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平仄平长仄短(平仄两用字汇编)(1)

平仄两用字汇编选自本书

平仄两用字汇编

平水韵中有很多字是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有很多字平仄两用而意义不同,常常使初学者感到茫然,到底哪些字可以平仄通用,哪些字的平仄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呢?

我们根据《一佰零六部平水韵》的音序排列整理了200个平仄两用字(其中77个字为平仄通用字),使读者一目了然,是诗词学习必备的参考资料。使用此表格时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 平仄两用字,是指一个字在平水韵中,既能做平声用,也能做仄声用,或者平仄互用的字。

2. 在《一佰零六部平水韵》中一些两读字,譬如:“般”字,分别属“上平十四寒”和“上平十五删”,但都属于平韵部。又如:“好”字,分别属“上声十九皓”和“去声二十号”,但都属于仄韵部。因为这些字独自分布在平韵部或仄韵部,《平仄两用字汇编》没有收录。

3. 在《平仄两用字汇编》中有部分平仄两用字,在平声实例中标明“无”时,说明此字常用于仄声。反之,在仄声实例中标明“无”时,说明此字常用于平声。

4. 《平仄两用字汇编》所选例句多为近体诗,且举例说明的字多在平仄关节点上,以期更具典型性。

因编者水平所限,或所参考版本之误差等因素、疏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参考使用中批评指正。


下平部目录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诗词里的平仄平长仄短(平仄两用字汇编)(2)

本文作者周柴桑

(上期发表了上平部,反响热烈,故把下平部也发在这里,请大家注意收藏。感谢大家的支持!)


一 先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地名。如:~山。~京。~赵。幽~。

例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鸟名。~侣。~雀。~朋。

例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动词。如:~磨。~药。~墨。~究。

例句:江上新吟何慷慨,世间旧恨细穷研。——晁说之《次韵师川郎中寄墨长句》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名词。如:古同“砚”,砚台。

例句:扶醉三竿日,题诗一研埃。——黄庭坚《次韵闻善》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新的。如:~花。~明。~美。鱼~。

例句: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孟郊《游终南龙池寺》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六铣

释义:少。如:~为人知。屡见不~。

例句: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么?——杨万里《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便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安也。如:大腹~~。~嬖。~佞。~巧。

例句:便便嘲已解,栩栩梦何穷。——梅尧臣《昼寝》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便利。如:~当。~利。~衣。简~

例句: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杨万里《芭蕉雨》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舟。

例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六铣

释义:形状。同“匾”,匾额。如:~豆。~担。

例句: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白居易《病中》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动词。转授,推广。如:~递。~输。~奇。~统。

例句:一事比渠差省力,闭门无句与人传。——陆游《览镜》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六铣

释义:名词。如:自~。纪~。~记。~略。

例句:却许丘明师纪传,更容疏广奉周旋。——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动词。如:~动。~风。~耳光。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名词,量词。如:~子。~坠。~形。一~门。

例句: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白居易《南塘暝兴》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动词。转动。如:~转。盘~。天~。斡~。

例句:天旋黄屋正,日转赤墀明。——张元干《返正》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①名词,如:~风。②副词。如:~而。

例句:生计似蛛聊补网,弊庐如燕旋添泥。——陆游《穷居有感》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佛教语。如:坐~。参(cān)~。~心。~机。

例句: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唐寅《言志》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①帝王祭地之礼。如:封~。②帝王让位给别人。如:~位。~让。

例句:一篇封禅才难学,三亩蓬蒿势易求。——王安石《寄友人》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曲也。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画~。案~。~帙。~帘。

例句:一园水竹今为主,百卷文章更付谁。——白居易《自嘲》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

例句:韩家亭子能潇洒,流水溅溅竹四围。——王冕《水竹亭》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释义:~落。~起。飞~。

例句:沟渠勇飞溅,竹树返青苍。——赵蕃《骤雨》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喉。

例句:江山万里接西东,吴蜀咽喉此地中。——袁说友《雄楚亭》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入声九屑

释义:吞~。哽~。呜~。

例句: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白居易《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熬,烹饪方法。如:~鱼。~药。~熬。

