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1)

­ 位于晋江市中心的五店市传统街区和现代建筑(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一座县城,因砥砺奋进而沧桑巨变,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耀眼篇章。

­ 一种经验,因高瞻远瞩而历久弥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要路标。

­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年,同志提出“晋江经验”16年。

­ “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规模经济 外向型经济 特色产业 山海协作 服务型政府”“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晋江经验”成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也印证了拼搏奋斗的无穷力量和累累收获。

­ 回溯“晋江经验”的形成过程,一条线索清晰可见:改革开放的天时,凭海临风的地利,爱拼会赢的人和,汇聚起晋江“由农到工、从贫到富、由弱到强”跨越的澎湃力量。

­ 从“高产穷县”到“全国十强”:小县城拥抱大时代,草根经济韧性生长

­ 晋江,一座因改革开放迎来新生和巨变的闽南县城。

­ 2001年,晋江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翻了七番之多,平均三年翻一番,等于每三年就在已有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福建第一”“全国十强”的惊人跨越。一时间,“晋江速度”“晋江奇迹”在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 “晋江经验”的总结,正是对于晋江特色道路与发展规律的寻根溯源。

­ 在福建工作期间,同志始终高度关注晋江发展,6年中7次深入晋江,进基层、下企业、访农村。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撰文总结晋江发展成就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

­ ——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

­ ——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放眼国内外改革发展大势,探究独特的闽南地理人文环境,把握政府、市场与企业多方关系,“晋江经验”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县域样本晋江发展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典型性。

­ 晋江,地处福建泉州,三面环海。

­ 囿于人多地少、海防前线的县情,加上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改革开放前,晋江还是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一部分人连温饱都不可得。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宛如一声春雷,让神州大地江河解冻、万物复苏,晋江奇迹由此播下了种子。

­ 深受短缺经济之苦,又背靠海外华侨资源,彼时的晋江,一大批有志气、有拼劲、肯吃苦的农村“能人”怀着摆脱贫困的初始梦想,毅然决然“洗脚上田”、勇闯新路,晋江迎来了草根工业崛起。

­ 出生于1935年的劲霸男装创始人洪肇明,家里有10个兄弟姐妹,直到30岁还没成婚,一大家子人挤在4间破木板房里。人多地少资源贫乏,长期担任村支书的洪肇明看得明白:只有经商办企业才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 让洪肇明“做梦都不敢想”的是,变化竟如此天翻地覆:放下锄头拿起裁剪刀,把家里门板卸下来当第一张“裁床”,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劲霸公司已经拥有了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300多名工人,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

­ 祖籍晋江青阳镇莲屿村的华侨庄垂贤,当年是菲律宾的“铁索大王”。深感于乡亲们日子艰难,老庄每次返乡都要办一件善事:在路边支上几口大锅,炖上红烧肉,煮好白米饭,凡是路过乡亲都可以放开肚皮吃个饱。

­ 老乡们吃得开心,老庄却觉得心酸:几顿饱饭只解一时之饥,发家致富还须长远之计。1984年,由庄垂贤投资的“晋江青阳莲屿华侨塑料厂”挂牌成立,成为晋江第一批“三资”企业。而仅仅10年之后,晋江“三资”企业接近千家,总产值超过80亿元。

­ 回望来路,品味蹚过的种种“风风雨雨”,更见思变之迫切、改革之勇毅。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晋江就出台了“五个允许”: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随行就市、允许供销人员按供销额提取业务费,点燃了乡村工业化的“星星之火”。

­ 在全国最大的运动鞋产业集群所在地陈埭镇,镇里的会议室至今陈列着一面锦旗,1984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上书七个大字“乡镇企业一枝花”。其时,陈埭工农业年产值就超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亿元乡镇。

­ 发展前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 1985年, “晋江假药案”震惊全国,起步不久、势头正高的晋江民营企业面临严峻考验,遍布全国各地的晋江“产销大军”一时间连住店都成问题。

­ 痛定思痛,重新出发。晋江人由此树立“诚信是金、诚信是命”的信条,以超前的眼光提出“质量立市”和“品牌立市”战略,整合“小、散、乱、杂”的草根业态,在追求市场做大的同时坚持质量做好、企业做强、品牌打响。

­ 一路先行的晋江总是比别人更早触及矛盾,更早碰到难关,也总是勇于闯关,一往无前。

­ 正如闽南当地俗语所言,“贫瘠的土地可能长不好庄稼,但却能长出金子。”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始终是泉州、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县域之一。

