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

亲爱的读者们,我想向各位问一个问题:中国大陆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是哪里?

上海?广州?深圳?……抑或,香港?台北?

都不是。答案是——天津。

天津地铁在1976年1月试运营,比国内很多人熟悉的香港原地铁系统的第一条线路开通(1979)早了足足3年(然而香港不属于大陆地区啊喂……)。而到了1993年,上海地铁开通,成为大陆地区第3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嗯,那,欧洲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又是哪里?提示,欧洲可是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大几百平方公里。

巴黎?柏林?莫斯科?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好吧,有人曾经甚至给我回答过“纽约”、“东京”这种根本就在地球另一端的答案。

是的,正如标题那样,真的,就是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2)

按照历史学家们的记载,现在匈牙利首都这里,起初是凯尔特人的聚居地,后被罗马人夺取。起初,这里被罗马人叫做“Aquincum”,并兴建了诸如公共浴场、神殿、道路之类的地方,就像在罗马城里一样。

现代匈牙利人认为,他们的祖先随着匈人等民族一起经历“民族大迁徙”,来到了欧洲。一路上,他们烧杀抢掠,什么事都做过。一直到了公元9世纪(现代考据认为是公元895年左右),到了多瑙河流域的开阔地带。当时的马扎尔人领袖阿尔帕德大公(Árpád)非常喜欢这块肥沃的土地,下令让他的子民就定居于喀尔巴阡山脉以西的这片地方,休养生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虽然有马扎尔人部族选择继续西进攻打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或其他民族的地盘,但最后因各种原因,大部分人最终就这样留在喀尔巴阡盆地,逐渐形成了匈牙利国家。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3)

后人制作的阿尔帕德大公雕像

而就在匈奴入侵西欧的时候,相传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在此构筑了一座城池。在他死后,三子布达【Buda,或称“Bleda”】夺取了这座城池的控制权,这座城就是所谓的“古布达”【Óbuda】。后面的阿尔帕德大公可谓是“继承”了匈奴人的伟大传统。

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万一世【István;即是“斯蒂芬”的匈牙利语写法】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并且获得教宗思维二世加冕,正式成为首任匈牙利国王。1015年,圣斯蒂芬教堂(又称“马加什教堂”)建成:据说1686年圣母在此显灵,吓退了奥斯曼土耳其入侵者。然后,在不晚于1148年,匈牙利人又在多瑙河的对岸(左岸)建立了佩斯城。

1241年,蒙古人兵临城下,古布达城被夷为平地。1248年,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IV.Béla】在古布达南面的山上筑起要塞(即今天的“城堡山”),并以此为基础重建新的布达城。后来,随着当地人口逐渐恢复,有人开始重新开发古布达地区。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4)

欧洲中世纪史书《纽伦堡编年史》中的布达城插图。

虽然后来匈牙利地区先后被波兰、奥斯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统治,但布达与佩斯的双子城关系,加上后来复苏的古布达,多瑙河的这段,注定要成为成为匈牙利民族、或者说是马扎尔人的新摇篮。经历1848年那席卷欧洲、但却普遍失败的大革命后,1867年,原奥地利帝国终于承认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的权威,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史称“1867年民族和解”。1872年,帝国正式认可布达和佩斯两城的合并,定新的布达佩斯为帝国下辖的匈牙利王国首府。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5)

现收藏于匈牙利国会大厦的圣斯蒂芬王冠。

奥匈和解以后,帝国重新进入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布达佩斯作为多瑙河上的重要贸易节点和帝国的工业重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为缓解佩斯地区的地面交通压力,19世纪70年代初,当局从佩斯的市中心往东北的城市公园方向开辟了一条笔直的大道,取名为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以纪念民族和解的功臣、时任帝国外交部长、匈牙利前首相久拉·安德拉什【Gyula Andrássy;注意,这里用的是西式的先名后姓写法】。此外,1870年,匈牙利议会也通过了一个建设地铁的计划。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6)

1875年的安德拉什大街一景。按照图中的两驾马车一般不到2米的宽度来推算,估计有15米左右的宽度,折合今天双向6车道上下。现在的安街结构为中央双向4车道主路 行道树绿化隔离带 两侧各1车道辅路,即所谓的“林荫路”——Boulevald。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90年代初,匈牙利当局着手筹备“马扎尔人定居千年庆典”。对于布达佩斯的民众来说,这个持续1年的嘉年华,没有比城市公园更理想的举办地点了:古罗马的温泉浴场,中世纪的贵族园林,气势磅礴的英雄广场,广受欢迎的动物园,冬天溜冰、夏天赛艇的大池塘……简直就是19世纪的迪士尼乐园。

