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压力大是什么原因(父母焦虑子女教育不可怕)(1)

作者:宋小满


前不久,我们老板把他的儿子送去加拿大留学了。

听说先去读一年语言,再申请大学。老板娘不放心儿子,也跟着去陪读半年,等儿子适应了再回来。

很多同事议论纷纷,他们最大的疑惑是:

老板的儿子在国内的成绩很一般,出去这几年要花好几百万。先不说他在加拿大能不能拿到文凭,即使顺利毕业了,回来工资也不会很高。

那他将来要工作多少年才能赚回这几百万?

要是他混得差一点的话,可能穷其一生也赚不回这些钱。

这几年,教育焦虑环绕着每个家庭,出国读书越来越平常,海龟的光环逐渐褪去,他们回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薪资待遇却不及预期。

即使在国内读书亦是如此,培养一个小孩付出的成本,可能在他毕业后,需要工作很多年才能赚回来。

那我们家长还需要如此费力地去培养他们吗?

父母教育压力大是什么原因(父母焦虑子女教育不可怕)(2)


01


我们有一个客户,他们公司运营部经理的女儿小雨,当年中考的时候没考上高中。在上海没有考上高中,意味着只能去读技校。

那个运营经理找了熟人关系,把小雨送去了一个普通高中,希望她能读高中,参加高考,考取大学。

小雨的成绩并不好,进入普高也跟不上进度,她爸就给她报名一对一的补习,哪科跟不上就补哪科。

小雨就这样一路读到了高三,她的其他成绩依然普通,但英语却突飞猛进。不知道是选对了培训机构还是她突然开窍了,对英语很有兴趣,所以提升很快。

后来,小雨考上了本地的三本,虽然不是很好的大学,但他父母已经满足了。

那个暑假,她爸奖励她去美国游学了一个多月。

进入大学后,因为一口流利的英语,小雨在新生欢迎会上脱颖而出。老师很重视她,同学们也喜欢她,总围着她追问学习方法。

可能因此给了她自信,她越来越上进,越来越优秀,对语言也迸发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天分。

除了英语,她后来还选修了法语、德语,并且其他的科目成绩也开始跟上了。在大三的时候,她申请去国外做交换生,没想到顺利通过了。

现在,小雨已经在国外读了一年,她爸说:“她生活自理能力变强了,眼界宽阔了,思想也成熟多了。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

小雨开始可能没有读书的天分,如果没有她父母的悉心培养,也没机会发掘出她的兴趣和天分所在。

可能她只是读了一个技校,然后庸庸碌碌地过一生。

小雨的父母为此投入了很多财力和精力,也许将来她并一定能赚回这么多钱。但她的父母培养她,没有想过要让她赚回这些学费,而是为了一种更好的可能性。

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能有本事养活自己;希望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父母教育压力大是什么原因(父母焦虑子女教育不可怕)(3)


02


我有个朋友小天,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当地没什么产业,所以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留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带。

在这种环境下,当地的很多孩子都是初中或者高中就辍学出去打工了。他们根本不想读书,觉得早点出社会,早点赚钱更好。

小天说他那时也受到这种影响,在高一的时候就想辍学,跟着舅舅去深圳学做生意。

当时他哥在读大学,他爸妈在广州上班赚钱,供他们兄弟俩读书,听说马上要升主管了。

但他爸妈听到消息后,马上决定辞职,即使公司劝他们别放弃涨薪的机会,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辞职回家了。

他们跟小天说:“我们不同意你这么早出社会,看着赚了钱,帮我们减轻了负担,但我们宁愿现在苦一些,也不想你将来过我们这样的日子。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读书,跟你哥一样考大学。”

那段时间,妈妈就在家养猪、种地,然后看着他。每天早上把他送进学校,晚上再去学校接回家,风雨无阻,就担心他偷跑出去了。

因为家里工作机会少,他爸只能去工地做小工,赚的钱不多,为此他哥读大学的学费靠的助学贷款。

高中三年期间,是他们家最苦的三年,但他爸妈一直陪着他,鼓励他,一家人一起努力。现在回想起来,一点都没觉得苦,反而觉得很温馨。

最终他考上了大学,而且是他喜欢的建筑学。

现在,他和他哥都在城市定居了,小孩不用像他们小时候一样成为留守儿童。在整个村子里,只有他们一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并且还都在外扎根了下来。

