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君子寡言沉默是金(古来圣贤皆寂寞)(1)

“沉默是金”是一个很普遍的日常行为,但是真正做到的人没有多少,这个耐人寻味的真理包含了多少的人之性,《论语》曰:“言寡尤,行寡悔”,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徐志摩也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不是不说话,而是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沉默是在酝酿更好的语言,俗话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沉默在一定程度不仅是一种人生哲理,有时候还是一种可以保护自己的力量,寡言少语不是沉默,沉默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定力。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虽然是庄稼人,不懂什么四书五经,更未看过孔圣人的《论语》,可是她在岁月的时光里,在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的沧桑巨变中,刘姥姥将沉默是金在薛宝钗的蘅芜苑演说的如同大戏,请看以下内容分析:

君子寡言沉默是金(古来圣贤皆寂寞)(2)

一、刘姥姥演唱“二进宫”,是一个大忠臣,贾府上下且昏庸不堪。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实属生活所迫,想不劳而获,打个秋风,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抱着粮打不上口袋在的心态带着孙子来到了贾府,贾府王夫人迫于面子和佛性给刘姥姥施舍了二十两银子,想想当时的贾府,这点钱就是九牛一毛,可以说是打发叫花子,可对于刘姥姥来说那是雪中送炭,同时也是锦上添花。

刘姥姥善良忠厚,念祖上之交特来相认,让刘姥姥大开眼界,此时的贾府在刘姥姥眼中那就是天堂,所见所闻毕生难忘,所听所想一生铭记。

曹雪芹酷爱京剧,在《红楼梦》中京剧成了一大乐事,《二进宫》是一本很好的剧本,讲述的是忠臣铲除篡位之人,二次进宫觐见太后保幼主成伟业的故事,而贾府这时候也是后辈一代不如一代,贾兰等有成就之人还小,《红楼梦》本来也像一部宫廷争斗戏。

君子寡言沉默是金(古来圣贤皆寂寞)(3)

刘姥姥看着是生活所迫来讨饭,其实也就是贾府将来的映照,秦可卿后来也托梦给王熙凤,告诉了该怎么做,可惜贾府始终没有这么做,也就是贾府没有忧患意识,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也是来告诫贾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了第二次进贾府,那就是王熙凤标准的托孤,刘姥姥凡事在于一个巧字

刘姥姥给巧儿起名字,又从感恩的心态让贾府明白什么是知恩图报,什么是人情世故,可贾府一干人等将刘姥姥当成了玩物,看刘姥姥的笑话,京剧《二进宫》的女人可以明是非,辨忠贤,听善言,可是刘姥姥二进宫成了小丑。

二进宫对贾府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倒是刘姥姥得了不少的好处费,所以曹雪芹安排了刘姥姥三进宫,营救巧儿,成就了一件大事,和京剧《二进宫》极为相似。后来这笔钱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君子寡言沉默是金(古来圣贤皆寂寞)(4)

二、沉默是金,古来圣贤皆寂寞,刘姥姥在蘅芜苑演说《论语》。

刘姥姥第二次漫游大观园,在林黛玉的房间欢声笑语,把妃子当成了公子,以为这是皇帝的上书房,这岂不暗示贾宝玉就是皇子么,难道刘姥姥知道潇湘妃子的事?女孩子应该有个女孩子的样子,女子无才便是德,林妹妹如此诗情画意,完全不符合古代的女子审判风格,在刘姥姥眼里这已经超出了传统封建礼教的范畴,被这种新思想新布置所迷惑。

到了薛宝钗的蘅芜苑,刘姥姥一本正经,似乎想起了自己农村的家,里面啥摆设也没有,真有点寒酸,岂不知人家薛宝钗是个富二代。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面的人想进来,城市的人喜欢复古,追求和享受古朴风格,而城外的人喜欢奢华,追求时尚和名牌,如果真是这样,那曹雪芹可是后看几百年,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总的来说刘姥姥保持沉默的原因并不是不想说几句,而是是在说不出来。

君子寡言沉默是金(古来圣贤皆寂寞)(5)

薛宝钗是个地道的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窈窕淑女,众人皆醉我独醒,刘姥姥惹得群芳大笑,薛宝钗且很淡定,雪洞一般再加上冷香丸,这个蘅芜苑真是冰冷无比,加上没有玩器,只有生活所需,贾母感叹薛宝钗太老实,刘姥姥感叹薛宝钗是个会持家过日子的人,这样朴素的房子的确有些说不过去,不看僧面看佛面,让贾府蒙羞啊,贾母不开心,刘姥姥自然不敢多言,沉默是金。

刘姥姥在木石之盟和金玉良缘之间,一个是夸夸其谈,一个是沉默寡言,总的来说这也是一种暗示,刘姥姥虽然不识字,没有读过圣人书,除了理解沉默是金以外,刘姥姥且懂得一个大道理,那就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姥姥真乃神人圣人也,可惜贾府上下人看不出来,只懂得贪图享乐。

君子寡言沉默是金(古来圣贤皆寂寞)(6)

总结:

刘姥姥是曹雪芹千里伏笔藏一线,见证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同时刘姥姥代表最底层的广大农民,处在末世,和一切权贵作斗争,上演一场推翻封建礼教制度的大戏,道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道理,胜利永远属于劳动人民。末世必然成为过去,礼教必然瓦解,未来一片光明,这就是红楼梦最大的文学艺术思想。

满纸荒唐言,姥姥人中仙,一把辛酸泪,圣人知民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