然而,当局也在这里看到问题了。佩斯的道路格局是典型的圆弧 放射线。从佩斯的中心城区、或者对岸的布达去往城市公园,最方便的通道无疑是沿着安德拉什大街这条放射线往东北方向走。这样一来,就算宽阔得能并排走8辆马车,也早晚会因为游人众多而陷入崩溃。建设大运力(以当时而言)公共交通刻不容缓。

毫无疑问,在当年,有轨电车是承担城市内部压力的最佳工具:运力大,速度快。而伦敦那种把郊区通勤铁路往市中心修建的思路虽然是好,蒸汽机带来的废气、噪音和运营成本问题,当年还没法很好解决。至于纽约那种高架地铁,当时在旧世界还不算有名。

早在1866年,布达佩斯已经开通了公共有轨马车。次年,使用电力驱动的米轨电车线路开通。相当特别的是,由于当局认为架空电缆并不美观,于是承担电车建设工程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就把电缆“架”在地上,形成一种特殊的上接触式第三轨供电系统。这种“布达佩斯式”第三轨供电有轨电车,能防雨、防尘,但不防冰雪,更不防践踏,因此并不安全,不适合在车水马龙的市区主干道上使用。

当然,上面说了这么多,不过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本质上,就是那群当权的,觉得在高贵、优雅、华丽的大街上,行驶着这么粗鄙的铁皮箱子,太低俗、不雅、丑陋了。其实更早之前,佩斯公共有轨马车公司【PKVT。布达佩斯有轨电车公司BKVT前身之一】就已经提出过修建马车轨道了,只是被一口回绝了。有见及此,轨道交通工程师们很懂事,提出了把有轨电车“摁”下地的方案。这样一来方便大家出行,二来不伤大人您的双眼,岂不美哉?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7)

当时的效果图,电车就这样埋在马路下面。

新方案由当时垄断了市内公共交通的布达佩斯有轨电车公司,和垄断了市郊列车服务的布达佩斯城市列车公司【BVVV】联合提出,很快获得通过。于是,1894年8月7日,工程承包商罗伯特·云施【Róbert Wünsch,当时匈牙利的一个大资本家】与西门子&哈尔斯科公司【Siemens & Halske AG】组织了2000多名工人,大兴土木。

地下化有轨电车——或者叫“千年地下铁路”【Millenniumi Földalatti Vasút】——设有11站,全长3.7公里,靠左行车。线路从佩斯城传统核心地带的吉泽拉广场【Gizella tér;现在叫“弗洛斯马提广场” Vörösmarty tér】出发,穿过戴阿克·费伦茨广场【Deák Ferenc tér 】后,一路沿着安德拉什大街往东北方向进发;在安德拉什大街另一头的英雄广场附近出地面,进入城市公园,并沿着大池塘的西北岸绕经动物园门前,最终到达喷水浴场、也就是现在的塞切尼温泉浴场旁。除了位于城市公园内的两站为地面站以外,其余9站都是采用明挖法建造的浅埋站。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8)

位于现在弗洛斯马提广场【Vörösmarty tér】的工地。前面比较宽的位置应该是车站所在处。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9)

位于安德拉什大街的工地。应该是在挖行车隧道。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0)

位于八角广场的一处施工点。这是整个项目最大的难点所在:看到画面里这条很粗的管子了吗?这是埋在大环路【Nagykörút】下的排污管道。地铁必须小心翼翼地在上方通过。当年的地铁施工,哪有现代的诸如“管线迁移”之类的一系列前期工作?

1896年5月2日,在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的亲自剪彩下,帝国、乃至欧洲大陆的第一条地下铁路——布达佩斯弗朗茨·约瑟夫地下铁路【Ferenc József Földalatti Villamos Vasút Rt.】——正式开通。此时,巴黎地铁第一期工程计划才刚通过审批没到一个月;柏林地铁则要再过5个月才开始动工。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1)

1896年刚开通时的布达佩斯地铁1号线线路图。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站名并不完全与现在一致,而且右上角的地铁“M”字图标是2014年的新版Logo。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2)

地面段。后面是英雄广场与千年纪念碑。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3)

线路开通初期采用西门子研发、匈牙利生产的列车,使用350V架空电缆供电。首批列车一共20列,前10列由BKVT出资,后10列则是BVVV。其中,20号列车为皇室御用。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4)

1996年,为庆祝地铁开通一百周年,当局翻新了一列第一代列车,作线上动态展示。这列翻新车偶尔会参与一些交通局与民众互动的活动。比如2003年9月20日,一些在问答游戏中获胜的幸运儿就被选中搭乘这列古董电车,巡游全线。

图片来源:HamPage: The Milleneum Subway Line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5)

