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我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妹妹放假回家,和我絮絮叨叨地抱怨了很久她们学校的各方面规定。
其中有一点就是学校对男女生的发型都有很明确的规定,要求男生必须是平头,女生必须留短发,前面不能遮住眉毛,侧面要露出耳朵,后面不能盖住脖子。
妹妹说,如果有人放假不愿意剪的话,开学就会被老师强制拉去理发店,一定要你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按规定剪了头发才会让你回学校。
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学校会觉得,在高考前,所有和高考试卷那750分无关的东西,都是原罪。
就连想留一个自己喜欢的发型,都被当成鹤立鸡群的“不务正业”。
我并不是在鼓吹人们要以外表为重,尤其是在高中,我只是觉得,人们对于外在美的原始渴望和自发的探索行为不应该成为洪水猛兽一样的存在。
02.
记得上大学后有一次一个朋友说我长得丑,虽然知道他可能是无心地开玩笑,但是我还是很伤心,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地哭了很久。
告诉妈妈,妈妈反而觉得我有问题。
“说你丑就说你丑呗,你自己本来长得也就那样啊,总不能让人天天夸你好看你才高兴啊。”
“早就和你说了别天天买那些化妆品,花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就算倒腾好看了能干啥,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学会习看会英语多好。”
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在她的观念里,爱打扮难免意味着心思不全在学习上,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尤其是女孩子,似乎只有将头深深地埋在书本里才有出路。
或许是受妈妈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这种想法会滋生很多该死的内疚感。
当我在网上刷了几遍最新的化妆品,当我试着用眉笔在自己脸上练练手,当我忍不住在李佳琦的直播间下单了心仪的护肤品,脑子里总会不自觉地冒出一个念头:
“真不该在这种东西上浪费时间和钱”。
但是化妆也好,穿搭也好,真的只是浪费我们生命的东西吗?
我觉得不是。
03.
会化妆的女生,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我总觉得她们面对生活时总多一分自信和从容。
我们都是在行使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权力。
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对我来说,我希望不单单是内在修养品性的积累,也有外在气质仪表的提升。
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包括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从傻乎乎地连眉笔和眼线笔都分不清到现在对着自己的化妆品如数家珍,我拥有的快乐不亚于做完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总是有人和你说,不要那么追求外在的美丽,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本身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不冲突,追求外在美的人并不一定就比追求内在美的人低一等。
如果人们连对美的追求都要分个三六九等,那这个社会上歧视和偏见怎么可能销声匿迹。
学会敲代码和学会化妆,都是很厉害的事情。
有时候,这个社会对漂亮的人颇有偏见。
- 见到漂亮的人人缘好,和男生女生都玩得来,有人会想她是不是高级的“绿茶”;
- 见到漂亮的人升职加薪,有人会想她是不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
- 见到漂亮的人家庭美满,有人会想她是不是就是凭着一张脸捞金;
而很多时候这种偏见,在无形中给所有追求外在美的人加上了一道枷锁,让他们囿于世俗的成见而不敢大胆去展示自己。
久而久之,好像整个社会的风气变成了追求好看的外在就是“肤浅”,就是“没有深度”,就是“爱慕虚荣”。
04.
可是人对于美丽的本能追求,不应该如此粗暴地被扣帽子。
我们讨厌容貌焦虑,讨厌这个时代的畸形审美,讨厌很多人加给女性的束缚,但这些并不代表对我们外在美的追求本身有错。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当然希望若干年后人们在夸奖我才华和修养的前面也会有一个“漂亮”的修饰词。
就算有人说我追求外在美只是贪图外表的光鲜亮丽,我也坚信,这会让我活得更有底气更加坚定。
更何况大家都是只活过一次的人,没有人可以果断下定义说怎么样的人生追求才是最完美的最有意义的。
以后就算会遇到天大的挫折,哭我也希望自己至少可以哭得漂亮一点。
然后擦干眼泪,补个妆,再继续追梦。
以上。
往期文章:
写给“低欲望社交”的你:请珍惜那个向你伸出援手的人
写给懂事的女孩:你的懂事,不委屈
写给不善表达爱的女孩:“我将你写进我的故事里”
写给老好人的你:“请不要把我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作者介绍:
我是@北寻姑娘,211工科毕业女,文字工作者,专注情感心理,我们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