例句: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例句:烹煎杂鸡骛,爪距漫槎牙。——苏轼《食》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因由,边沿。如:~由。~何。边~。

例句:空渴魏台冰在并,从悲楚客泪缘巾。——梅尧臣《依韵和王景彝忆秋》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例句:蔷薇绿东窗,女萝绕北壁。——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①钱币。如:铜~。洋~。车~。②镶嵌饰品。如:宝~。金~。翠~。

例句: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白居易《酒筵上答张居士》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入声九屑

例句:寒花篱脚飘金钿,新月天涯挂玉篦。——黄庭坚《和答任仲微赠别》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一先

释义:租种土地。如:~户。~农。~客。~东。

例句:岁月于何驻,工夫在力肩。有言堪记忆,随处是耕佃。——度正《送别罗坚文》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七霰

例句:山佃驮柴出换酒,邻翁陪坐自捞虾。——唐寅《题画》


二 萧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动词。如:~节。~理。~情。~停。

例句: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白居易《南园试小乐》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八啸

释义:名词。如:~度。~动。曲~。~兵

例句:劝君饮浊醪,听我吟清调。芳节变穷阴,朝光成夕照。——白居易《清调吟》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古同“腰”“邀”。如:~求。~挟。

例句: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八啸

释义:须~。~好。将~。重~。

例句:云山奔走无停住,岸树欹斜不要扶。——杨万里《舟过兰溪》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动词。肩挑。如:~选。~担。~夫。~剔。

例句:寂寞挑灯坐,沉吟踏月行。——白居易《夏夜宿直》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七小

释义:~拨。~动。~战。

例句:千里得君诗挑战,夜坛谁敢将风骚。——王安石《中秋夕寄平甫诸弟》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如:~零。~游。~浮。~流。

例句: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李商隐《吴宫》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八啸

释义:用水冲去杂质。如:~白。~染。~洗。~亮

例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雉。(一种青质五彩的野鸡)

例句: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王禹偁《乌啄疮驴歌》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八啸

释义:鸟名。如:~子。~鹰。

例句:海鹞无踪飞过速, 云龙有报发来迟。——苏轼《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娆。~桃。

例句:不种夭桃与绿杨,使君应欲候农桑。——苏轼《南园》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七小

释义:~折。

例句:此花伤夭折,为叹女容华。——黄肃《咏怀》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娇媚,柔弱。如:娇~。妖~。~~。

例句:国艳夭娆酒半酣,去年同赏寄僧檐。——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七小

释义:烦忧,扰乱。如:~恼。

例句:无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如:好~。明~。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七小

释义:①明白。如:明~。②结束。如:未~。~结。③看。如:~望。

例句:烦恼消除病亦去,闭门便了此生中。——苏辙《省事》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声音响亮。如:~亮。~嘈。~唳。~乱。~~。

例句:迟回渔父间,一雁声嘹唳。——韦建《湖中晚霁》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八啸

例句: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白居易《病中对病鹤》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使东西着火、升温而发生变化。如:焚~。~灼。~酒。

例句: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八啸

例句:渔舟胶冻浦,烈火烧寒原。——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篮田另业不见留之作》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二萧

释义:面貌凶恶。如:~牙。~杀。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八巧

释义:通“僚”。中国古族名,泛指南。如:夷~。~蛮。

例句:人语朱离逢峒獠, 棹歌欸乃下吴舟。——陆游《南定楼遇急雨》


三 肴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三肴

释义:传授。如:~课。不~。

例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九效

释义:①指导;如:~正。~导。请~。②宗教。如:~士。~主。~皇。~堂。

例句:久为汉吏知文法,当使淮人服教条。——王安石《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三肴

释义:动词。如:~炙。~烙。~制。

例句: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范仲淹《咏史之商人》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九效

释义:名词。如:~兵。~弹。鞭~。花~

例句:飞轮齐鼓浪,祝炮日鸣雷。——黄遵宪《香港感怀》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三肴

释义:美好。如:~美。~好。~冶(艳丽)。~艳。

例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曹雪芹《好了歌》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九效

