步、慢走,最后踮脚尖疾步快走。初学者进入踮脚尖阶段最多行走十分钟,停下来休息一两天,如此重复三五次,腿脚适应并无不适感,可延长到二十分钟,半个月后增加到三十分钟,若腿脚某个部位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休息恢复后重新进行,这期间可做做其他保健找补损失。踮脚尖走路过程有潜在疾病被激发,比如突然感觉脚部某处疼痛,如脚大拇指出现痛感,貌似属于正常现象,却不可以轻视,除了前脚掌处有旧伤,抑或是脾经和肝经其中一条经络瘀堵引起,要么有痛风潜在风险存在,我们顺着两条经络就近按摩穴位,局部艾灸,左三圈右三圈轻轻摇一摇脚踝,尽快解决这个由踮脚尖大步走引出的新问题,避免影响到正常工作及生活。

穿鞋也要有讲究,一般选用绵软的平底鞋子比较合适,皮鞋底子较硬不看好,若穿上高跟鞋、趿拉板,姿势不正要领不准确难免对脚造成伤害,况且一年下来不知道要甩掉多少只鞋。

踮脚走路可以锻炼哪些肌肉(换种走路姿势也能强身健体)(3)

以平底鞋最佳

踮脚尖大步走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内,追加时间要根据个人体质作相应调整,这个要灵活把握。从一般散步到踮着脚尖大步走,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不提倡一步到位贪多求快的做法,这样极容易伤害到腿脚,拉伤肌肉。从最初的慢慢散步,快走,到调整好状态踮起脚尖大步走,由慢到快,逐步适应,最理性的保健是循序渐进稳步向前,所以这种风风火火大步走法特别适合中青年人。

综上,大步快走能拉动下肢六条经络,配合踮脚尖又能活动脚底反射区,坚持锻炼会增强脏腑功能及保养,全身血液运行加快,大步快走,大腿肌肉一挺一松,膝关节一紧一收,脚踝一晃一摇,脚尖一翘一弹,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保健的范围极其广泛,效果会逐渐显现。最明显就是踮脚尖大步走半小时后头清目明,神清气爽,预示身体各项功能在恢复。而平常散步、健走的运动方式本身就有扩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帮助胃肠蠕动、降压降脂、减肥塑身、壮阳补肾、改善睡眠的功效,而踮脚尖大步走能预防足弓萎缩、在预防下肢活动不便方面更胜一筹。

你可能不信,这管用吗?可信不可信你可以放下身段亲自尝试。每次走到三十分钟身体没有疲劳感反而更加轻松,腿有力气脚步轻盈,人会愈发精神,且产生要跑步的冲动,普通散步就无法达到如此神奇效果,散步俩小时不如踮脚尖大步走半小时。当然,有人喜欢组团暴走,有些身患重病的老年人只能悠哉悠哉的结伴慢慢散步,就不适合这种走法,不能一概而论。

平时我们看到有人走路步子拖沓,步幅很小抬不起腿,显得步子沉重鞋底擦地有声,造成鞋底磨损严重,若习惯了大步踮脚尖走路,慢慢就体会到踮脚尖走路的好处,不知不觉纠正走路姿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全面增强,每次走路后感觉特别轻快。而且长期坚持一改弓腰缩背的形象,女子走路姿态优雅有气质,男子派头十足特有范儿。

踮脚尖大步走多长时间为标准?总体上隔天一次,每次半小时,最多四十分钟。时间过短没效果,过长下肢肌肉和关节牵拉过度极易受伤,三十分钟恰恰好。走上一段时间腿脚适应了,就习惯了这种走法,就生活化了,随时都可以走两步。身体健康的人也应按着要领走一走,每天走个十分钟,感觉真就不一样啊!

禁忌及注意事项: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腿脚骨外伤、膝关节病症、骨质疏松、重度高血压、高龄、重病缠身、体重过大、严重心脏病,痛风病人以及孕妇等不宜采用此项运动,更不要负重,戴耳机听音乐进行。锻炼过程走平坦路面,精力要集中,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每天进行最多十分钟。

老年人不适于此项运动,可在家里做踮脚尖踮脚掌,平衡能力差的可靠墙或手扶支撑物,每次三五分钟即可。

踮脚尖大步走不提倡过度频繁进行,主要考虑脚趾关节长期承受身体重量难免出现后遗症,而刚开始运动就接连受伤的玻璃脚,或出现头晕心跳等不适症状,要果断放弃,换成散步等其他运动代替,毕竟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像打太极,跳舞,拍手保健操,参加劳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