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草莽英雄遍地。西楚霸王项羽,在陈胜吴广开头的农民起义中,积聚了军事力量,有了与大秦抗衡的资本。

然而,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项羽却不敌刘邦,败走乌江。一败涂地后,项羽因为无颜以见江东父老,而无奈选择乌江自刎。

当年的项羽为什么乌江自刎(为什么说项羽的悲剧性格)(1)

自刎之前,项羽发出了一声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奈若何?!

意思是说,虽然我项羽力能扛鼎,但是败就败在时运不齐、天意如此。

项羽以强敌弱,反胜为败,真的是天意如此吗?还是性格决定命运?

仔细分析他与刘邦的每一次征战,不难发现,与其说这是天意使然,不如说这是他作茧自缚、咎由自取。甚至可以说,一口好牌被项羽妥妥的打烂。

颜先森认为,项羽的失败,其在性格方面的三个致命弱点,要背一口大锅。

一是高傲自大、不听人言。

鸿门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项羽没有听信谋臣范增的建议,除掉刘邦,而是心慈手软、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所以才有后来刘邦反败为胜、将项羽逼上绝路的悲剧。

二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大家都知道项羽坑杀秦军30万、火烧阿房宫的故事。

攻占了秦朝的都城后,项羽本来可以占据战略要地、号令天下。谁知项羽却转身就想带着那一点金银财宝回老家,还说什么富贵不归故乡,犹如衣锦夜行等等。

当年的项羽为什么乌江自刎(为什么说项羽的悲剧性格)(2)

也就是说,项羽鼠目寸光,盯住的目标只是停留在为先祖报仇、一雪前耻。对宏图伟业既没有应有的长远眼光,也没有鸿鹄之志向。所以即便打下了江山,也分分钟拱手相让,因为刘邦根本不给他衣锦还乡的机会。

三、心胸狭隘、优柔寡断。

说回项羽坑杀秦军30万这件事,也给人一种项羽性格十分复杂、矛盾之感。

在鸿门宴上,当断不断,项羽的妇人之仁,让刘邦有机会逃生。而且,每次打完胜仗,项羽也要将满城百姓杀死屠城,展现的却是毫无人性、残暴至极的一面。

甚至在几十万秦军投降后,项羽依然选择活埋处置。这一方面说明其性格有着双面性、矛盾性。另一方面,项羽杀害百姓、活埋投降士兵,也是丢掉民心的愚蠢之举,更是政治错误。

正所谓得名心者得天下,项羽的失败,不仅归结于其自高自大,狂妄至极,更归结于其性格中存在心胸狭隘、优柔寡断的成分。

关于项羽,最经典的作品莫过于《霸王别姬》,西楚霸王对虞姬的个人情感,着实感人。即便在其四面楚歌之际,项羽依然对虞姬有着深情厚意,甚至至死也念念不忘。

当年的项羽为什么乌江自刎(为什么说项羽的悲剧性格)(3)

但是他对所爱之人的真情实感,却与项羽对其它并无骨肉之情的士兵、百姓的冷漠、残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项羽给给人一种性格多变、人格缺失之感。

坊间很多人说,如果用九型人格来判断项羽与刘邦,项羽应该属于八号人格。而这种人格的人,有着这样的世界观:世界充满了局限性,生命的保障在于避免局限。因为他们也不断试图体验生命,拥有更多。

而在注意力方面,这种人格的人,也倾向于多元化选择、多样化信息,因此也在行为动作上,表现出逃避烦恼、痛苦和焦虑,尝试新鲜、计划多变、全面正向的多项特征。

对比之下,刘邦属于九型人格中的七号:享乐主义者,也有一种说法叫管理者。这种人格的人,则认为世界原本公平,但被强权者破坏了。因此,他们期待掌控全局,担当权威,从而拯救这个世界。

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权力和控制,保持这个世界公正、公平之上。因此,也在行为特点上,表现出的是强大、主持公平,直截了当,冲动仗义,掌控局面的一面。

你认同这样的分析吗?你更像刘邦还是像项羽呢?

戳开底部的九型人格测试题,可以为你揭秘!

性格识人方法论,帮你学会性格识人术,甚至知晓一个人的过去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