例句:鉴面只知西子姣,照心难见比干真。——王令《古监》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三肴

释义:打,击。如:~打。~击。~诈。~门。

例句: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陆游《山家》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九效

例句: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杜甫《桥陵》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三肴

释义:纸币。如:~票。现~。也通“抄”:誊写。

例句: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陆游《寒夜读书》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九效

例句: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无名氏《醉太平》


四 豪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四豪

释义:动词。如:~刀。~纵。~心。

例句: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三》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号

释义:名词。行为,品行。如:~行。~守。

例句:物情乖喜歇,守操古难闻。——鲍照《绍古辞七首其五》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四豪

释义:动词。①呼叫;如:呼~。~叫。 ②哭:如:哀~。~丧。~啕。

例句:楚客长号沽白璧,汉宫太息遣明妃。——陆游《书感》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号

释义:名词。如:~令。编~。字~。国~。

例句:癸亥辞修门,拜赐教人号。——陆游《幽居记今昔事》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四豪

释义:雨水过多,被水淹,与“旱”相对。如:排~。抗旱防~。~灾。

例句:归诚慰松梓,陈力开蓬蒿。卜室有鄠杜,名田占沣涝。——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九皓

例句:十年种田滨五湖,十年遭涝尽为芜。——丁仙芝《赠朱中书》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四豪

释义:①阻止:如:~乱。阻~。②弯曲。如:~曲。~折。~志。

例句: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王安石《孔子》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十八巧

例句: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崔颢《澄水如鉴》


五 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形容词和连词。如:~美。~平。~气。~畅

例句:灵府不摇神泰定,病根已去脉和平。——陆游《仲秋书事》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一个

释义:动词。如:~面。~泥。唱~。

例句:随意作诗无唱和,等闲沽酒不安排。——曹彦约《湖庄述怀》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名词。如:~花。~叶。~包。

例句: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杜牧《忆游朱坡四韵》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哿

释义:负~。

例句: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杨万里《虞丞相挽词三首》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动词。如:~练。~损。~灭。~难。

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一个

释义:名词。石~。电~。~盘。~坊。

例句: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马若不络头,随直而起卧。——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偏~。

例句:世论年来太不和,真真伪伪总偏颇。——陈淳《送陈尉后之园赏归》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哿

释义:副词,稍也。如:~为。~佳。~久。

例句:活计纵贫长净洁,池亭虽小颇幽深。——白居易《偶吟》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如:~江。~账。~程。~渡。~从。经~。

例句: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一个

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本为具有两木相接的车轴的车,后多见于人名:孟~。

例句: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庾信《拟咏怀诗》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一个

例句:年来轗轲甘言命,老去追随厌强颜。——张耒《试笔》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高也。如:巍~。岷~。~眉。

例句:万岭岷峨雪,千家橘柚川。——卢纶《送夔州班使君》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哿

例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助词。

例句: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苏轼《次韵景文山堂听筝》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哿

例句:玲珑碧树巧临池,影在窗前作么移。——方岳《春阴》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膝~。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哿

例句:青泥没髁仆频惊,黄海平桥马不行。——范成大《垫江县》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五歌

释义:牵引。如:~车。~船。~累。

例句: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司空图《白菊》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哿

例句:无


六 麻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六麻

释义:少也。如:一~。某~。~微。~许。

例句: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白居易《斋月静居》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一个

释义:《楚词》中的句末助词。如:那~。(与兮同)

例句: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六麻

释义:开花;美丽;头发;时光等。如:~丽。繁~。浮~。韶~

例句:九秋凉气肃,千里月华开。——骆宾王《望月有所思》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二驾

释义:~山。

例句:少华山云当驿起,小敷溪水入城流。——王建《赠华州郑大夫》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六麻

释义:象声词。如:咿~。

例句:一声初上最高枝,忙杀呕哑百舌儿。——范成大《五月闻莺》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一马

释义:名词。如:~巴。沙~。嘶~。

例句:夜半钟声何太哑,由来石霣五无声。——晁说之《夜间钟惜其不响》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六麻

