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20,来得比以往更安静一些。

购物网站上,没有铺天盖地的优惠大促;朋友圈里,也没有明里暗里的恩爱甜蜜。

问题来了:为何人们不“过节”了?

01

“感觉今年的520一点节日气氛都没有,往年的话,到这个时间点已经铺天盖地都是宣传了。”

谐音梗作为老套路之一,520谐音我爱你,也算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节点。先是购物网站、实体店、朋友圈微商齐齐发力,疯狂预热,势要掏空人们的钱包。如果对象压根忘了520这茬,还常常引发情侣间的矛盾。

今年520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但更大程度因为它是星期五。

520这个特殊节日(520没有过节氛围了)(1)

人们的热情逐渐沉没,其实不难理解。

其一当然是疫情。

疫情此起彼伏,快递不畅,时有封控,居家办公,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每天放风时间就是下楼做核酸。”

再拿小e自己来说,今年很明显就是,对买春装几乎提不起兴趣,由于出门频率降低了,穿的机会不多,何必多浪费钱呢。

其二则是,人们对520这类“节日”的态度正在改变。

毕竟你翻翻日历,520就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而已。

02

有人想过节吗?当然有。

一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大多数还在读书,恋爱自然成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他们世界里,只要不是类似清明节这种,一律按情人节处理。

昨天看到一条抖音,一位大学男生花了255元,给女友送了一只榴莲。

评论区里一位妈妈辈的女士说,心疼小伙子,言下之意是觉得太费钱了。没想到却被骂到删除评论,人们纷纷吐槽:“希望我儿子以后可以学他一样心疼人。”

520这个特殊节日(520没有过节氛围了)(2)

说出这些话的人,不难想象,大多数都是年轻姑娘。

但当她们年龄渐长,开始养家糊口,甚至为人母亲时,大约才能明白一只榴莲等于孩子1/5生活费,可以和一两天工资画上等号。

年轻人群体里,还没走出校园的,和已经步入工作的,他们的消费观存在极大差别。

03

想过节的另一部分人则是商家,夸张点说,他们恨不得天天过节。

但无奈乐于买账的人,正如潮水悄然褪去。以往年轻人也算比较热忱,但当这部分小有购买力的年轻人,稍微长了点年岁,就难免兴致缺缺了。

毕竟你掰着指头算算,节日未免太多,二月十四日情人节,三月七日女生节,五月又是520,六月618,七八月暑期大促……

你想要的是过节,商家想要的是你掏钱,这才是种种名不见经传节日的本来面貌。

520这个特殊节日(520没有过节氛围了)(3)

更离谱的是,哪怕我们默认了商家赚钱的道理,套路也比正常更多,过节不再等于“买到就是赚到”。

前不久三八节时,小e加购的几件衣服也在做活动,加上一丁点满减,大约3件8折。小e当时忘了,然后才突然想起,再一看直接降成了75折。

就如一位网友所说:“本来就不是啥节日,商家炒作出来割韭菜而已。”

既有大环境影响,又有年龄渐长的作用,再有购物观念的变化……520织出的甜蜜圈套,终究不灵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