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7日讯 近年来,潍坊滨海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网络强国”“数字强省”“数字强市”工作部署,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数字强区为目标,以大数据思维推进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制度引领,实施大数据战略,成立了“数字强区”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在守好网络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按照“612 N”的工作思路,即“一评、一网、一平台,一屏、一键、一中心 2园和N个特色应用场景”,实施“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工程,统筹推进“数字滨海”建设。重点实施了互联网出口整合和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移动建设5G站点153处,联通和电信157个基站,共310个,开通310个。将继续推进5G基站建设工作,丰富站点布置,扩大覆盖范围;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施触网上云工程,打造了颐杰鸿丰、海王、国邦药业等一批智能化工厂企业。

潍坊滨海生态环境(潍坊滨海构建数字生态)(1)

“一评”,即政务信息化项目评审制度,统筹推进各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将带动产业发展作为项目谋划的重点内容,促进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评审项目17个,节省财政资金1980万元。

“一网”,即政务服务网,即将推动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和管理,推进与“爱山东”等资源整合,持续推进政务能力建设,实现便民惠民服务,目前,已建立了“爱山东滨海分厅”,有2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正在推进综合业务平台等便民惠民项目建设。

“一平台”,即一体化大数据支撑平台,通过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数据跨领域、跨部门汇聚共享开放,实现各部门智慧应用与指挥调度的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及条块协同,满足“智慧城市、产业新城”建设的数据需求,目前,该平台正在试运行,已共享政务信息资源162项,开放政务信息资源116项,开放数据1万余条,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一屏”,投资360万元建设了可视化中心,目前已建成投用,应急管理局的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信息化巡查监管平台、财政局建设的全省唯一的土地拆迁补偿系统、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智慧食安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已经接入区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通过市综合视频融合平台,已汇聚公安、教育、文旅等部门视频资源4000多路,待环保高空瞭望系统建成接入后,将实现“一屏”观滨海。

“一键”,即一键指挥调度,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和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分平台实现对全区的指挥调度,目前应急指挥中心项目项目正在实施,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分平台由市里统筹建设,待建成后将实现一键指挥调度。

“一中心”,即鼎向超算中心,入围黄河流域数字同城超高速关键枢纽工程,待建成后将积极创建为省级数据中心节点。

“2园”即省级数字园区科技创新园,今年在中期评估中获全省排名第二,园区内的焦易网、芯化和云等平台经济正处于培育壮大阶段,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阶段;智慧化工园区,已建成安全环保监测预警平台,正在实施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项目。系统建成后,将在环保、安全、应急、能源、封闭管理和公共服务六个板块,园区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展现,最终形成一个高端集成的智慧、展示、预警、应用为一体的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智慧管理平台。

N个特色应用场景,即突出优化政务和便民惠民服务,每年建设一批特色应用场景,目前,已建成智慧城管、智慧食安、智慧规划、人才大数据平台、循环经济平台等9个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我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巡查监管平台、循环经济平台、焦易网3个案例上榜省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下一步,该区将认真落实数字强省、强市会议精神,潜心学习兄弟县市区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让大数据智能化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完善数字产业生态,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力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强化数字化惠民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普惠化、便捷化水平,高水平构建数字社会,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闪电新闻记者 王亮家 通讯员 李宝梅 冯然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