­ 晋江的特色发展之路是什么?上世纪90年代,学界专家总结了著名的“晋江模式”——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而放眼全国,当“晋江模式”开始崭露头角,珠三角、苏南、温州等地,也都在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 实践是思想之源,思想之光指引实践。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2)

­ 工程机械在福建晋江陆地港将集装箱装车(2017年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从日新月异的“晋江速度”到“三为主、一共同”的“晋江模式”,再到“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的“晋江经验”,既立足晋江看晋江,更跳出晋江看晋江;既总结过往成败得失,更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既指明晋江发展的先导和指导意义,更激励晋江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2017年,晋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1.5亿元,一县占到了福建全省经济总量1/16左右。从百亿元级企业到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从制造基地走向品牌之都、体育之城……“晋江经验”提出以来的16年里,晋江“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县域经济实力持续位居“全省第一”和“全国十强”,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中小城市建设的样板。

­ 福建泉州市委书记康涛说,“晋江经验”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精髓,“六个始终坚持”的重要启示,体现了对当年改革开放大时代与泉州、福建率先发展意志相结合的战略把握,“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指明了后发赶超地区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战略转型的阳关大道。

­ 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一路走来我们深深感到,“晋江经验”是推动晋江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和致胜法宝,指引着晋江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 从“爱拼会赢”到全面发展:以接力奋斗踩准时代鼓点,以改革创新攻克前行难关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3)

­ 恒安集团CEO许连捷在接受媒体采访(2017年3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2017年初,一张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不小的震动:身家百亿的恒安集团CEO许连捷在机场候机厅吃泡面。照片背后,是这位65岁的“闽南民企先驱”放弃“退休”,再度出山。

­ 许连捷13岁开始“提篮小卖”,这位至今喜爱吃地瓜稀饭的晋江“创一代”这样解释自己的复出:“恒安的销售一度下滑,作为企业创始人,义不容辞要和大家共渡难关。我重返一线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百年千亿恒安的发展蓝图。”

­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首晋江几乎人人会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浓缩了晋江人最为宝贵的人生信条。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4)

­ 老人在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散步(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对于晋江人的拼搏精神和成功密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精辟概括:它就是内涵于广大晋江侨属中的蕴蓄深厚的拓外传统和强烈要求改变贫穷现状的致富愿望。在他看来,这是晋江经济中“最生动、最活跃、最本质的东西”。

­ 在福建省内,素有“睡不着的晋江人”之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晋江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一直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附加值最薄的传统制造业领域摸爬滚打,“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逆境求生、遇挫不弃成为晋江人的鲜明特质。

­ 晋江人的“拼”,首先是一种坚持,对实业、本业、主业的坚持。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5)

­ 在位于晋江市的柒牌时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建示范车间,工人在做工间操(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6)

­ 在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前右)在引导市民办理业务(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专注于一双鞋、一片纸、一颗糖、一把伞……以民生产品制造为主的实体经济是晋江产业的根基。多年来,面对外部市场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考验,面对脱实向虚的“热钱”“快钱”等诱惑,晋江企业家们心无旁骛,践行着“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的理想追求。

­ 安踏的故事正是如此。1980年,晋江农民丁和木卖掉所有值钱的家当,凑得1000块钱从家庭作坊开始创业。1991年,安踏公司成立,寓意生产的鞋子“穿着很安全,能够踏踏实实走路”。

­ 1995年,丁和木退居二线,其子丁世忠接班,安踏也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安心创业,踏实做人”。从拉着600双鞋子闯荡北京到造就如今市值千亿港元的民族品牌,丁世忠和他的安踏始终坚持“单聚焦”战略,对“一双鞋”精益求精。

­ 晋江人的“拼”,更体现在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 在晋江企业发展史上,曾有两次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改革创新尝试:上市潮与品牌潮。正是这两股推力,极大促进了晋江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让“晋江制造”脱胎换骨、赢得先机。

­ 1998年,恒安公司在香港上市,带动了晋江民营企业上市热潮。晋江市顺势而为,专门成立“上市办”,引导企业改制上市,形成资本市场“晋江板块”,迄今,晋江拥有46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

­ 如今,晋江已形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超千亿元和食品饮料等5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2件、中国名牌产品13项。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7)

­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一位客商在了解安踏运动鞋(2017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8)

­ 工人在位于晋江市的安踏集团生产车间内工作(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改革创新,既要传承成功经验,更要解答新的时代命题。

­ 传统产业如何推陈出新?高成本环境下如何宜业宜居?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一路走来,“晋江经验”不断与时俱进,不断知难而进,从最初单一的经济发展,拓展到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等全面发展。

