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期,诗坛上崛起一股新风。很多人以徘徊吟咏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而出名,他们统称为“苦吟”诗人,其中以“郊寒岛瘦”为代表,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

郊寒——诗囚孟郊

孟郊我们肯定不陌生,小学时就背过他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现在想来都记忆尤深。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人吗(为什么说孟郊和贾岛是)(1)

其实,从那首诗中就可以看出孟郊出身贫寒,家境不好。据记载,他自幼养成孤僻的性格,对诗文尤为痴迷,但是仕途却一生不顺。

孟郊一生参加三次科举,两次落榜,最后及第时已经46岁了。为了表达他当时上榜的愉悦心情,即兴做了一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由此可见,孟郊的诗中虽然看起来很是高兴,但总给人一种清寒之意。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人吗(为什么说孟郊和贾岛是)(2)

后来,孟郊得到一个县尉的职位,那时候作为友人的韩愈还作序《送孟东野序》(孟郊字东野)给他饯别。此序中韩愈也提到了孟郊的命运坎坷,生活不易。

本以为得到官衔,孟郊的生活会好一点。然而,这个官职却与孟郊的意愿相违背。因此,他在任职期间,多去周边游玩,徘徊赋诗,以致政务荒废。于是,县令非常不满,报给上级。最后找来一个人来代他的职位,并把俸禄分一半给那个人。所以,孟郊的生活再度穷困潦倒。直至三年期满升到河南的水陆从事时,境况才稍好一些。可不久,他又遭受丧子之痛,实在悲哀。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人吗(为什么说孟郊和贾岛是)(3)

孟郊一生都在穷困潦倒,怀才不遇中度过。当然这也和他孤僻,不善交际的性格有关系。不过,长期的压抑和愤懑,使得他在诗作语言中别出心裁,多带有冷涩、枯槁的色彩。

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可以看出孟郊“苦吟”的感受。

孟郊的创作背景大都反应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一度失意又加上中年丧子等坎坷的生活遭遇所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

岛瘦——诗奴贾岛

贾岛也是晚唐时期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他比孟郊小二十八岁,但苦吟程度绝不亚于孟郊。他早年云游,有幸与孟郊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人吗(为什么说孟郊和贾岛是)(4)

他的经典事迹,莫过于因“推”,“敲”二字得韩信赏识。

一天,贾岛沿着山路去郊外拜访朋友李凝,到达朋友家时已经很晚了,他去敲门,发现无人在家。于是就在门上写了一首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第二天他骑着毛驴回到城中,对于昨天的诗不甚满意,一直纠结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于是他忘我地嘀咕,这时大官韩愈的仪仗队过来了,他也没发现,不巧的是小毛驴直接冲撞了抬脚的仆人。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人吗(为什么说孟郊和贾岛是)(5)

那人就把贾岛押到韩愈面前问如何处置,韩愈问明原因,来了兴趣,一番思索对贾岛说:

“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不能鲁莽,撞门有失文人身份,敲门更有礼貌一些。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因祸得福,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但是,他后来又一次骑着驴在街上横穿,当时正值秋天,落叶满地,贾岛即兴吟出“落叶满长安”,因为急切地求得下一句,再度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仪仗队。这次可没那么好运,被抓起来关了一晚上。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人吗(为什么说孟郊和贾岛是)(6)

由这两件事可以充分地说明,贾岛对于吟诗真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的一生境遇也不比孟郊好,一生仕途也不顺利,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已出家为僧,但还是不忘苦吟,“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后来结交韩信,受他劝导,还俗科举。

贾岛也曾多次赴考,都名落孙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蝉之句”被认为是讽刺当时的共七个贵族,这次他不仅被处罚,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他一度失意,又赶上好友孟郊去世,韩愈也因病离开,贾岛还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

他五十多岁时,才求得一个长江主簿的官衔,任职期间,他依旧卷不离手,苦吟诗文,呕心沥血。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人吗(为什么说孟郊和贾岛是)(7)

他自己都曾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来形象说明自己苦吟炼字的艰辛。还有一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也说出了他对语言的推敲之深。

难怪韩愈赠诗说: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

宋代大文豪苏轼说“郊寒岛瘦”,把贾岛与孟郊齐名,他们二人都是苦吟派的代表人物。而且二人的一生都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以“寒”和“瘦”来形容他们,在合适不过了,有一语双关之妙,不仅表达了他们的处境贫寒,还形象说明他们二人的诗风清奇,给人营造出一种冷僻,苦涩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