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杜审言,不得不说杜预,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他,杜预主要生活在三国期间,并且是西晋灭吴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官职官评都很高,同时也是一个大学问家,尤其在经学和律学方面都颇有建树。而杜甫呢,则是杜审言的孙子,杜审言在诗歌方面对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杜甫一直以他这个爷爷为人生榜样。

谁在诗中写过杜审言(近体诗的重要旗手-杜审言)(1)

近体诗歌经过初唐四杰时代,已慢慢趋于成熟,而普遍认为基本定型就在杜审言和沈宋的时代,当然到了陈子昂振臂一呼,直接就到盛唐了,那是后话,我们后面会涉及。

许多朋友可能对杜审言还是比较陌生,也确是如此,因为我们学校生涯中课本是没有他的诗歌的,热爱诗歌的朋友自然是知道,杜审言和沈宋同朝为官,他们都是近体诗歌定型的重要推动者,(包括文章四友)或者说,近体诗歌成型基本就是在他们这个时候形成分水岭的,他们自然功不可没。杜审言比较擅长五律,篇幅居多,七言绝句也比较有特点,而五言诗其代表作是《登襄阳城》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我们这节就一起拜读一下,杜审言履历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说明的,不影响我们阅读他的诗歌,所以就在学习的时候夹带而过!

谁在诗中写过杜审言(近体诗的重要旗手-杜审言)(2)

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首诗是杜审言晚期被流放于途中的作品,杜审言早年也比较落魄,官运不好,后来突然开窍了,和沈宋一样攀附起了二张兄弟,就是武则天的小白脸,虽然后来好点,但是没几年武后退位,他们这帮人就开始被清算,好点的流放,不好的直接处死了,杜审言就是被流放到南方去了,这首诗是在襄阳逗留期间所作,形式简单,思想直白,无非借景抒情,感叹世事无常,岁月变迁,主要以情取胜,而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是另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首诗是他中年仕途不顺宦游时所做,具有近体诗成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体我们在学习中细聊。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是一首答酬诗,就是你给我写了一首诗,我再给你回一首,所以呢,诗名这个“和”字应该读四声,就是回应的意思。很可惜,陆丞给杜审言的诗我们现在是看不到了,只能知道大概是一起游玩之类的内容。好了,我们现在来逐句的欣赏下。

谁在诗中写过杜审言(近体诗的重要旗手-杜审言)(3)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这两句起笔就非常的有特点,“独有”和“偏惊”,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加重了语气,强调重点,第二就是均衡呼应,使两句诗整体非常平衡和顺畅,他说这里有一个宦游人,天下宦游人有很多,而这里独有就是特指作者自己,什么是“宦游人”,古代外放做官远行的人,就是宦游人,无诏不得回京,常年漂流在外,我们知道宋之问后来也被外贬南方,后来偷偷跑回京都,还写了那首《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所以宦游并不是今天潇洒的游玩,而往往伴随孤独寂寞和苦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就有“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第二句“偏惊物候新”,“偏惊”是特别惊奇或者重点关注的意思,他这个宦游人惊奇什么呢?原来是早春的万事万物的新景象,季节的变换是一个缓慢且不容易明显感知的一件事,不是一个明确的日子或者节气,我记得小时候在山上不经意偶然会发现嫩黄的迎春花开放,好奇它是什么时候开的,也以此才知道春天已经悄悄的来了,这就是“偏惊”。一件非常普通的事却在诗人笔下变得很美,这或许就是诗歌的魅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名句,上句说到“偏惊物候新”,那具体让诗人惊的是什么物候呢?原来是诗人看到天边红彤彤的云霞从大海里出来了,“海曙”就是太阳从海里出来的景象,经常人们去海边看日出,就是为了看红彤彤的太阳从仿佛从大海里出来的一样,这种景象非常美丽和奇幻。诗人也同样被这种情景所震撼吸引。下一句“梅柳渡江春”,这首诗是在晋陵写的,也就是现在大致的江苏常州地区,刚好是长江边上,所以这里的“江”也就是长江,那什么是“渡江春”,时间是早春,早春一般而言我们北方还很寒冷,而南方却已很暖和了,所以春天都是先从南方“渡江”到北方的,那诗人是凭什么知道春天已经渡江来了呢?那就是梅花和柳树,原来江北的春梅已悄然开放,柳树也已发芽,所以诗人才说春已渡江。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能够感受到诗歌里散发的美好和微妙的情意,许多人也很有文采,但却还是不会写诗,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事物细微的敏感发现,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感性和敏锐是诗人必不可少的特质。

谁在诗中写过杜审言(近体诗的重要旗手-杜审言)(4)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淑气”这里指春天温暖的气息,“淑”是美好的意思,我们常说淑女,就是气质美好的女子,天气渐渐暖和,致使黄莺鸟也活动的频繁了起来,我们要注意这个“催”字的妙处,黄鸟是被淑气所催,使得句子比较生动形象,假如换一个字,比如“唤”字,也可以,唤醒的意思,但就缺少了催字的被动的力量,好比你妈叫你起床吃饭,和你妈让你快点起床吃饭,是一个感觉。“晴光”就是春天的晴朗的日光,“绿蘋”是绿色的一种水草,这句的句法有点倒装,意思是说随着绿蘋的转动,绿蘋上的晴光也跟随着转动。晴光是不能转动绿蘋的,这两句的结构是不同的。通过这两句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近体诗的成熟,我们在学习王绩的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就能感受出不同,王绩这两句诗很美,很自然,没有用什么技巧,朴实无华,这正是初唐格律还没有成熟的原因,但到了沈宋这里,近体诗已经基本成熟,大家开始尝试多重不同的手法,运用上渐渐得心应手,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句子结构复杂,语言更加凝练,词藻华丽,也就是“工有余而后其它”,还记得我们在介绍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里就有“ 薄宵愧云浮,栖川怍渊沉”,那时候已经开始有尝试,但是非常少, 这也是格律诗歌成熟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到了盛唐时期尤甚!

谁在诗中写过杜审言(近体诗的重要旗手-杜审言)(5)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结尾诗人开始收笔,回到酬答上,忽然听到您之前歌唱的那首高古诗篇,让我想到了故乡,不禁泪水沾湿了手帕!因为古代诗歌许多都是配曲入唱的,比如诗经,所以常说酬唱诗歌,“古调”是高古之调,这里指陆丞给杜审言写的诗,内容应该也有思乡之意,所以才引发他的感慨。

这首诗就学习结束了,许多人对杜审言攀附二张和武后一事颇有微词,觉得他人品有问题,连带着他的诗歌也瞧不上,其实大可不必,首先杜审言和沈宋并不是一类人,其次我们是学习欣赏他的诗歌,又不是学习他的为人处世,正因为他在诗歌上的客观历史推动作用,我们更要以专业和审慎的态度去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