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周嘉 黄鸿 宋姿熠

今年年初,一只鸭子火了。在碧波荡漾、绿意盎然的沿滩新城龙湖公园,观鸟爱好者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它的身影,成为点缀“半城青山半城楼”的一道灵动音符。

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是自贡的时代课题,也是自贡对理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过去的五年,自贡人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建设各个领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青头潜鸭现身自贡,正折射出这努力的成效。我们向往的城市,已不再只是梦想。

自贡文明城市工作(美丽自贡绿水青山)(1)

优化水生态 “历史包袱”变“发展财富”

先天不足,严重缺水,曾经是自贡环保一块无法治愈的硬伤。2009年,因釜溪河水质达标率较低,自贡被国家环保部点名批评。釜溪河,成为自贡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民生最大“痛点”。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实施“水系连通、截污治污、河道建设、生态补水、景观塑造、文旅产业”六大工程治理釜溪河为突破口,着眼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

蓄一河清水、建一条经济带,筑一道风景线、惠一方群众。作为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节点,眼下,东兴寺片区曾经的弃渣变绿岸,实现河岸与水体的“有氧呼吸”;曾经的污水变湿地,改建污水管网2544米、污水口9个,并运用生态手段建设“一江两河”绿色长廊1.2万亩,实施生态补水8000余万立方米;8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通过长制久清评估。

自贡文明城市工作(美丽自贡绿水青山)(2)

然而,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就河治河。从劣Ⅴ类的黑臭水体到文旅融合的滨河公园带,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绿环正在形成。

家乡的河水清澈了,空气清新了,到处花团锦簇、郁郁葱葱,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幸福感节节攀升。家住汇兴路一号桥旁的李艺今年68岁,见证着釜溪河两岸几十年来的变化。“你看,对面是文创公园, 与文创公园相连的是‘花海’!”循着李艺的指引方向,可见青山绿水映入眼帘,一派生机盎然。

釜溪河复合绿道城区连接段与“示范段”(市民俗称“花海”)相连,由观光车道、步行道、桥梁等串联起龙腾碧湾、堰匝盐味、叠彩鸿影、盐运溪畔四大主题景区,以及崖岸碧翠、荷塘溪涧、桐荫曲径3个景观带。绿道上可谓处处是景观。

“我经常跑步的地方就是‘花海’。随着绿道建成使用,还串联起了文创公园、釜溪河滨河景观带,接近一个半程马拉松的长度。”长跑爱好者王彦说,绿道建成后,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户外运动,把家人也发动起来。

自贡文明城市工作(美丽自贡绿水青山)(3)

做好绿文章 昔日“垃圾场”变生态公园

翠绿草坪清新怡人,清澈河水缓缓流淌,盘旋式步道宽敞平坦,格桑花灿烂绽放……初冬时节,记者在大安区张化渣场看到,曾经的“垃圾场”已蜕变成一座生态公园,新晋为自贡“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

“这里曾是一个巨型‘垃圾场’,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经过多年整治,现在这里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居住在张化渣场周边的王俊英这一番话,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期盼。

张化渣场位于大安区张家坝,从1938年开始,由张家坝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及周边小型私营化工企业的生产废料露天堆积,经过80余年而形成,废渣总量达53万立方米。由于历史原因,张化渣场无防渗及渗滤液收集处理等防护措施,渣场渗滤液对土壤及威远河水质造成污染,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紧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我市于2017年投入500余万元,实施应急抢险工程。2019年8月,由中国化工集团负责进行污染治理,实施“张化厂厂区综合治理项目”,采取“综合治理 异位填埋 土壤修复”的治理方案,建设内容包括固体废物填埋场、临时处理场、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等,系统治理张化渣场污染问题,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自贡文明城市工作(美丽自贡绿水青山)(4)

该项目于2019年年底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完成整治,总投资3.82亿元,共处置废渣及污染土约73.77万立方米,完成堆存区封场、覆土绿化及其他配套设施,实现“还绿于民”,成为我市首个生态环境治理向经济转型和实现群众环境红利案例。

昔日“垃圾场”蜕变成生态公园,江河重新成为鱼儿嬉戏的家园,一度灰霾的头顶重现碧空如洗……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自贡,正在渐行渐近。

五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2020年,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34.8%和39%,优良天数增加34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26天;国、省控监测断面总体水质由2015年的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

自贡文明城市工作(美丽自贡绿水青山)(5)

建设美丽城 “城市公园”变“公园城市”

“现在我每天带着孙子到几个公园转,孩子跑得开又安全。”11月12日午后,背上水壶、提上滑板车,家住大安区龙井街的张阿姨带着4岁的小孙子出门了。

如今,张阿姨的生活和公园密不可分——出门晚了,就去水涯晓渡盐运码头的“小公园”转转;时间宽裕,就沿釜溪河一路下行,到稍远一点儿的文创滨河公园玩玩;周末,全家老小还会带上零食到龙湖公园、高峰公园、“花海”等公园郊游。

当生态宜居成为城市的共同追求,公园已然是市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位于高新区的卧龙湖旅游度假区正一步一步将秀美规划变为现实。眼下,总投资2.3亿元,占地41.52万平方米,集园林景观、休闲步道、湿地公园于一体的城市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景观节点已经完成,并对市民开放。

“现在的公园数量多、功能多,和老百姓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逛公园不再是过去的节庆式游览,而是日常所需。”在市民李毅峰看来,从“一园独秀”到“公园拥城”,公园见证着自贡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自贡文明城市工作(美丽自贡绿水青山)(6)

上世纪80年代的自贡只有3个公园,即人民公园、龙凤山公园和张家花园。今天,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宜居名片”的盐都处处都是公园,处处鸟语花香,处处风景如画。

大山为屏、中山为园、小山为链。2017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严格保护城区87座山体、74处湿地,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建成了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街头绿地,倾力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健身、旅游于一体的釜溪河复合绿道,大力推进规划建绿、见隙插绿、拆围透绿、立体增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9%,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6平方米,已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初步构建起园城一体、情景交融、诗意栖居的山水城市新形态。

如今的自贡,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画卷,勾勒出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路径,更展示着全市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编辑:彭彦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