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的一开始,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个叫做腓尼基人的古老民族,他们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这个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航海和经商,他们驾驶着狭长的船只踏遍了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地中海沿岸的每个港口都留下了腓尼基商人的身影。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

-腓尼基人航海图-

三千多年前,腓尼基商人正满载着大块大块的天然碱矿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钠Na2CO3)经过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口的一处美丽沙洲。因海水落潮,大商船在河口沙滩上搁浅,他们做饭时用天然碱矿石架锅在沙滩上,饭后准备回船时,船员们惊喜地发现:

余烬里有冰一般晶莹剔透的神奇宝物

原来,这沙滩上都是石英砂,在船员们烧火做饭的时候,支着锅的天然碱在高温下和石英砂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玻璃。腓尼基人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很多漂亮珠子,运往世界各地,由于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圆溜溜光闪闪的透亮珠子,都把这些玻璃珠看成宝贝,就用黄金或珠宝来换,腓尼基人因此发了大财。

这个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简单的写成:

(网上搜的图,别问我我也看不懂)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2)

石英砂质地坚硬、耐磨、化学性质稳定的硅酸盐类矿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3)

天然碱,是一种蒸发盐矿物,在盐湖沉积地带和干旱地成盐霜状出现。可以用来制作洗涤剂去除衣物上的油渍污迹。

很多人都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主要认为在开放的环境下很难达到烧制玻璃所需要的1200℃的高温条件。

另一种更让人信服的说法是,古埃及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看到陶盆里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这位聪明而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意外晶体,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一次次地做烧制实验,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烧造技术。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4)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罗非鱼形玻璃器皿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真正赋予玻璃灵魂的是古罗马人。公元前50年,由于受到切割技术的限制,玻璃制品的生产速度十分缓慢。

后来,人们发现玻璃有着之前一直被忽视的不可思议的特性,那就是:如果在管道终端聚集熔融状态的玻璃,就能够通过充气,轻松将其塑造成任何形状。罗马人马上将这项发明进一步加以利用,把液态玻璃吹进空管中(这一过程被称作“吹模”),从而塑造出更具创新性的形状。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5)

匠人吹制玻璃制品

正如伟大的哲学家辛尼加(Seneca)在其作品《伦理的书简》中所说,玻璃吹制工能够“单凭呼吸,将玻璃塑造成数不胜数的形状,而这项工作,即便是最灵巧的手也无法完成”。

威尼斯玻璃器则见证了玻璃业在16、17世纪空前的繁荣状况,热成形玻璃和冰裂纹玻璃都是当时最流行的玻璃精加工技术成果。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6)

温格特高教酒杯 16-17世纪 意大利威尼斯

17、18世纪,高品质无色玻璃在中欧出现,玻璃的刻磨雕花技术成为主导装饰工艺。到了18世纪,波西米亚地区,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成为了彩色玻璃的领军者。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7)

那么中国古代为什么少见玻璃制品呢?

其实在中国很早也出现了玻璃,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高铅钡硅酸盐玻璃,其制品有琉璃璧、琉璃珠等。汉书曾记载“随侯以药作珠,精要如真”,说的就是玻璃。

比如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世人往往惊奇于这把剑的铸造技术,却很少了解剑身上的两块小小蓝色玻璃,实际上它们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玻璃。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8)

越王勾践剑

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经科学测试和分析,越王勾践上的玻璃主要成分为钾钙硅酸盐,这种化学成分的玻璃是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地区未曾发现的。

而中国的原始瓷在烧成时因温度过高而流下来形成的透明釉滴,其成分恰恰是钾钙硅酸盐。这种釉滴已是玻璃态物质,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玻璃。由此可见,中国长江流域最早的玻璃制造技术可能就是从原始瓷釉的烧造技术中脱胎而来。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9)

越王勾践剑玻璃镶嵌部分

因为成分不同于西方的钠钙玻璃,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玻璃制品有独立的起源。但是为什么没有形成独立的发展体系呢?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0)

长沙出土战国谷纹玻璃璧,直径8.1厘米,厚0.25厘米

首先,这是因为中国早期的玻璃主要是以仿玉为主要目的的,它们作为天然玉石的替代品来满足人们对玉石制品的大量需求(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不良商贩将此法发扬光大)。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1)

-编磐-

西汉早期

大云山江都王陵一号墓出土

其次,我们有了使用性能更佳的瓷器。瓷器的导热性差,不烫手,也不会遇到冷热交替的时候发生炸裂的情况,所以非常实用。

第三,中国人喜欢喝茶,瓷器与茶相得益彰,而西方的红酒跟水晶玻璃杯可以达到交相辉映的效果。

还有,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崇尚温润婉约,不喜欢锋芒外露的东西,过于铮亮的器物还被称为有“贼光”。

小贴士:那么“玻璃”一词为何被用来形容同性恋呢?

那纯粹是中西方文化杂糅的缘故了

同性恋➜boylove➜BL➜玻璃

科科,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脑洞。。。

金秋十月,由湖北省博物馆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共同策划的《五色玲珑——欧洲玻璃艺术展》已经拉开了帷幕。展品汇集了欧洲玻璃工艺从诞生、发展至繁荣的各个重要时期及各主要代表性艺术流派的精华和杰作,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传承近2000年的艺术奇迹。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2)

展出地点: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陈列楼三楼

(以上展览如有变动,请及时关注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作者简介:豆包,性别未知,非典型八零后,品行端庄、仪表大方。本行为商务英语,因机缘巧合,误打误撞来到文物大省的楚地湖北,从业于考古研究机构,成为学习和生活在武汉的楚地辽人。痴迷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小酌后喜舞文弄墨,愿与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谈古论今。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

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记录一个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3)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475225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