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以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便独领风骚。

5月份,比亚迪的销量达到11.4万辆,同比增长159.5%,是3月份首次单月破10万以来,连续第3个月保持10W 。而且横向对比其他国内竞争对手,“蔚小理”带上长城、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之和,都远不及比亚迪。比亚迪“新能源一哥”的位置,当之无愧。

比亚迪电池续航(为何比亚迪拒绝跟风)(1)

不过,面对比亚迪的鹤立鸡群,竞争对手们打算“出奇制胜”,纷纷绑定了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推出了续航1000km纯电动车。反观比亚迪,至今推出的所有新能源车型中,纯电续航主要集中在700公里左右。

那么推不出1000km续航的纯电车,是比亚迪在续航方面落后了,还是另有考量?

一、难以填补的里程焦虑

自从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以来,无论是能耗成本,还是起步速度等诸多方面,都让消费者感受到了“真香定律”,但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依然不能说全面取代传统燃油车,关键原因在于其自身的某些局限性。而在所有问题中,续航里程最为关键。

虽然新能源汽车纯电续航已经轻松可达700公里,完全满足市内交通的需要。而且,传统锂电池在寒冷季节续航里程打折的问题已有大幅改善。但与燃油车随处加油,加油即走相比,续航依旧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心中的“意难平”。

面对弥漫的“里程焦虑”,诸多国产车企纷纷放大招,比如蔚来ET7、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智己L7等推出的“1000公里超长续航里程”车型。反观国产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却在1000公里续航这条路上走得很矜持。

面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叫板,比亚迪是怂了么,还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有所考量?

比亚迪电池续航(为何比亚迪拒绝跟风)(2)

二、比亚迪实现千公里续航:小菜一碟

首先一个问题,纯电动汽车实现1000公里续航真的很难吗?

对于比亚迪来说,并不难。

1995年,比亚迪以为手机和玩具配备的镍镉电池起家,2000年左右在锂电池领域又击败日本松下,拿下了世界第一。如今其推出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又是与宁德时代、韩国LG化学比肩的新能源汽车主流的动力电池。

而提高动力电池的续航,无非是提高电池密度、增加电池体积,以及升级电池管理系统即可。目前比亚迪推出的汉、海豹等部分车型续航里程能够达到700公里,而且比亚迪在5月份又推出了对标宁德时代CTP的电池管理系统CTB,这也就意味着,想在原本基础上再增加300公里的续航,并非难事。

比亚迪电池续航(为何比亚迪拒绝跟风)(3)

其次,目前推出“千公里续航车型”的几家车企,都属于组装车企,并没有自主研发、生产电池的能力,所用的高性能动力电池也是采购而来。

买的续航能力算核心技术么?或者说,其他车企买得到的“核心技术”,比亚迪就买不到么?

总而言之,1000公里的续航,还真不是比亚迪做不到。那为什么比亚迪不去做呢?

三、对千公里续航兴趣不大

从比亚迪的开发节奏来看,没急着推出1000公里的车型,主要有3点原因:

第一、兴趣不大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比亚迪一直是两条腿走路,既有以海豹和元等为代表的纯电动车,也有以唐和汉等为代表的插混车。

其中比亚迪的插混车不仅消除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还能够表现出极低的油耗,大大降低出行成本。而比亚迪纯电动车的续航也能满足基本的城市出行和长途。

比亚迪电池续航(为何比亚迪拒绝跟风)(4)

因此和同样没有推出1000公里车型的特斯拉一样,第一梯队的新能源车企没有靠这个赚噱头。

第二、安全性考量

通过增加电池密度和体积而提升上来的续航里程,必然增加汽车的整车重量。

相比于售价30万内、续航715公里、整车重2.1吨的比亚迪汉EV2022版,新推出的千公里续航的新能源车,他们的整车重量要高出200多公斤,随之带来还有40万的较高售价,以及更高的维修保养成本。

但续航里程的增加绝不应该仅仅是电池密度和体积的提升,还需要在安全性、电池寿命、功率密度等方面加以协调和保障。如果以牺牲安全性等性能为代价换来的高续航,那只会让消费者更加焦虑。

比亚迪电池续航(为何比亚迪拒绝跟风)(5)

第三、早有技术储备

其实比亚迪面对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早已开发了基于e平台3.0的千公里续航纯电技术,预计未来在比亚迪ocean­X这款车型上将首次应用,但依然是在保证汽车安全性,以及电池使用寿命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

四、结语

总之,如今部分车企贸然推出千公里续航车型,妄图以此挑战比亚迪,坦白讲,这就如同当年一些安卓手机企图增大电池待机时间,以此挑战苹果一样。

不求精进自己的核心技术,反倒用别人的零部件支撑自己的门面,不过是舍本逐末罢了,根本不能成为行业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