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增生、修复过程,称为月经周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正常的子宫状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正常的子宫状态(子宫的生理)

正常的子宫状态

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增生、修复过程,称为月经周期。

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月经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4天。排出的卵未受精,月经黄体退化,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下降,引起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动脉持续收缩,使功能层缺血,组织细胞坏死,螺旋动脉突然短暂扩张,使功能层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积聚在内膜浅部,最后与剥脱的内膜一起经阴道排出,即为月经。

一次月经的血液排出量一次为35mL。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这是由于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活化物质,可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月经血中的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剥落的子宫内膜中的其他活性酶可破坏许多凝血因子,也妨碍血液凝固。正常情况下,月经血中偶尔亦有些小凝块。

月经期时,女性可有全身不适、乳房胀痛、下腹及腰部下坠感等。个别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黏膜出血、皮肤痤疮等。

月经期期间,女性应注意卫生,防止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不宜吃生冷、酸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多休息,避免疲劳;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等。

增生期:为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卵巢内若干卵泡开始生长发育,故又称卵泡期。至月期周期第14天时,卵巢内通常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子宫内膜随之转入分泌期。

分泌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卵巢内黄体形成,故又称黄体期。基质细胞继续分裂增殖,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称前蜕膜细胞。妊娠时,此细胞继续发育增大变为蜕膜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