小天说:我爸妈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我们俩兄弟唯一的出路。我很感激他们当初的坚持,才有我现在安稳的生活。每次回村子里,看到当初的那些小伙伴重复着他们父母的生活模式,我就很庆幸自己拥有一对“开明的父母”。

小天靠着父母的坚持和鼓励,终于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对没有资源的普通人来说,教育是最容易翻牌的途径,对很多人来说,甚至是唯一的途径。

在孩子还未成年,不能独立自主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读书辛苦,会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放弃。作为父母,这时一定要替他们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督促他们往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父母教育压力大是什么原因(父母焦虑子女教育不可怕)(4)


03


我有个远房亲戚,两口子在一个海滨城市做海鲜生意,儿子和女儿都放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带,一直到读初中,他们才把孩子们接回身边。

但他们发现,儿子已经被老人惯坏了,经常逃学上网。还不能说,说一句顶十句,再说就离家出走。

女儿整天要钱花,大手大脚地买东西。如果不给,她就说奶奶重男轻女偏心就算了,没想到爸妈也偏心,不管她死活。

他们那时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开了好几家连锁店,平时也很忙,实在顾不上他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后来听说儿子初中读完就辍学了,整天游手好闲得到处晃荡,好吃懒做,平时根本看不到人影,钱花完了才会回来。

女儿刚满20岁就领着一个男的回来,说怀孕了要结婚,那个男的就跟他家儿子一样,也是到处玩乐,看着就不靠谱,据说他们是在酒吧认识的。

现在他们快70岁了,每天还早出晚归地去工作,养着儿子、女儿和他们的子女这一大家子,还要时不时地去帮他们善后一些麻烦事。

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赚钱而放弃了子女的教育,以致于老年也不能安心养老,得不偿失。

《开学第一课》上,董卿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对一个家庭来说,钱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资产,孩子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教育压力大是什么原因(父母焦虑子女教育不可怕)(5)


04


在培养孩子人格品行的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立足于社会的生活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倾心付出,不计较回报。

李嘉诚先生曾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感到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养似的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要:

1)用心引导和鼓励

网上很多人说,现在的小孩子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他们太辛苦了,没有童年。

发声的这些人是小孩吗?他们怎么知道小孩的真实感受?

实际上,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他们哪会区分什么是喜欢和不喜欢。

我有个侄女,刚开始学跳舞的时候,经常要拉筋,她觉得疼就回家跟父母说,她不喜欢跳舞,以后不去了。

她妈发现她只是怕疼,就引导她,说学费已经交了,我们把这个学期学完就不学了。

后来慢慢习惯后,她也没抱怨了。去年在学校演出拿了优秀奖后,她就很期待去上舞蹈课了。

我们大人都有惰性,更何况小孩子,如果可以去玩,他们当然不想去上课,不想写作业。

他们需要我们去慢慢引导,并适时鼓励。

2)以身作则,用心陪伴

我有个同事每天下班回家都陪伴女儿写作业,她从不认为这是监督女儿,她觉得跟着女儿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是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理解女儿所思所想的最好方式。

她的女儿很依恋和崇拜她,觉得妈妈什么都会,希望自己能跟妈妈一样。所以在她偶尔有事,让女儿自己学习的时候,女儿也会很用心地完成作业,不让她失望。

如果你下班回家就葛优躺,玩着手机,刷着微博,然后呵斥小孩去写作业,他们即使迫于压力去做了,也是口服心不服。亲子关系紧张不说,学习效果也不好。

父母教育压力大是什么原因(父母焦虑子女教育不可怕)(6)

3)不攀比,不过度焦虑

我们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想让他们成为“别人家的小孩”,但每个小孩的天资不同,发展有快有慢。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差异,不跟别人攀比,不过度焦虑。

我们可以纵向比较,只要孩子成长和发展越来越好,就是进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是我们选择带来人世间的,在他们未成年之前,我们必须对他的人生负责。

我们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些可能性,多一些选择权。


作者:宋小满,不放弃自我成长的80后,人生不求太满,小满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