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到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这时候的黄石地区已经形成工业雏形工业高度发达,金属、煤矿等的开采设备技术一流,冶炼技术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黄石兴衰?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黄石兴衰(黄石的历史沿革)

黄石兴衰

上期讲到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这时候的黄石地区已经形成工业雏形。工业高度发达,金属、煤矿等的开采设备技术一流,冶炼技术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时间推到1915年,由于资本家的压榨,黄石发生了震惊省内外的得道湾矿工罢工事件。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爆发。在此影响下,黄石多次爆发工人罢工斗争,但大多遭到失败。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同年9月,工运领袖林育英化名李福生进入大冶工矿区的大冶钢铁厂务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带入了这块工业高度发达的土地上,工人罢工运动有了强有力的领导,在随后的日子里均得到有效组织。此时黄石仍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时间推到1927年四一二事件爆发,这时候的黄石地区已经形成工矿区和大冶市大箕铺两个马克思传播中心,代表人物分别有工矿区的林育英、仇国升、刘敢生等和大冶市大箕铺的曹壮父、曹大骏、曹振亚等。受四一二事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暂时受挫,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城市革命力量开始向农村转移,只留少部分精英留在城市。

1927年到1931年间,黄石农村地区红色根据地建成,最具代表的就是阳新龙港,由毛泽东笔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元帅”的彭德怀元帅建立的鄂东南根据地,1931年,中共鄂东南特委迁到龙港,特委的进驻辐射了鄂、豫、皖、赣等地区,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相互呼应,互为照应。龙港地区因此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之一。黄石城区仍在国民党手里控制,这时候的汉冶萍已经有了军工厂的影子,为国民党军工方面做出了贡献。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件爆发,标志着抗日战争正式开始。但是,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进行了多次围剿,此时,在龙港的红军不得不离开,在突围过程中,死伤严重,兴国一战,更是惨烈,彭大元帅往年回忆都不禁落泪。迄今,龙港镇上保存有革命旧址七十多处,其中十六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六处红军烈士墓群,其中湘鄂赣边区烈士陵园埋葬了为中国革命牺牲的三千零十一位红军战士遗骨。红军离开龙港,开始了漫长的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此时不禁感叹,从我龙港出发的“伢子”们还剩多少。

时间再推到了1938年初,武汉会战打响,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7年之后逃亡的“伢子”们回到了他们深爱的这片热土,这次回来,他们不是为了逃亡,是为了保卫生他们养他们的这片热土,同年6月,日军占领合肥、安庆以后,以溯江和沿大别山北麓为主进攻路线,妄图一举占领中原腹地武汉。这些“伢子”们和曾经围剿他们的国民党军队站在了一起,依靠长江武穴田家镇与对岸的富池镇半壁山是长江最后的天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斗尤为激烈。日军进入黄石地区后,又分为两条线,一条在长江南岸,沿江而上,即富池-半壁山-石灰窑-黄石港。一条在幕阜山脉,即江西箬溪-富水-三溪-毛铺,最后抵达灵乡、茗山之间的峡谷通道,该通道是通往贺胜桥粤汉铁路的咽喉,中国守军朱炎晖所在的94军185师546旅在此死战至最后一刻。

1938年10月23日,抗日英雄朱炎晖阵亡。26日,日军攻占金牛。次日晚,日军第九师团到达贺胜桥,切断粤汉铁路线,至此包括大冶在内的黄石地区全部失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

笔者在这儿补充几句,在武汉沦陷前,大冶铁矿、汉冶萍等处的设备拆迁到四川重庆兴建新的钢铁厂,这些设备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试制、制造出一些半成品武器,如飞机炸弹、迫击炸弹、德式磁质地雷、避弹钢板和卡宾枪用钢料等。在抗战最为艰苦的1941年,重庆的5个兵工厂共生产出各类炮526门、炮弹609417发、枪支33510支、枪弹106689880颗、手榴弹455530枚、甲雷38200个、曳光弹20120颗。

在1938-1942年日军占领期间,日军前期采取烧、杀、抢“三光”政策,后期采取掠夺矿产资源、奴化教育等措施。给黄石地区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农工商采矿业遭到严重破坏,严重破坏了黄石城市的命运,影响直到今天。

