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按】本文系作者2011年1月2日的日记。

名人名家餐单食谱(董元奔母亲想吃红饨)(1)

红饨是我们老家的一种传统菜,是喜丧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压轴菜之一。红饨的主要原料是肥肉、柿子、花椒和红糖,因而也称“花椒肉”。其做法是将肥肉、柿子、红糖和花椒搅拌在一起熬成肉泥,盛在碗里;然后把肉皮放在油锅里炸;炸好的肉皮覆在碗里的肉泥上放在蒸锅里蒸;蒸好之后用刀直接就着碗把成品切成十片左右。用筷子夹起其中的一片,从外观上看像一片放大了的桔子瓣,吃起来,感觉“皮儿”有点硬,“馅儿”则像稠粥一样软。红饨香甜但口感油腻,一般人受不了那种油腻,很难吃得下。

在我们老家,也只有喜丧宴席上有这种食品,由于做法复杂,能吃的人不多,一般家庭宴会上不用这种菜,因而,除了以厨师为业的人,普通家庭主妇都不会做红饨。还有一种类似的菜肴,叫做白饨,做法跟红饨一样,只是把红糖改成了白糖。老家的宴席上总是既有红饨又有白饨的。

母亲受我外祖母遗传,历来饭吃得很少,母亲自己常自称“吃猫食”。母亲更是很少吃荤,过去贫困没有荤菜吃,现在富裕了,母亲依旧懒得吃肉。

两三天前,老家的二表叔安葬,作为二表叔的亲表哥,父亲必须去参加葬礼,由于路远,父亲需要我送过去。我们临走的时候,母亲说她也想去。父亲没什么意见,只是感到奇怪,因为母亲历来不喜欢走亲戚甚至串门儿的。但是我没同意,因为那天天气很冷,葬礼等前侍后的饮食肯定不能准时,老家的公共卫生条件也差。

前天,二堂姊家里买房子请客,父亲是她的叔叔,当然得去喝喜酒,母亲再一次提出也想去。考虑到天气晴朗,不算太冷,路程又近,更重要的是,出席二堂姊家宴席的肯定有伯父的每一个子女,母亲想跟他们见个面也在情理之中,我便把二位老人都送过去了。下午,二位老人直到三点多才打的回来,我想,他们肯定跟侄子侄女们聊了很久。

昨天上午,我跟父亲闲聊,父亲跟我说起母亲想去二表叔家和二堂姊家的原因,这也是父亲头一天晚上才问出来的原因。原来,母亲想吃红饨。我大吃一惊,也突然依稀想起遥远的某年我曾经见过母亲吃下三块红饨的情景,当时她好像说过,她爱吃红饨、白饨,却不爱吃红烧肉。母亲在贫困的岁月里本来是爱吃肉的,但是由于经济问题她舍不得吃,如今经济好了,她却老了,老人当然是爱吃清淡食品的。我知道,虽然母亲老了,但是,红饨、白饨还在她的记忆中没有走远,只是由于我们平时在饭店里吃饭,都没有这些老掉牙的土菜,所以母亲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吃到红饨。

前天二堂姊的宴席是在饭店里办的,听说并没有红饨。父亲对我说,他准备请老家的厨师专门给母亲做一碗红饨带过来,不过,父亲说,母亲肯定是吃不下一块红饨的了。

(编辑:董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