释义: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如:~裆。~骨。~下之辱。

例句:营乖卫逆结疮痏,攻啮胫踝将侵胯。——宋濂《次刘经历韵》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二驾

例句:长桥虾美桃花嫩,北苑茶新带胯方。——陆游《饭后偶题》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六麻

释义:父亲。如:~~。干~。

例句:唤爹若有褰裳语,恋母犹多泪席痕。——陈著《过云南竺湘家旧寓南轩怀朝见》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二哿

例句:无


七 阳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担(dān )~。~时。应~。瓦~。

例句:风物卷帘都在眼,湖山如画恰当头。——周南《阙题》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恰~。适~。妥~。~做。

例句: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王维《送慕毋潜落第还乡》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偟。~薄。

例句:绕栏忽见思傍徨,造化功深莫可量。——潘阆《寄六合县尉郭承范》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临近。如:~晚。依山~水。

例句: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郑思肖《春日登城》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计测;揣测。如:计~。估~。思~。打~

例句:今秋归去定,何必重思量?——白居易《重咏》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数~。质~。度~。气~

例句:鬓丝今夜不多黑, 酒量彻明无数宽。——范成大《问月堂酌别》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介词。如:~要。~至。~才。

例句: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名词。如:~相。~令。~帅。~校。

例句:若非天上神仙宅,须是人间将相家。——韦庄《令狐亭》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植物名。如:~山(钟山)。白~(茭白)。

例句:五亩山园郁桑柘,数椽茅屋映菰蒋。——陆游《秋日徙倚门外久之》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二养

释义:姓。

例句:薙草烦君开蒋径,漱醪容我著陶巾。——晁补之《廷贤求赋先春亭》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健壮。如:~壮。~大。刚~。~烈。

例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二养

释义:固执。如:~迫。勉~。倔~。

例句: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衮暂徘徊。——刘子翚《北风》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发语词。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祝贺。如:~贺。~祝。~幸。~典。~功。

例句:每与邻翁相庆社,醉歌不惜酒樽空。——高质斋《田园偶兴》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碰,撞。如:呼天~地。

例句:无端太史头抢地,安得扬雄赋上天。——陈傅良《和丁少詹韵》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二养

释义:争先,夺取。如:~先。~占。~劫。~夺。

例句:百忧虽抢攘,一榼奈芳醇。——张耒《齐安秋日》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动词。交互。如:互~。~等。~思。~识

例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红豆》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名词。容貌。如:凶~。宰~。~册。~机。

例句: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汪洙《神童诗》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两端的距离。如:~空。~夜。~歌。~短。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二养

释义:生长。如:年~。成~。增~。~大。

例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指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动词。隐避;收存。如:蕴~。收~。~品。~书。

例句:守道无妨困,藏书不尽贫。——赵良坡《隐居》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名词。如:宝~。道~。~蓝。

例句: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文天祥《哭崖山》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下平八庚

释义:~走。~踪。言~。五~

例句: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庾信《寄王琳》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学~。

例句:学行文章彻九重,故旌闾里振颓风。——钱可则《招贤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伤。如:~伤。~口。

例句:余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王安石《余寒》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开始。如:~造。开~。~立。

例句:风经御寇仙游外,野识裨谌草创馀。——宋祁《官下》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跟死了人有关的事。如:~事。~礼。~假(jià)。治~。吊~。

例句:两楹终昔梦,五鼎继前丧。——王安石《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丢掉,失去。如:~失。~生。~偶。~胆。沮~。~权。

例句:外物悠悠无得丧,春郊终日待相迎。——王安石《闻和甫补池掾》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沧~。

例句: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戴叔伦《春江独钓》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①大波。如:风~。巨~。②放纵。如:放~。流~。~迹。

例句: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李白《鹦鹉洲》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上平七阳

释义:①情绪激昂:如:~慨。②大方。如:~慨解囊。

例句:春色真无赖,羁人自慨慷。——晁说之《春色》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二养

例句:慨慷陆公奏,详明贾谊书。——魏兴祖《挽薛艮斋》

1. 平水韵目次:上平七阳

释义:侧近,偏斜。如:~门。~蹊。

例句: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李白《白鹭鸶》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释义:靠近,临近。如:依~。~晚。