一是疯狂实施烧、杀、抢“三光”政策:1938年10月至11月,日军在阳新木石港、富池口,先后杀害柯昌松、吴中居等1800余人。1938年底,日军对大冶、阳新、金牛等地同时进行大规模“扫荡”,沿途烧、杀、抢掠,仅在马对于一带就烧房200余家,在刘仁八烧房60余栋计数百间,在金牛、当铺贺、胡铺、罗桥余、堰公庙等地烧房数百栋约上千间民房,在花犹树、谷青、罗新屋烧毁谷堆158座。日军在张克诚、陈兴元等村共烧毁房屋1059间,在大冶七区烧毁房屋2697间。

二是在占领期间,疯狂掠夺矿产资源:为地掠夺黄石矿产资源,日军从汉口、黄陂、山东等地弄来大批失业者充当苦力,又将战场上押下的俘虏送到矿山服劳役,使不少工人劳累致死。几年时间,日军从大冶铁矿劫掠优质矿石420万吨,将近占同期从中国劫掠铁矿石的10%。 日本侵略军还大肆掠夺黄石煤炭资源。在阳新设立食盐公卖局,用控制人民赖以生存的食盐来搜括民间资财。另外还贩卖鸦片,从中获利,毒害黄石。

三是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为毒化、麻醉黄石人民,在黄石各地设立日语学校、兴亚小学等,规定采用日本教材,禁用中国课本,规定各校必须教学日语,使用伪国民政府审定的(大东亚解放设计单元教学纲要),勒令各地私塾一律登记,受其节制。强令中小学生组织“社会服务团”,专为日本侵略者服务。

1942年,抗日到了最难的一年,中原地区发生大饥荒事件,但是也是这一年,抗日战争出现了转机。日军由于在长江中下游占领区构成了“一字长蛇阵”,需要大量兵力驻守。同年,太平洋战争又爆发后,日军将大量精锐兵力抽调往太平洋、东南亚战场,日军在中国境内防守减弱,我方逐渐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此时,我党乘虚而入,领导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

1942年到1945年间,我党在黄石地区积极抗日,同时注重发展我党力量,壮大了我党队伍,逐渐站稳了脚跟,这为以后解放黄石地区奠定了基础,发展了人民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

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我党基本控制局面。

时间推到1949年5月11日,解放军此时已抵达江北兰溪桥头堡,驻守桥头堡的国民党九一四团进行顽抗。这时候,我党在1942年到1945年间对黄石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驻守黄石港的国民党九一五团团长,驻守铁山的国民党九一三团团长马祥雅在我党地下党员策反下,弃暗投明,5月14日上午,郭坚起义部队与解放军部队直接接触,表明已备好船只迎接解放军。晚上12点,黄石港、石灰窑全部停电,石黄镇一片漆黑。突然,长江北岸升起3颗红色信号弹,在江边备好船只待命的起义部队,立即飞渡江北,接应等候在江北金家湾至田家湾一带圩堤后面的解放军。率先过江的是解放军一二八师三八二团,他们在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配合下,一枪未发,迅速占领了黄石港、石灰窑、铁山,于15日和平解放黄石。原驻石灰窑的国民党三零五师,早在午夜停电时分就乘黑逃离。从江北兰溪撤回的九一四团的1个营残部,进驻石灰窑后,企图顽抗,但是在解放军进城之际,也慌忙逃跑。随后,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九团向大冶县城展开了猛烈进攻。驻扎在大冶县城的国民党一二六军残部溃不成军,国民党大冶县县长兼自卫团团长胡昭华,仓皇带着部分官兵,大量文书档案和金银财物,逃出大冶城,转到南台乡的刘仁八、郭思恭、王家祠一带活动。解放军连夜占领了大冶城。16日凌晨,大冶县城解放。与此同时,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向阳新展开进攻。原驻防在阳新的国民党一二六师早在5月13日,就率部撤离了阳新,向江西一带逃窜。傍晚时分,阳新县不攻自破。全城一片欢腾,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迎接解放军进城。至此,阳新县解放。

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黄石市”。

1950年8月21日,在原黄石港和石灰窑江滨集镇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省辖黄石市(驻石灰窑)。

至此,三大主人公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近70多年来的互怼和藕断丝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