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兴起将使汽车产业原有的零部件体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全球汽车电动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汽车电动化
电动车的兴起将使汽车产业原有的零部件体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欧洲各国相继宣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后,大众、戴姆勒、宝马、保时捷、沃尔沃等国际车企手笔不凡的电动化战略纷至沓来。中国本土方面,上汽、北汽、吉利、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各具特色的电动车计划也已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扎根。
牵一发而动全身,主机厂战略转变直接导致了“核心三电”零部件产业的崛起,此外,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其零部件的趋势,甚至对如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材料、座椅等等传统零部件产品同样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产品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不完全统计显示,未来燃油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约50%份额将消失。
底特律汽车行业分析师艾肯伯格认为,到2030年,全球每年生产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力和轻度混动力的汽车将创造年产值2130亿美元的电池、发动机和电子工业市场。
而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2017年全球销售收入前十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3家来自德国。因此,德国同行的发展动向对中国竞争者来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上述背景下,博世、大陆集团等10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凭借对汽车产业规律的深入理解,强大的技术底蕴,以及雄厚的资本积累,已针对电动车,围绕技术革新、新品开发、产能扩张、市场储备等多维度进行了不容小觑的布局。
高工电动车对上述10家零部件企业电动化布局盘点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瞄准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合资建立电动车零部件公司、独立投建本土零部件工厂、加快中国工厂新产品开发上市力度……包括博世、大陆、舍弗勒、采埃孚等零部件巨头紧紧围绕中国这一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或加大资金投入,或与造车新势力企业“跑马圈地”提前占领市场等等,推出一系列的业务手段。
二、电动化业务独立运营。随着电动车零部件需求的扩大,不少企业宣布将该业务剥离出来,独立运营实现精细化的操作,以期快速推出电动化产品,提前占据市场份额。如,大陆集团宣布明年初,旗下动力总成部门将拆分为独立实体运营,并将于2019年中期上市。
三、与业界巨头联合布局成为新趋势。强如采埃孚、巴斯夫仍旧分别选择与与北汽、广汽等领域巨子合作能电动车项目,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将有效降低零部件巨头在新兴领域所面临的风险,足见国际零部件巨头布局电动化的稳健。
四、切入整车制造领域。凭借自身在深厚的技术储备,导入自身的电动化零部件,直接切入电动车整车制造领域。如,采埃孚收购了e.GO 40%股份共同生产纯电动车,其中合作车型的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技术和零部件均将由采埃孚提供。
五、重视电动车智能化。与燃油车领域不同,国际零部件企业在布局电动车市场时,已经注意到数字化交通服务,重视无人驾驶与车联网等。如博世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专注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大陆集团也相继与百度、英伟达等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发力汽车智能化。
1、博世集团:首个车用48V电池产业项目落户中国
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各项科技的集大成者——德国博世集团正在致力于持续推动业务转型成为智能交通服务供应商,并积极推进电动化布局。
今年2月,博世集团对外宣称放弃自制动力电池单元,采用外购方式。但在系统集成层面,博世还会加大研发生产的力度,将通过自身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来提供完整的电池系统。
同时,博世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该事业部将专注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进一步扩展现有服务组合,涵盖共享车辆、共享驾乘、以及为驾驶员打造的一系列互联服务。其中,博世收购了美国初创企业Splitting Fares Inc.(SPLT)用来提供的共享驾乘服务。
此外,博世集团还积极推进在华业务,其首个车用48V电池产业项目今年3月落户中国,博世无锡公司将成为未来博世集团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和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
并与中国造车新势力拜腾合作,为拜腾供应电动动力系统、制动和驾驶员辅导系统等,为后者未来的新能源车型提供全面支持。