例句: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白居易《曲江早春》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喉咙,嗓子。如:引~高歌。

例句:新晴乾蝶翅,微暖滑莺吭。——陆游《春晴》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二养 去声二十三漾

例句:关关咔清吭,蒨蒨发未蕤。——梅尧臣《殿幕闲兴》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高~。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例句:近闻急诏收群策,颇说新年又亢阳。——王安石《读诏书》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不记得,遗漏。如:~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例句:吹笛梦来犹记曲, 爱歌老去未忘讴。——梅尧臣《依韵和偶书相留》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三漾

例句: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王安石《雨花台》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看。如:~见。眺~。张~。探~。声~。

例句: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王勃《秋江送别》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三漾

例句: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卢照邻《陇头水》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戒备。如:~止。~备。预~。~范。~守。边~。海~。~堤。

例句: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李绅《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三漾

例句:无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七阳

释义:遮挡:~蔽。~翳。~碍。故~。~眼法。一叶~目,不见泰山。

例句: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三漾

例句: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王维《出塞作》


八 庚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①改变。如:~生。~正。 ②计时单位。如:三~。~鼓。~漏。

例句: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戎昱《桂州腊夜》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愈加,再。如:~加。~好。~上。

例句:湘妃旧竹痕犹浅,从此因君染更深。——刘禹锡《酬端州吴大夫夜泊湘川见寄》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与“竖”、“直”、“纵”相对。如:~幅。~向。~斜。纵~。

例句:湖海凄凉身跌宕,杯觞豪举笔纵横。——陆游《书意》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①凶暴、不讲理。如:蛮~。强~。~暴。②意外的。如:~财。~祸。

例句:白浪黏鲛鳄横,梦中识路亦何为?——陆游《建安遣兴》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州。~驱。

例句:并州自古近胡地,牛酒常行十万兵。——梅尧臣《送薛十水部通州并州》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三梗 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拢。~驾。~且。

例句: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王禹偁《寄状元孙学士》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地名,姓氏。如:~孤。交~。

例句: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元稹《乐府古题估客乐》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法~。县~。时~。小~。~尊。

例句:长江无月令,氛祲日胚胎。——晁说之《感事》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动词。~饭。~器

例句: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张籍《短歌行》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形容词。兴~。~衰。~大。~名。

例句:秋晚田畴盛,朝光市井喧。——王维《早入荥阳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月。

例句: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杜甫《元日示宗武》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释义:与“歪”相对。如:~义。~气。~好。~色。

例句: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下平九青

释义:安定。如:安~。~谧。~静。

例句:梨枣从来数内丘,大宁河畔果园稠。——范成大《大宁河》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①情愿,如:~肯。~死不屈。②岂,难道。如:王侯将相,~有种乎?

例句:家贫不与身添业,病久宁非天儆予?——陆游《病中遣怀》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①接。如:~接。~送。②往迎。常特指迎亲。

例句: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谭嗣同《除夕感怀》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例句:篱间犬迎吠,出屋候荆扉。——王维《赠刘蓝田》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用力睁大(眼睛)。如:~目。~眙。迷~。

例句:十年瞪赏慰,万里隔招寻。——卢照邻《酬张少府京之》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例句: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温庭筠《夜宴谣》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灯架。如:灯~。孤~。

例句:梦断酒醒山雨绝, 笑看饥鼠上灯檠。——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四敬

例句:先生命子却从我,小窗短檠共灯火。——杨万里《送刘觉之皈蜀》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光洁,透明。如:晶~。~白。~澈。~洁。

例句:白屋还施纷,莹莹雪不如。——虞淳熙《闲适仿白氏体》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例句: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王安石《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九 青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九青

释义:黄昏:如:~色。

例句: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王安石《秋夜》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夜也。

例句:高柳阴浓烟欲暝,丛花红湿露初漙。——陆游《园中小饮》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九青

释义:海。如:东~。北~有鱼,其名为鲲。~~。(形容昏暗)

例句: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王维《华岳》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四迥

释义:~涬。(自然之气混混沌沌的样子)

