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瓶茅台的故事
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城市微小说原创,任何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权必究!
作者:陈永先
编辑:轻舞飞扬
01
唐局长特别嗜好喝茅台,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担任局长这些年,凡找他办事的人都会给他奉上茅台,日积月累,他家的地窖里全是茅台酒,恰似一个不大不小的存酒库。
但唐局长的酒量并不很大,眼瞅着越来越多的茅台酒,除了毎天必喝外,日常聊天中,他与夫人便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能不能想办法把茅台酒变成现金呢?
突然有一天,夫妻俩在闲聊中说到,既然找办事的人都要去买茅台,为什么不把自家的茅台卖给到家窜门的人呢?
于是他们便与所居小区门口的超市老板,唐局长的小舅子商量,将自家的两瓶茅台放在超市收银台的显著位置,期待有人能够购买。
果不其然,还很凑效,茅台酒刚刚放置的第一天,就被一名找唐局长办事的人买走了。很快这两瓶茅台便又匆匆忙忙地回到了唐局长的家中。
02
待打发走到访客人后,唐局长和夫人看了看两瓶茅台,的确是自家放到门口超市的那两瓶。因而两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随即其夫人便又将这两瓶茅台送回到了门口的超市,拿了刚才卖出的酒款屁颠屁颠儿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凡到唐局长家窜门,请求帮忙的人员,只要带上的是唐局长所居小区门口超市的茅台,凡所托之事就能十拿九稳,转眼就会妥妥地办成。
否则,相托事宜就会拖上三四五六七天,甚至十天半月不等。慢慢地,相托办事的人们便发现和领悟了这一奥妙;并且还有意无意地相互转告,妥妥地成了有滋有味的心照不宣。
自从唐局长和夫人依靠自家门口小舅子的超市捣腾起这两瓶茅台后,明显给小舅子的买卖增加了负担。
因为后来为稳妥起见,从唐局长家取回茅台的任务便交给了自己的小舅子。
一段时间后,其小舅子便建议多拿些茅台放到超市,以免来回折腾得太繁琐;但姐夫则告诉小舅子,家中就这两瓶。并且姐姐也在一旁帮腔说,为了点零花钱,你姐夫都舍不得喝了。
于是小舅子只得苦笑着说,自己勤跑着点就是了。很显然,唐局长一家明摆着不想让小舅子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茅台。
现实中,装穷是当今许多官员的拿手好戏。再者,这样做,显然比较稳妥和保险。谁都知道唐局长早已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
真人不露相,官员多高招。
03
就这样,这两瓶茅台酒便义无反顾地承担了周而复始的买卖和助力快速办事的使命。春去秋来,随着唐局长帮忙办事效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瓶茅台反复周转的步伐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快和增速。
有时,两瓶茅台前脚刚走,不一会工夫,后脚便又回到了超市。
有好事者曾初略地统计过,这两瓶茅台有时一天只少要在超市和唐局长家中跑上五、六趟。特别是碰上性急心切者,干脆就在超市门口候着,待这两瓶茅台重返超市门口的当儿,他便一手提货,一手把钱迅速支付给收银员。
星移斗转,这一见怪不怪的现实生活一直持续了好些年。直到唐局长快要退休的那一年,功不可没的两瓶茅台似乎才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后来,据说,自唐局长离职退休那天开始,这两瓶茅台便在超市收银台显著的位置一动不动了。
- 作者简介 -
陈永先,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邵阳人,历任原北京军区38集团军警卫调整连战士、文书、班长,原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学员,原一一三师工兵营筑城连排长,一一三师司令部军务科代职参谋,38集团军警卫调整连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连长,38集团军司令部副营、正营、副团职参谋和政治协理员,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委常委、人民武装部部长,上校军衔。
先后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获各类通令表彰若干。曾受到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参加油装一号、首都防空、科技大练兵比武、50周年国庆大阅兵、反应急作战准备、攻坚-2006、北部边境巡哨封控等重大军事活动和军事演习等任务,多次受到军地双方领导赞誉和肯定。
转业地方工作后,多次参加全国精准扶贫和中央环保督察等任务,曾被授予"精准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个人爱好文学、摄影、旅游、运动等,曾有零星诗歌、散文、小说、新闻、浅论、睿语等文字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和网络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