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杯首战面对韩国,中国队6名U23首发,里皮的魄力显而易见。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自然而然的场面被动,整个上半场除了韦世豪的那粒进球,几乎成为两队半场攻防演练。关键时刻,颜骏凌站了出来,凭借他在门线前的高接低挡,中国队成功在中场休息前,将比分差距维持在1球,为下半场的反扑埋下伏笔。对上港1号来说,他的稳定表现,也证明了里皮的眼光。

“我们一直在互相呼应”

东亚杯首战,站在中国队对面的,是老对手韩国。与中国队不同,韩国队的阵容中,虽然没有诸如孙兴慜这样的旅欧球员,但包括金信煜、李在成、廉基勋等老中青三代单单国脚系数在列,就经验和国家队征战次数来说,韩国队的平均水准,无疑在中国队之上。

颜骏凌国足40强赛(颜骏凌看淡国足一门之争)(1)

反观中国队,6名U23球员首发,除了进球的韦世豪,大多数都集中在了中后场,后腰何超、后防线从右至左邓涵文、刘奕鸣、高准翼,唯一的例外是郑铮,但他在此之前同样离开国足阵容许久。如此一来,倒是给了身后的颜骏凌不小考验:“压力确实有一点,毕竟大家平时一起训练和比赛的机会少一些,一上来面对这样的比赛,对手实力也比较强,肯定会有困难,但好在我们都克服过来了。”颜骏凌说。外界眼中,作为门将的他,在比赛中奉献了多次堪称世界级扑救,尤其是上半场在移动过程中,封堵出廉基勋的那次头球攻门最为关键,但是在小颜自己看来,球队最终的赛果才是最重要的:“那个球距离比较近,作为我来说,就是尽量去扑。今天大家发挥都很不错,比赛中我们也一直在互相呼应,效果应该说还行。”作为门将,颜骏凌不仅需要面对对手射门,还要适应和习惯身前这群年轻的“新”队友们的习惯,90分钟过后,他的嗓子都有些哑,但好在这一切没有白费。

赛后,外界如往常一样,为此战有精彩发挥的小颜送上各种“褒奖”,这其实不是小颜第一次得到这种待遇了,自始至终,他都显得很冷静:“守门员这个位置,确实比较特殊,外界的声音不会去关注太多。作为我来说,还是尽可能做好自己,帮助到球队,不去辜负信任和支持我的人,同时也把握好每场比赛吧。”此次东亚杯,国足招入了颜骏凌、王大雷和石笑天三名门将,而曾诚则和冯潇霆、郑智等人一样并未入选,一方面是因为老队员需要更多休息,另一方面,也给了其他人表现机会,从现阶段来看,颜骏凌的发挥让人感到放心。

“国门”压力并不小

算上与韩国队一战,这已经是2017赛季结束后,颜骏凌为国足出战的第三场比赛了,东亚杯之前的两场热身赛上,小颜在同塞尔维亚和哥伦比亚的比赛中都首发出场,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外界关于国门交替的话题,就已经开始有所讨论,当然对颜骏凌自己而言,他压根没去想那么多。

“作为我来说,主要还是做好自己。”从上个赛季开始至今,每每遇到类似的话题,小颜大多都选择了回避,事实也确实如此,外界眼中的各种比较,在包括他在内的这群从业人当中,往往会成为彼此理解。“守门员这个位置竞争确实比较激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几年大家发挥也都比较稳定。”一个月前在重庆领取赛季“最佳门将”奖项时,颜骏凌这样说道。除了他之外,王大雷、张鹭等今年当选的呼声都很高,但论扑救成功率以及整体稳定性,小颜当选算是实至名归。私下里,他也承认,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颜骏凌国足40强赛(颜骏凌看淡国足一门之争)(2)

事实上,早在2015年,当时进入国足视野的颜骏凌就已经有望染指“最佳门将”,不过当时上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他在内,整支球队都还需要时间积累,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颜骏凌的资质和天赋,还是被里皮以及国足教练组发掘出来。2016年的12强赛时,小颜就为国足披挂上阵,业内有声音称,“银狐”对其的身体条件和年龄优势颇为看好,而这些也早早成为外界将其定性为“未来国门一号”的基础。

“其实不光我,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所能做到最好,当然,这样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提高,会是一件好事。”相比于其他位置,国足近几年在门将位置上的用人总容易受到关注,从曾诚、王大雷、顾超到颜骏凌,每个人都获得了一定的机会,要想完全把握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以首战对阵韩国队为例,身为国门,1991年出生的他反而比身前一众队友要“老”,压力和责任自然就落到他的身上:“不去想那么多吧,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为国家队出场有压力有责任,但这些都应该是动力,努力踢好每场比赛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