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佩戴香包是华夏民族的一个古老习俗,人们认为这些布制的吉祥物有灵气,具有保佑子孙、祝福他人的寓意。因此,端午节前制作香包、送香包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在沈阳,就有这样一个因为香包做得好而被人称作“香包奶奶”的张奶奶,这几天您要是路过沈阳铁西区沈辽东路,没准会碰到她,花花绿绿的香包映着老奶奶一头的白发,特别显眼。

3万个香包寄托对丈夫的思念

张奶奶今年87岁了,有点耳背,虽然看起来身体一般,但是老人的香包,那绝对是手工打造的。

端午时节,沈阳铁西区的街头,香包奶奶张文娴一出现,总会吸引不少人。从13岁开始学习女红,到今天,张奶奶积攒下来的手艺其实已有70多年。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1)

一年365天,张奶奶平均每天都要制作3、4个香包,这样的日子已经坚持了20多年。亮片、吊穗和珠串,花花绿绿的香包,虽然都出自一个87岁老人的双手,但设计和式样却来自张奶奶还是少女的那个时代对美的理解。张奶奶3岁便与丈夫订下了娃娃亲,19岁嫁给他,刚过半年丈夫就去参军了,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那个时候除了写信,恐怕只有做一个香包最能体现相思之情了。

自古以来,女孩子的纺织刺绣针线技艺被称为“女红”。那个时候,为解相思之苦,生性含蓄的女孩子们最愿意通过女红来向情郎表达思念和爱慕。唐宋时期,香包甚至是女性平时必须佩带的装饰品。到了清代,香包已成为爱情的信物。而在张奶奶看来,用自己亲手绣的香包送给心上人,远比今天送花、送巧克力,技术含量要高许多。

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在古代,五月又称“毒月”,是一年中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给孩子戴上内含各种香料的香包,用以驱避蚊虫和灾祸。比如,做个小猴子,猴儿降妖;做个长命锁,长命百岁;做个菱角,心灵手巧。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2)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3)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奶奶开始大量制作香包,让老伴拿出去卖。那段时间,成了她心中美好的一段回忆。

张奶奶说,那时候,老伴儿把香包卖完了,就回家来吃饭,吃完饭老伴儿就坐那儿数钱,特别高兴。

1995年,老伴儿突然离世,伤心的张奶奶干脆把绣香包当作了每天必做的一件事,穿针引线中排解心中的积郁。

香包是传统 是祝福 更是亲情的体现

如今,张奶奶的老花镜度数已经到了500度,认个针都有点费劲,但她还是在坚持。

张奶奶的外孙女张佳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姥姥做的长命锁,其实大家都不知道姥姥在做长命锁的时候,一边缝一边都会说,长命百岁长命百岁,这是一种祝福。

一个香包,就是一个祝福。不过,在张奶奶看来,再过半年她就88岁了。明年,还能不能继续做这个香包,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了让张奶奶的香包手艺后继有人,张奶奶的孙子外孙女通过微信、微博,发布了不少照片,张奶奶的故事甚至还被登上了报纸。

张奶奶的女儿王玉秋说,其实她们也在努力模仿母亲做,也很喜欢,但是母亲总觉得她们做的不合适,他们做完了母亲就拆,总是不满意。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4)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5)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6)

在张奶奶看来,可惜的其实不是她手中的这一点点手艺,而是大家对于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淡漠,对于香包背后所具备的亲情、感情的淡漠。

张奶奶说,现在的年轻人都重视情人节,端午节反而不在乎,送花没几天就死了,送这个香包,有长久的意思。

耳背,头老晃,孩子们说,老人真的已经老了。现在,张奶奶的重外孙女都已经五岁,她最喜欢的事,就是爬上床,陪着太姥姥做香包。在老人看来,会不会做什么香包不重要,一家人在一起欢聚一堂才是最终的目的。中国人嘛,就要过有中国传统习俗的节日,这是老人家的愿望。

除了吃粽子 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传统?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全国还有不少民俗传统,比如赛龙舟、插蒲艾、戴香包等等。

湖南:投放粽子给屈原飨食 举行民间龙舟赛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7)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湖南汨罗江是屈原投江之地,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沿江的人们都会在此处投放粽子给屈原飨食,还举行大型的民间龙舟赛。

北京:老北京人讲究吃五毒饼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8)

北京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老北京人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端午节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

山东: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

山东的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山西:端午到 戴香包

戳爷和香奶奶(守望87岁香包奶奶)(9)

山西民间传有“端午到,戴香包”的说法。母亲要在节前用碎布做成禽兽、花卉等各种形状的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传说可以防止病毒人身。端午节前,晋南地区旧俗要逮回一只蛤蟆保存。端午节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可以涂抹肿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晋北地区端午节,讲究寻觅“金鸡头”。

浙江:要“吃五黄”

农历五月,老杭州人称之为“五黄月”,在端午节这一天,杭州人必须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人称“吃五黄”。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与其他地方不同,嘉兴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源远流长的嘉兴端午龙舟竞渡,相传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湖北:晒水给小孩洗澡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

本期监制/宣明栋 主编/江平

编辑/王薇、黄元

一个香包,一份祝福,一份亲情。在传统中寻找节日的乐趣,端午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