在可预见的未来,博世会在全球汽车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大陆集团:2021年前投3亿欧元在华电动车技术开发
德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宣布,2019年初,旗下动力总成部门将拆分为独立实体运营。同时,该动力总成部门将于2019年中期上市。业内人士表示,大陆将动力总成业务单独运营,不仅有利于与其他企业结盟,更有利于招募资金用于投资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
高工电动车了解到,大陆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48V汽车电池系统、汽车出行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从2016年开始,大陆集团在中国重庆、芜湖等地相继建设了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工厂等项目,并宣布在2021年之前投入3亿欧元用于电动车技术开发。
今年7月,大陆集团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互联、出行服务、定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未来智能出行业务的发展。
今年3月,大陆集团还于与中国电池供应商成飞集成通过各自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生产48V汽车电池系统。
在智能网联方面,大陆集团相继与百度、英伟达等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发力汽车智能化。
3、采埃孚集团:2020年成为中国领先电驱动供应商之一
德国汽车变速器、主动与被动安全以及电驱系统制造商采埃孚集团不仅早在零部件电动化领域做了大量储备,甚至通过兼并购的方式直接切入整车制造领域。
今年7月,采埃孚宣布收购了整车制造商e.GO 40%的股份,并在德国亚琛建立了全新工厂,将与e.GO共同生产纯电动车。首辆纯电动车将于2019年下半年下线, 2021年将达1.5万辆。双方合作车型的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技术和零部件均将由采埃孚提供。
高工电动车发现,在进军整车制造前,采埃孚已在电动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储备。早在008年,采埃孚就成立了第一家乘用车电驱动设备工厂,随后采埃孚不断扩展其电驱动产品,除电机、混合动力变速器、变速器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元件之外,采埃孚还尝试打造了全电动装置。
2016年初,采埃孚宣布成立全新的电动技术事业部,并将旗下所有电驱动解决方案业务进行全面整合,产品范围涵盖从乘用车用混合动力系统到全电动车桥驱动系统的各个方面。
此外,采埃孚还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目标到2020年成为中国领先的电驱动供应商之一。
2017年4月,采埃孚上海工程中心二期项目投产,新中心设立了电动技术开发实验室和模型建造车间,新中心将设立电动技术开发实验室和模型建造车间,将成为仅次于德国总部的核心研发基地。
到2017年9月,采埃孚携手北汽集团子公司北京海纳川,协议成立电动车合资公司,宣布将为中国市场生产电动车零部件。并以此为切入口,采埃孚进一步强化了旗下产品在电动车领域的实际运用。
到2018年6月,采埃孚再推新能源新品,官方表示,公司已开发出用于前置前驱动力布局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eAMT。该款变速箱将公司旗下的电驱动系统(eVD)、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集成为一个系统的产品。
4、马勒:纯电动概念车MEET北京亮相
由马勒兄弟一手创建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马勒是世界最大的过滤器制造商之一,于2012年开始着手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并表示将不断研发全新的电驱产品,并逐渐提升其在销售额中的占比。
2017年马勒成功研发48V双电机驱动系统,并装配在一台以MEET命名的概念车上。在电驱动领域,马勒已具备丰富的产品线:功率电子装置、电子空调压缩机以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模块等等。
今年2月1日,马勒第三事业部负责人J rg Stratmann博士接管集团,目标是,加速剥离马勒现有的活塞、连杆和滤清等内燃机相关的产品线,全力推进高附加值的热管理、电驱动、功率电子等前沿业务。
不久后的5月,马勒在亮相了一款纯电动概念车MEET,新车集成了马勒多项动力总成和热管理节能技术,搭载两个48V驱动电机,可实现194公里的续航,基本满足了城市通勤的需求。
5、巴斯夫集团:通过锂电材料业务切入中国新能源市场
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全球最大的汽车塑料粒子、汽车涂料和汽车三元催化载体涂覆供应商之一。
为了顺应电动化发展潮流,巴斯夫正在加快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的进度,并计划在电动车大批量生产前推出满足续航里程需求的电池材料。
近年来,巴斯夫还瞄准亚洲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逐步通过锂电材料业务切入新能源市场,并先后与广汽研究院和小鹏汽车等车企合作。
为了缩短汽车新产品开发周期,巴斯夫集团大力发展3D打印技术,并在上海亚太创新园区设立了2个3D打印研发实验室,分别专注于基于激光烧结工艺的3D打印解决方案和先进的光敏聚合物系统材料。
11月17日,高工电动车曾报道,巴斯夫与广汽研究院共同打造的2U、2US、2ALL三款电动概念车首次亮相。据悉,从车内全面空气净化技术到座椅材料,再到塑料车身覆盖件以及电池材料,巴斯夫创新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师更好迎合驾乘人需求。
