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人在临终前说了这句话:我只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都没把中国叫醒。这位老人为何将自己比作一条狗呢?这位老人是谁?

他生活了一个世纪,他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他历经清朝、民国两个朝代。他还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在花甲之年创办了两所国内顶尖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正值鸦片战争爆发,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非常落后,落后就得挨打。西方列强以船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地,遭受西方列强蹂躏。

复旦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1)

他出生在江苏丹阳的马家村,因他的父母亲信奉天主教,故他在襁褓中接受天主教的洗礼,成为天主教的信徒。他今后的人生注定与天主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信“神”,也不全信“神”,敢于批判。

他家境殷实,5岁上私塾,可是到了12岁时,他不满足于在私塾里学习,想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马相伯先生从自己的家乡徒步来到上海的耶稣教会学校求学,小小年纪的他不远千里求学,历经坎坷,为他后来的人生打下基础。在上海的教会学校里,他求知欲很强,攻读法文、拉丁文、哲学、数理等学科,并懂得八国语言。18岁那年,他举家迁至上海定居。

青年时期的他,基本上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涉猎广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马相伯终于学而所成,在1870年,30岁的他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加入耶稣神会并留校任教。

复旦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2)

他虽然是基督教教徒,但却做着忧国忧民的事情。在1876年,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人民苦不堪言,又加上连年自然灾害,更加民不聊生,发生了灾荒,哀鸿遍野。马相伯听闻此事,自筹2000银两赈济灾民,但这件事却被洋人基督教徒知道了,教会将他“幽禁”起来,面壁思过。

他想不通,救济灾民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他很憋屈,对基督教会产生了厌恶,愤而退出教会。

离开了教会,他又将何去何从?马相伯精通八国语言,享誉盛名。李鸿章求贤若渴,也听闻了马老的才学,想纳入自己的门下。

李鸿章派人找到他,马老,就这样成为李鸿章的幕僚兼翻译。马相伯跟随李鸿章出使外国,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马老在签字会上据理力争,可是无奈国家太弱,所谓“弱国无外交”。马老却被世人误认为“卖国贼”,连家中老娘都不认他。

复旦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3)

马相伯在出使外国的过程中,也见识很多,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

国家要想强大,关键在于教育。马相伯从离开教会到进入官场,在官场上打拼十几年,马老的教育兴国的理念,始终未得到清朝统治者的认可,怀才不遇,愤而辞官归隐,回到上海潜心研究学问。

回到上海后,他决定毁家兴学。在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供作中西大学建成后的学生助学金。

花甲之年,马老捐全资助学,希望建立新式学堂。但教会的人,拿了钱不办事,迟迟未按照马老的意愿办学,还要开除学生。

在1902年,教会学校发生“墨水瓶事件”,说要开除这个学生,遭到学生们的集体抗议,要开除全部开除。马老从中努力斡旋,但教会学校还是开除这些学生。

复旦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4)

马相伯气不过,决定重新再办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取名为震旦学院(震旦取自梵语,寓意为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这所大学第一批接收那些被开除的学生,马老任院长,亲自编写教材,学生高度自治。这所学校也培养了很多人才,民国高官于右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梁启超高度评价这所学校: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事情的发展往往不顺利,在1905年,上海的基督耶稣神会看到震旦学院办得风生水起,想把震旦学院变为教会学校,以让马相伯“养病”为由,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Perrin)为总教习,改变办学方针,另立规章。学生大哗,摘下校牌,全体退学。马相伯看到退学学生签名簿时,老泪纵横,决意站在学生一边,并得到张謇、严复和袁希涛等名流的支持,在江湾另行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于当年中秋节(1905年9月13日)正式开学。

就这样,复旦大学建立起来了,他担任总教习,主持与管理日常教学工作。

马老一心为国,一心扑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上,本该退休的年纪,还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积极奔走。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邀请马相伯担任南京市首任市长,这时的他已有70岁高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稀之年,再次出山担任民国高官,足以显示他德高望重。

复旦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作为爱国的有志之士,马老拖着垂垂老矣的身体上街游行、演讲:希望中国人民早点觉醒,勇敢地站起来反抗。并上街卖字乞讨,卖所得的钱全部捐给抗日前线。可是无奈那时的中国军事力量与日军相差悬殊,南京方面节节败退,失守沦陷。马相伯被人安排到越南避难,在越南过完百岁生日,不久后,在1939年11月4日,溘然长逝,举国哀悼。

马老生活了一个世纪,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遭受百年耻辱,马老一生为国,创办中国著名大学――复旦大学。在病重期间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只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都没把中国叫醒。

他逝世几年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迎来了新中国,他所创办的复旦大学也成为现在国内顶尖大学,也算是告慰马老的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