­ ——产业转型提档升级。

­ 在晋江洪山文化创意园,耸立着一头半身肌肉、半身机械的犀牛雕塑,成为了“晋江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既厚植传统、更拥抱时尚,为制造业输入设计、智能、文化创意等新鲜元素,推动二产与三产融合发展。

­ ——城乡面貌改天换地。

­ 农村工业化早早兴盛,也留下了城市化滞后的发展短板。直面痛点,晋江秉承“为民建城、为民管城、为民创城”理念,以“全市一城、城乡一体”的布局推进城市建设,改变“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特大镇”旧貌,致力打造“让本地人留恋、让外地人向往”的中小城市样板。

­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 “待遇均等化、保障全覆盖”“来了都是晋江人,晋江都是一家人”“城里乡村一个样、新老晋江人一个样”……这些在本地流行的口号,也正是“打工族”罗树生作为“新晋江人”的真实感受。

­ 从“晋江经验”到“泉州现象”:沿海带动山区、先富带动后富、一域带动全局

­ 晋江在泉州,经验共创造。

­ 令人感奋的是,“晋江经验”不仅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发展,在空间上更是走出一县范围,成为影响更为广泛的实践参照和思想资源。

­ 近水楼台先得月,泉州市成为“晋江经验”的首要实践者和推行者,因为县域经济繁荣、产业特色鲜明、民企名企众多而被誉为“泉州现象”。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9)

­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印度的客商在安踏展位前留影(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石狮的服装,德化的陶瓷,南安的水暖卫浴,惠安的石雕、建筑,安溪的茶叶、藤铁工艺……多年来,“晋江经验”经由福建省、泉州市持续推动的县域经济发展、山海协作等战略,通过产业链分工、产供销合作等,迅速向周边县域扩散,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县为主、多县分布、成龙配套”的格局。

­ 近年来,针对传统制造业资源约束趋紧、同质化竞争、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泉州市从“数控一代”入手、从产业生态圈入手、从金融生态入手,推进传统产能“全流程优化、全链条协同、全要素整合”,打造搬不走的优势和行业领先的竞争力。

­ 走进恒安集团新型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看不到一般工厂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设备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生产智能化以后,次品率从原来的3%降到1%,而用工人数却大大减少。用工最多的包装环节,过去20人现在只需要5人,仓储环节使用机器运货搬货,已经基本不需要搬运工。

­ 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晋华集成电路产业园、中科生物植物工厂……近年来,泉州以结构调整、产业提升“两条腿”走路,不仅“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还致力“外源引进”,妥善“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统筹重大生产力布局,走出了产业低端的困境。

­ 康涛说,泉州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推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绝不是把实体经济搞虚了、搞少了,而是要引导广大企业家坚守实业初心,追求更大梦想,敢于向新兴产业领域跨越,敢于与世界一流企业竞高低,敢于担当服务社会责任,把企业发展、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 从小企业、轻工业为主,加快迈向大企业、现代集群;从乡村工业化、重点镇、中心镇到城市大规模扩容、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城市双修”国家试点……泉州的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连续19年保持福建省首位;同时,“晋江经验”加快复制推广,全市有5个县域进入全国百强县。

­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存在差距。作为福建县域经济领头羊,晋江始终坚持走沿海带动山区、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发展之路。

­ 走进位于闽西山区的晋江(长汀)工业园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运货车辆往来不息。这片规划面积1.5万亩的园区6年前挂牌,由晋江提供资金、技术、招商资源支持,重点发展高端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目前,园区共落户企业25家,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吸纳3000多人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326人。

­ 长汀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2012年,福建省确定晋江与长汀对口帮扶,在项目、资源、机制上加大对接、深度融合。长汀先后派出2批16名干部赴晋江学习取经;在2017年福建县(市)经济实力榜单中,晋江继续位居十强之首,而长汀则跻身十佳之列。

­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的竞相迸发,地方优势产业的成长壮大,为泉州和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在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晋江经验”这一宝贵财富也不断开枝散叶,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留下更多足迹。

­ 2007年,晋江商人陈德启花15分钟做出决定,用2亿元签下宁夏贺兰山东麓的10万亩戈壁滩。10多年来,他先后斥资16亿元在一片不毛之地上种下500多万棵葡萄树,让5万多亩荒滩得到开发,帮助3000多名当地群众实现就业。

­ 晋江人素有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传统。在富起来以后,这种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社会事业发展,晋江人留下了众多扶危济困、热心奉献的榜样。