例句: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莱。——方岳《与蔡吏部林直院别江楼》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九青

释义:名词。如:铁~。银~。

例句:细雨无声忽有声,乱珠跳作万银钉。——杨万里《过八尺遇雨》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动词。如:~锤。

例句:临平放目渺无涯,莲荡苹汀不钉牌。——杨万里《过临平》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九青

释义:泛指头脑由迷糊而清楚。如:~悟。觉~。清~。猛~。

例句:不忍独醒孤尔去,殷勤为折一枝归。——王安石《城东寺菊》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四迥

例句:唤得放翁残酒醒,锦囊诗草不教空。——陆游《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八庚

释义:用耳朵接受声音。如:聆~。洗耳恭~。~凭。

例句: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清明夜》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例句: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赵孟頫《绝句》


十 蒸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蒸

释义:动词。如:~车。~便。~机。~兴。

例句:才乘一线凭风去, 便有愚儿仰面看。——王令《纸鸢》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①名词。如:~舆。野~。②量词。如:千~之国。

例句:大厦万间空有志,后车千乘更无期。——陆游《穷居》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蒸

释义:“征”的繁体字。如:~求。~用。

例句:奉诏甘泉宫,总徵天下兵。——王昌龄《塞下曲》

2. 平水韵目次:上声四纸

释义:古代五音之一。宮、商、角、徵、羽。

例句: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陆游《书怀》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蒸

释义:~盛。~旺。时~。~亡

例句:但能烂醉三千日,楚汉兴亡总不知。——陆游《杂感》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情绪。如:~味。~致。豪~。雅~。游~。扫~。即~。助~。

例句:不辞乘兴出,病足畏深泥。——张耒《雨中》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蒸

释义:超过。如:~似。

例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打败对方。~负。~败。~地。~景。

例句: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苏辙《赤壁怀古》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蒸

释义:①名号。如:~呼。名~。②赞扬。如:~赞。~许。

例句: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题刘二十八使君》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适合:如:~心。~职。相~。匀~。对~。

例句:终宜向辽廓,不称在泥涂。——白居易《答裴相公乞鹤》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蒸

释义:~当。~该。

例句: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张籍《酬韩庶子》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释义:~对。顺~。适~。~酬。

例句: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白居易《新春江次》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蒸

释义:仗恃。如:~借。~信。任~。~空。

例句: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孟浩然《寻天台山》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五径

例句: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白居易《舟夜赠内》


十一尤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一尤

释义: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例句:傍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杜甫《夏日李公见访》

2. 平水韵目次:入声五物

释义:副词。否定。如:~去。~多。~法。~料。

例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一尤

释义:古代容器名,陶或青铜制。如:酱~。酒~。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五有

例句:一生非浪苦,酱瓿会相知。——杨万里《和陆务观惠五言》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一尤

释义:~罗。佝~病。

例句:坐上有人正愁绝,胡儿便道是偻罗。——文天祥《渡瓜洲》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七雨

例句:弯曲。如:上~。~背。俯~。

例句:优娄比丘经论学,佝偻丈人乡里贤。——王维《辋川别业》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一尤

释义:水泡。如:浮~。~泊。浪~。旋~。

例句:雨点轻沤风复惊,偶来何事去何情。——元稹《哭小女降真》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六宥

释义:长时间地浸泡。如:~麻。

例句:无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一尤

释义:用手来回擦或搓。如:~擦。~搓。~眼睛。

例句:树捧山烟补缺云,风揉花雨作香尘。——杨万里《宿小沙溪》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五有

例句:中心卒无累,外物任相揉。余方寓之乐,自号闲人叟。——徐积《花下饮》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一尤

释义:践踏。如:~踏。~躏。

例句:践蹂清野尘,原草不能碧。——五迈《即事》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五有

例句:龙蟠虎踞地,永藉藩篱守。六朝或易之,戎马辄腾蹂。——陈造《泊府口》


十二侵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二侵

释义:负荷。姓。通“壬”。

例句: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白驴?——李贺《苦昼短》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七沁

释义:信~。~从。一~。~何。

例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二侵

释义:耐受。如:~受。不~。

例句:长恐此时泪,不禁和恨流。——马戴《将别寄友人》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七沁