几乎所有车站都是侧式车站,两侧的站台并不连通,而且出入口都是相互独立的。唯一例外的是作为换乘站的戴阿克·费伦茨广场。

如图,这是弗洛斯马提广场站往墨西哥大街站方向的出入口。如果在路面上看到一个出入口就进去的话,搞不好就坐反方向了。照片由 pascal19961114 提供。

1923年,布达佩斯地铁开始第一次升级改造。1930年,工程完成,供电系统升压到550V直流,另外全线轨道被重新铺设。此外,列车的车门由原来的单叶门,改成双叶,以加快上落效率。

20世纪50年代,红色匈牙利上台。当局计划建设真正的、达到当时世界主流技术的地铁系统。按照规划,新的地铁2、3号线将在戴阿克·费伦茨广场交汇。受制于出入口与车站的位置以及容量问题,当时的戴阿克·费伦茨广场站并不适合改造成地铁换乘枢纽。于是,当局在原来的车站西边大概40米远的位置建造了一个新的同名车站,让1号线改道至此。

1975年,旧的戴阿克·费伦茨广场站的一侧站台被改造为地铁博物馆,陈列了2列第一代列车,以及一些列车模型、车票、信号机等等。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6)

现在的戴阿克·费伦茨广场站往墨西哥大街方向的站台。画面远处的楼梯是换乘通道的楼梯口。照片由 pascal19961114 提供。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7)

换乘通道上的三岔路口。直走往3号线,前面转左是1号线,身后是2号线。照片由 pascal19961114 提供。

然而,受制于国家财政压力,在1号线改道后,深埋暗挖、穿过多瑙河的地铁2号线工程并未能立即开始。一直到了1970年4月2日,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布达佩斯地铁2号线才正式开通。

在2号线延长段、3号线首期开工的同时,古老的1号线即将迎来第二次现代化改造。1973年,在经过改造以后,“千年地铁”原地面段两站(动物园站、喷水温泉站)关闭。同年12月30日,新的穿越城市公园的地下段启用,包括位于原喷水温泉站附近的塞切尼浴场站【Széchenyi fürdő】和公园以外、匈牙利环路【Hungária körgyűrű】另一边的墨西哥大街站【Mexikói út】。此外,设在墨西哥大街的新车辆段也投入运作。改造完以后,线路改成与地铁2号线一致的靠右行车,运营长度增加至4.4公里,车站数量则保持11个不变。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8)

现时的地铁1号线线路图。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19)

墨西哥大街站。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20)

1973年,随着现代化改造而投入服务的新式3节列车的模型,陈列于布达佩斯地铁博物馆。同期,19世纪起投入服务的旧车终于彻底退役。遗憾的是,1975年的时候,原来的“皇家专列”被毁,没有保留下来。图片来源:HamPage: The Milleneum Subway Line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21)

70年代的这批列车在1996年起陆续开始翻新。比较有趣的是,车厢内的这些吊环是由真正的牛皮制成。照片由 pascal19961114 提供。

2003年,地铁1号线又一次进行全面翻新。这也是该线路进入第二个一百年后的第一次翻新。

在伴随着匈牙利民众和各国访客走过整整两个甲子的之后,走入第三个甲子之年的“千年地铁”,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让我们耐心期待吧。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22)

2014年3月28日,戴阿克·费伦茨广场站一如既往地水泄不通。照片由 pascal19961114 提供。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23)

次日,2014年3月29日,地铁4号线开通。图为莫里茨·日格蒙德环岛站【Móricz Zsigmond körtér】。照片由 pascal19961114 提供。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24)

维基百科上的布达佩斯地铁(M线)及通勤铁路(H线)全图

原因很简单。布达佩斯地铁作为先驱者,固然没有“承前”可言,但却也没有“启后”。

布达佩斯地铁在第1条线路开通后,过了70几年才有第二条线路。几十年的停滞,让她只能长期停留在时间长河里,连冠冕变得都黯淡无光了。而且,2、3号线都是苏联技术,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亮点,更没有自主性。一直到刚开通了2年的4号线,才是匈牙利自行设计、建造的。缺乏来自本土自主的轨交系统技术,就注定只能成为外国某些大型国际咨询、设计、建造团队的广告招牌而已。

何况,莫斯科地铁师承伦敦、巴黎、柏林,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门派;北京、上海、广州在早期自己闭门造车、后来又接受海外机构点拨后,渐渐凝聚出自己的智慧结晶,并且往国内外“输出革命”了。然而布达佩斯,什么都没有…………没有,除了贴自己的牌子造外国设计的列车以外。

这样一来,布达佩斯又如何跟欧洲几大老牌地铁系统放在一起,齐驱并驾呢?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哎。

=====================================================

本文没有额外标注的图片,出自中文、英文和匈牙利语维基百科。

部分图片是由地铁族论坛网友 pascal19961114 在以下帖子里发布并允许本人使用,在此表示万分感谢:布達佩斯公共交通 。

部分内容参考自此文:The Milleneum Subway Line of Budapest: Past and present meet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欧陆风云美利坚合众国(地铁里的欧陆风云)(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