­ 24年前,晋江顺应企业家和群众呼声,通过多方努力争取,获批建设晋江机场。面对资金急缺的情况,晋江企业发出捐款倡议书,短短半年多时间,上亿元捐款从市里、国内、海外汇聚而来……晋江机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捐献比重最高的机场。

­ 16年前,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晋江市慈善总会成立。截至今年4月底,该会已累计募集善款达到30.22亿元,投入善款16.2亿元用于各类慈善工程,以及定向投入卫生、教育、养老等领域,受助困难群众近17万人次。“不比财富比捐款、不比阔气比名气”在晋江企业家群体中蔚然成风。

­ “人口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禀赋不占优、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晋江市委组织部部长吴忠刘感慨地说, “小晋江”与“大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晋江经验”成于晋江,也完全可为其它地方学习、借鉴。

­ 从“闽南晋江”到“世界晋江”: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强自信逐梦国际舞台

­ 今年5月9日,非洲摩洛哥马拉喀什体育馆内,晋江接过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旗帜,《爱拼才会赢》的旋律在千里之外的国际赛场上响起。

­ 在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申办过程中,晋江以“爱拼敢赢”的精神一路闯关,成为共和国历史上首个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县级市。

­ 从晋江籍华侨漂洋过海“讨生活”到晋江产品走遍全球“找市场”;从乘势“一带一路”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到“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惠民”的体育城市打造,晋江的开发开放跨越历史沧桑,道路越走越宽。

­ “不是要做中国的耐克,而是要做世界的安踏。”在今年4月的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豪迈宣言。

爱拼才会赢正能量文案(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10)

­ 在位于晋江市的盼盼食品集团,工作人员在清点一批准备出口海外的薯片产品(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 百宏越南项目、恒安俄罗斯新公司、盼盼海外研发中心……在扩大开放中,晋江企业坚定步伐“走出去”,既选择要素成本优势区域,也瞄准欧美目标市场。

­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晋江企业日益凸显品质优势和品牌力量,逐渐摆脱“草根、低端、低附加值”等既往印象,成为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生动见证。

­ 开放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也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更高的品质要求——产业如此,城市亦然。进入新时代,追逐新梦想,晋江重新标注自身定位: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

­ 刘文儒说,国际化的程度并不在于城市的大小,而在于城市的品质和魅力。“晋江经验因改革开放而成就,晋江的未来也在于持续改革开放,更大程度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

­ 产业是城市的支撑,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国际化的产业和项目,一向敢闯敢试的晋江人这一次把目光瞄向了信息工业的“粮食”——集成电路。

­ 2016年7月16日,福建晋华存储器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在晋江开工。该项目总规划占地594亩,一期投资370亿元,已纳入国家“十三五”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重大项目清单。

­ 晋江市长张文贤说:“对于晋江人来说,不论是过去的鞋片、布片、纸片、薯片,还是今天的芯片,只要专心去做片片皆可出彩。”

­ 以“芯”为媒,晋江市更进一步,在晋华项目所在地新塘街道打造特色“芯”小镇,致力于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配套建设田园风光项目,带动集中连片的闽南传统古村落改造提升。

­ 既要“国际范”,也要“闽南味”。在晋江人看来,这是充满创意和建设性的“混搭”:实现传统一产、二产、三产转型升级、互融互通和功能互补,达到“1 1 1>3”的效果。

­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谈到晋江新一轮发展最紧迫的工作任务,晋江党政领导总是把人才列为第一选项。

­ 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福建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福建约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福泉2016年选择到晋江创业。拥有填补国内空白的专利技术,又是各地争抢的海归博士,为何选择小城晋江?曾福泉给出了三条理由:与新材料产业运用无缝对接的制造业基础、便利的国家级检测机构和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

­ 同志在总结“晋江经验”时提出:“政府对经济工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虚位’和‘不到位’”。在晋江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政企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晋江市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自身“领路人、推车手、服务员”的角色定位。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过程中,晋江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生产力,视作城市关键“品质”之一。

­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四办”理念;完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梳理公布“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清单1149项。

­ 一江晋水东流去,耕破云山几万重。

­ 在遥远的年代,中原移民为躲避战乱一路跋山涉水,在远离故土千里之外的闽南沿海开辟出一片新家园。千百年来,晋江人一直咀嚼着“人稠山谷瘠”的生存之艰,为改变命运而拼搏闯荡。

­ 实践证明,唯有改革开放才让这片土地拔节生长,书写出时代传奇。不变的山海,见证历史的巨变。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新的改革起点。改革不止步,奋斗无穷期。“晋江经验”既是历史荣耀的光环,更是未来前行的坐标。(新华社记者刘亢、何雨欣、项开来、涂洪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