释义:制止。~欲。~闭。~地。~忌。

例句: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杜牧《洛阳秋夕》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二侵

释义:通“沉”,没入水中,跟“浮”相对。如:~舟。

例句: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沈。——阮籍《咏怀诗》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六寝

释义:姓氏。如:~约。

例句: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二侵

释义:唱。如:~咏。~诗。噤~。长~。

例句:幽禽叶底吟风久,残雨枝间照日明。——陆游《雨晴》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七沁

例句:无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二侵

释义:怀孕。如:~娠。~妇。~身。怀~。

例句:诗酒心襟。对好景良辰似有妊。——葛长庚《沁园春》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七沁

例句:女妊朱砂男孕雪,北藏荧惑丙含壬。——彭晓《参同契明镜图诀》


十三覃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三覃

释义:蔓延。如:~~。~思。

例句:陈州亦是天朝地,好为疮痍雨露覃。——郭忠恕《送田表圣出知陈州》

2.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六寝

释义:深广。如:~志。~平。~庆。

例句:劲覃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三覃

释义:肩挑。如:~负。~任。~当。~待。

例句:卖来卖去无人买,我不担当与阿谁。——沈周《次韵天台陈勉卖痴呆四绝》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八勘

释义:名词。~子。扁~。重~。~板。

例句:拄杖了疲担,行人憩痛肩。——杨万里《夜热不寐起步溪上》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三覃

释义:①痴呆。如:~子。~痴。②天真,纯朴。如:~直。~厚。

例句:从今放下乐清虚,做个憨憨暮故。——谭处端《西江月》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八勘

例句:无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三覃

释义:①下巴。如:咽~。下~。~雪。②点头。如:~首。~颐

例句:无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七感

例句: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白居易《东南行》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三覃

释义:数名。表示多次或多数。如:~思而行。~缄其口。~国。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八勘

例句:无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三覃

释义:寻求;打听;看望;头或上体伸出。如:~试。~听。~亲。~身。

例句:元夕何妨过,花朝又试探。——弘历《月》

2. 平水韵目次:去声十五翰

例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四盐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四盐

释义:~卜。~卦。

例句:龟卜占休泰,医方校阙讹。——陆游《病减》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九艳

释义:据有。如:~据。霸~。强~。~理。

例句: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四盐

释义:①浸。如:~渍。~染。东~。②加剧。如:~进。~~。~次。~悟。

例句:今日东渐桥下水,一条从此镇常清。——张辞《上盐城令述德诗》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八俭

例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四盐

释义:石针扎皮肉治病;如:~石。~针。引申为刺或规劝。如:~灸。针~

例句:老至那容却,狂来未易砭。——陆游《雨中作》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二十九艳

例句:人欲见挤真砭石,身宁轻用作投琼。——陆游《梦断》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四盐

释义:①~嵫,山名,在中国甘肃省;②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如:“日薄~~”。

例句:流光冉冉迫崦嵫,常抱秋风宋玉悲。——陆游《秋兴》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八琰

例句:山崦桑麻路,柴门鸟雀声。——陆游《湖山》


十五咸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五咸

释义:①督察:如:~察。~控。~听。②牢狱:如:~狱。~禁。

例句: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监。——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

2. 平水韵目次:去声三十陷

释义:名词。如:太~。古同“鉴”。借~。

例句: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苏轼《桃花》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五咸

释义: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如:~入。镶~。

例句:昔年有迁客,携手醉嵌岩。——苏辙《题三游洞石壁》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七感 去声三十陷

例句: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岑参《江上阻风雨》

(平仄互用,意义相同)

1. 平水韵目次:下平十五咸

释义:山势高峻。如:~刻。~岩。~峭。~峻。~崖。~~。

例句:怪石巉巉上泬寥,昔人於此奏箫韶。——王安石《送崔左藏之广东》

2. 平水韵目次:上声二十九槛

例句:洞庭林屋旧游处,玉柱金庭路巉绝。——范成大《过松江》

诗词里的平仄平长仄短(平仄两用字汇编)(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