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列子·力命》
【故事】
爱情和友情永远是人世间经久不衰,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俗话说:“爱情易得,知音难求”,世间上生死爱情比比皆是,而心灵知音却少之又少,管仲和鲍叔牙,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是大家最熟知,也是最令人感动的友情故事。甚至如今还有很多搞怪者,认为他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友谊,超越了性别。唉,只好一笑了之。
伯牙和钟子期是因音乐而相知,这种因为某种兴趣爱好而成为知音的故事还是比较常见的。而管仲和鲍叔牙却都是政客,两个政客能成为知心朋友,这在历史上可是凤毛麟角,所以更是让人尊敬和向往。
管仲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古今第一相,他辅佐齐桓公改革治理齐国,让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尊王攘夷,威震华夏,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霸主。然而管仲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还真是多亏了鲍叔牙这个朋友。
管仲小时候比较穷,而鲍叔牙比较富裕。两人年轻时就心心相惜了。朋友吗,彼此比较信任,所以就合伙做生意。刚开始时,他们确实赚了点钱,分钱的时候,鲍叔牙投资的多,本来应该多分点利润,但是鲍叔牙对比不计较,反而因为管仲家庭条件差,给他分了很多,这管仲脸皮也厚,欣然接受了。鲍叔牙的手下就很不爽了,经常抱怨,鲍叔牙反而解释到:“管仲家穷,又有母亲要赡养,他能力又强,多拿一点也应该的。”可见鲍叔牙对朋友的感情更胜于金钱的诱惑。
然而古时做生意风险还是很大的,果然好景不长,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差,还亏损了很多钱。鲍叔牙身为主要投资人,说白了管仲其实就是给鲍叔牙打工的,所以亏的也都是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反而没有责怪管仲,知道管仲的才能,认为这是环境导致的,不是能全部责怪管仲。
而如今社会上,有句俗语:“永远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做生意。”因为和朋友做生意经常因为利益不均,或亏损后导致朋友变成敌人,非常伤感情。而管仲和鲍叔牙的做生意的故事,却让大家明白,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受到做生意影响的。
后来管仲就在齐国当官了,但是三次当官,三次被国君驱逐。其他人都在嘲笑管仲没有从政的能力,做不好官,然而鲍叔牙却认为这只是时机未到,目前还不能发挥管仲的才能,所以一直鼓励支持管仲。后来管仲还带兵上战场打仗,三战三败,而且还逃的比谁都快。别人更加耻笑管仲,说他胆小,而鲍叔牙却理解他,认为他家里有母亲需要赡养情有可原。
所以管仲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可见两人对彼此了解之深,友情之深。
不过光彼此了解,互相体谅,也不足以成就这一对千古知音。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管仲带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带公子小白逃往莒国。齐国内乱结束后,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争取君主之位时,差点把公子小白射杀了,但是小白技高一筹,还是巧妙得到了君主之位,史称齐桓公。于是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可是鲍叔牙此时就对齐桓公说出了这句最终改变齐国命运的话:“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贤明的君主是没有个人私怨的,一个人能尽力为主人做事,也一定能尽力为主君你做事,您如果想称霸为王,非管夷吾不可,请您一定赦免他。”于是齐桓公不仅赦免了管仲,而且还奉他为相,从此齐国走向了强国富民,称霸中原之路。
这可是生死的政敌,万一齐桓公放不下成见,那么鲍叔牙自己都会有性命之忧,而且以鲍叔牙的功劳,本来丞相之位必然是他的,但是鲍叔牙依然推荐管仲为相,足见鲍叔牙对朋友用情之深。所以说管仲能成为一代名相,是少不了他这个生死知音的,鲍叔牙不仅能知管仲之才,而且有容人之量,所以造就了这位千古名相。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还有疑问,这两个人之间关系不平等啊,一直是鲍叔牙在为管仲付出,但管仲做了什么呢?这对鲍叔牙太不公平了。而且管仲死后为什么没有推荐鲍叔牙当丞相,对他这个朋友也太不近人情了。
如果大家这样理解就片面了,朋友之间真正的互相帮助,是要明白他本人的真正需求的。管仲有才,有治国之能,所以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为朋友实现理想。但是鲍叔牙自己的理想呢?他如果也对这丞相之位感兴趣,那么就不会推荐管仲了。而且管仲必然也对他这个朋友了解够深,知道鲍叔牙的志趣所向。所以当管仲大病时,齐桓公问管仲:“你走了。国家谁能来管理?”管仲说道:“君主认为谁可以?”齐桓公说道:“我想让鲍叔牙为相。”此时管仲就严词拒绝了齐桓公,说道:“不可。其为人也,洁廉善土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这段话充分说明管仲对鲍叔牙是非常了解,鲍叔牙如果高居相位,那么是要应付各种政敌,还要防范各种小人物的,而鲍叔牙善恶分明,很容易得罪人,这在从政上反而对他不力。其实后来也果然如管仲预测的那样,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政治斗争血流成河,而鲍叔牙的后世却能十余世都享受封邑,逃过此劫,也可以说拜管仲所赐。
朋友之交,彼此了解能有如此之深,而且彼此受益,真的是历史上罕见的,所以说人生如果能得此知己足矣,不敢奢望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