今年上半年,巴斯夫还与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用于电动技术的高性能材料产品,包括电池模块、驱动模块、电控模块及自动驾驶模块等,双方集中在整车车身、底盘NVH、动力及内外饰等多个应用部位相关材料的达成意向合作。
6、舍弗勒集团:2018年在上海安亭建立电驱研发中心
德国著名家族企业——舍弗勒集团将电驱技术定位为集团未来三大支柱之一。
今年4月,舍弗勒表示集团正在向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汽车领域作转型,并在3月正式推出了电动汽车业务部门,期望在2020年前实现电动车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超15%。
目前舍弗勒集团已获得全球不同汽车客户在新能源汽车传动轴以及混合动力模块等产品上的八个系列合同,这些合同的销售潜力超过10亿欧元。同时,舍弗勒集团也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汽车品牌进行定制的供应需求。
2017年初,舍弗勒在北美车展上亮相了其最新的“高性能48V”电驱后桥。2017年11月,舍弗勒全球首个P2混合动力模块在太仓工厂投产,该模块将率先装配在长安逸动新能源车上。
为了进一步凸显电驱动的重要性,2018年1月1日舍弗勒电驱业务单元正式成立。与德国同步,舍弗勒大中华区2018年也将在上海安亭建立一个全新的电驱研发中心,不断加强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目前舍弗勒在中国市场已获得大量电动和混动项目。
7、蒂森克虏伯集团:3亿欧元中国扩建生产基地
德国工业能源、钢铁及汽车零部件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电动转向系统闻名全球,该系统的首批用户是奔驰S级、宝马7系和捷豹路虎。目前,蒂森克虏伯集团奥尔森堡工厂每年为奥迪、宝马、大众、福特、保时捷和沃尔沃提供超过500万个凸轮轴。
今年9月27日,蒂森克虏伯集团发表声明称,计划将集团分拆为两家公司: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和蒂森克虏伯材料公司,前者将专注于工业及其相关产品,后者专注于材料业务。
据了解,以钢铁起家的蒂森克虏伯集团位于波鸿的电驱技术研发中心推出了新一代电机磁性钢带材料。该材料采用非常独到的冶金技术,较传统产品减少30%的磁滞损耗,提升了电机的性能并缩短电驱系统的研发时间。
此外,蒂森克虏伯集团还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其机械零部件技术业务部门在中国投资了3亿欧元扩建生产基地,目前在中国经营11家工厂,产品服务于全球汽车、建筑和风能等行业的客户。
8、海拉集团:携手北汽成立汽车电子合资企业
德国家族企业,著名汽车照明系统和电子部件制造商海拉集团2017年11月已为新款奥迪A8成功研发了矩阵LED 激光大灯目前正与保时捷合作开发最先进的高清液晶显示LCD大技术。
电子领域,海拉与采埃孚和英伟达等企业合作研发先进雷达和摄像头等驾驶辅助系统关键零部件及软件。
此外,海拉非常重视中国业务,去年8月,宣布将浦东川沙工厂扩建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电子部件制造基地;去年10月,海拉天津武清车灯工厂正式投产。
今年4月,海拉还与北汽集团子公司海纳川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电子控制单元、能源管理及驾驶辅助部件,工厂预计于2020年初开始批量生产, 首批产品是为北汽集团客户生产的各种电子控制单元。未来的产品系列将涵盖涉及能源管理及辅助驾驶方面的组件。
9、本特勒集团:2025年中国区业务占比30%
总部位于德国帕德博恩的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制造商本特勒集团汽车事业部下辖三大业务底盘与模块、车身结构和排气系统。
本特勒新CEO Ralf G ttel上任后,公司开始集中力量发展电动汽车底盘和车辆热管理业务。据悉,本特勒已在集团投建了全新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底盘生产线,并于巴伐利亚州的东部城市Schwandorf生产动力电池托盘。
此外,本特勒把中国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甚至要把整个价值链也放在中国,包括工程、研发、全球采购平台、模具制造以及设备制造等。2017年,本特勒汽车中国区业务约占其全球汽车业务的12%,而根据其目标,到2025年,这一占比将上升到30%。
2002年,本特勒与上海汇众在中国上海成立首家合资工厂,到目前本特勒在中国已有12家工厂投入运营。2018年我们准备在中国新增两家工厂,2019年也同样有两家新工厂会在中国开业。
据悉,2017年上海车展展出的本特勒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将很快实现量产。
10、博泽:未来5年在华投资5.75亿欧元
德国著名家族企业、汽车座椅、车门以及电机制造商博泽2017年全球销售额62.69亿欧,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区去年销售额超过90亿人民币,9年内增长3倍!
2017年6月,博泽与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亿组建合资公司东风博泽(武汉),是一家专业化汽车机电一体化系统及智能调节系统生产制造企业,太仓新厂即将投产。其产品主要服务神龙公司、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等整车企业以及东风格特拉克变速箱、武汉东环车身系统有限公司、东风李尔汽车座椅、北京顺恒达汽车部件等。
此外,博泽新总裁Kurt Sauernheimer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在华投资5.75亿欧。未来增长最大的一块是将是电力驱动系统业务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博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也颇有建树,其智能有机复合板材深受德系汽车制造商奔驰、宝马、大众的青睐。
本文源自高工电动车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