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魔鬼鱼,是不是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泡泡玛特出的盲盒小可爱?,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魔鬼鱼是怎么生存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魔鬼鱼是怎么生存的(魔鬼鱼还能飞吃了它的腮能)

魔鬼鱼是怎么生存的

说起魔鬼鱼,是不是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泡泡玛特出的盲盒小可爱?

这么可爱的形象,怎么有个这么可怕的名字?是手办美化了它们,还是人们夸张了?

其实,真实世界里的魔鬼鱼,真的有这样可爱。魔鬼鱼,其实是人们对蝠鲼科鱼类的俗称。蝠鲼科属于软骨鱼纲,传统分类学上,又分为蝠鲼属(Mobula)和前口蝠鲼属(Manta)。

还有哪种我们熟悉的动物是软骨鱼纲的?鲨鱼。尽管外形看起来天差地别,但它们的确是“亲戚”。

蝠鲼属下面有9个物种,包括日本蝠鲼、库氏蝠鲼、褐背蝠鲼等,前口蝠鲼属则简单一些,只有双吻前口蝠鲼和阿氏前口蝠鲼。(关于这两个属怎么区分,下次再说啦!)

蝠鲼体长可达8米,体重可超过1吨,但它们游起来却异常地轻盈,曼妙,这归功于它们强大的胸鳍。蝠鲼的英文名Manta,在西班牙语里就有“斗篷、毯子”的意思,它们的身体整个呈菱形,扁平,舒展,胸鳍就像两个翅膀,这对“翅膀”的翼展可达8米。无论是在海里巡游,还是跃出海面,蝠鲼都靠这对胸鳍提供强大的动力。

为什么会被叫“魔鬼鱼”?

被称为魔鬼鱼的蝠鲼其实一点也不魔鬼,只是因为它们身形巨大,游动时又好似幽灵漂浮,就被误认为是“海中魔鬼”。在遥远的古代,渔民们从水面上看,只能看到黑色的阴影掠过,有时还伴随船底发出的异响或是渔船出现了无故的异动, 就误以为是魔鬼来了,但其实,只是一些蝠鲼潜在船底拍打船身,或者把船锚拉起“恶作剧”。

蝠鲼的性情是很温和的,但一旦它们发起怒来,庞大的体型和巨大的胸鳍也是十分有攻击力的,这也是它们被称为”魔鬼鱼“的原因之一。

蝠鲼不仅会游,它们还会“飞”。和鲸、海豚类似,它们也有鱼跃出水的习惯,因此也被称为飞蝠鲼。它们跃出水面的姿势非常华丽,高度可达两米,常常还是成群结队的,好似花样游泳。

虽然蝠鲼有很多种类,但它们都有这种习性。科学家还发现,特别是在墨西哥附近海域,蝠鲼群甚至会有长达数小时的“飞行表演”。

关于它们为什么会飞出水面,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有的认为这是一种躲避捕猎者的行为;有的则认为这是它们的社交仪式,特别是在求偶方面,显得很是浪漫。

↑BBC拍摄的浪漫片段——蝠鲼群跃出水面

不止黑白灰的肤色

蝠鲼的肤色,一般是黑白,或者说蓝灰和白色为主的,背部多为黑色、蓝灰色,分布有花纹,腹部则是灰白的,分布了零星斑点。每一只蝠鲼腹部的斑点都是不同的,就好似人的指纹,这成为了它们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但是,世界上总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有世界上唯一一只粉红色的前口蝠鲼!

摄影师 Kristian Laine 今年2月拍摄到的粉色前口蝠鲼

这只雄性蝠鲼最早在2015年被发现,人们以《粉红豹》里面的“克鲁索探长“Inspector Clouseau”来命名它。

最开始,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因为某些食物和生活习性的原因变成粉红色的了,后来发现,是一种变异。这也使得它成为世界唯一限量版的粉红蝠鲼。

并不能治病只会致病的蝠鲼腮

和近亲鲨鱼一样,蝠鲼也没有逃脱被捕杀的命运。蝠鲼身体宽大,游速缓慢,易捕捞,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捕捞,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捕捞来干啥?因为有人宣传,蝠鲼的腮制成的”膨鱼鳃“干制品是滋补良药,能清热解毒(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清热解毒“就是包治百病的代名词),甚至抗癌和治疗不孕。然而这些功效从未被科学证实,荒唐的是还有人趋之若鹜地去把它当做”灵丹妙药“。

虽然很血腥,但主页君坚持要让大家看到。

事实上,由于蝠鲼是滤食动物,长期的吸滤行为使得它们的腮上沉淀了大量的重金属(当然,也来自人类污染)这使膨鱼鳃不仅不能治病,甚至有可能致病!

蝠鲼的寿命可长达五十年,这也意味着,它们的生长速度缓慢。并且,它们一胎只能生育一只幼崽,它们的繁衍速度,远及不上人类捕杀它们的速度。如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多种蝠鲼列为近危和易危级别,保护它们,真的刻不容缓了。

文丨搜罗百科君

图丨 Instagram、Kristian Laine

参考资料: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