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权主义学派,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秦至清为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权主义学派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权主义学派,作者为李振宏,于2013年第4期在《文史哲》上发表。《文史哲》,山东大学主办,该刊为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在学术界影响很大。

王权主义历史观是一种方法论,是解读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分析工具。王权主义学派是刘泽华学派的进一步概括,而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来介绍王权主义学派。作者认为学派成立对学术进步有莫大促进作用,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工具。而王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政治权利支配社会,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全文从三个层面来阐述:刘泽华的学术思想,以刘泽华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王权学派的成立。刘泽华,1935-2018,河北石家庄人,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其学术思想第一点:王权主义的中国历史观。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权主义学派的形成,是刘泽华王权主义理论影响的结果。

刘泽华为文革之后率先举起了清理极左史学的旗帜,引领学术潮流。他的王权主义思想萌芽于1979年发表的《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一文,认为是国家权力最终成为秦统一的根本原因。到1981年,刘泽华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明确的“君主专制帝国是政治支配经济的产物”观点。之后几年,刘泽华关注点在中国地主阶级的形成及构成问题上,政治权利支配社会思想更加明晰,他在《从春秋战国封建主的形成看政治的决定作用》提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封建地主的成员主要是通过政治方式发展起来的”。

在1988年《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一书中,刘泽华已将政治权利作为他观察中国古代社会一切问题的主要视角,于是,政治权利支配社会便上升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思想。在1986年的时候,刘泽华便提出“王权主义”的概念,用之表述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或主题。到1998年,刘泽华在《王权主义:中国文化的历史定位》一文中,认为王权对一切历史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王权主义”概念重于从表述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术语演变成为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核心本质的理论抽象,成为如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一样的表示社会属性的理论术语。

在2008年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之思路》,刘泽华对自己的王权主义理论做了自我总结,但李振宏则倾向认为,刘泽华所讲的王权主义,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形态概念,或者说是一种历史观。王权主义即是社会的运行机制,也是社会的存在形态,更是社会存在的中枢和基础,是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属性和本质的理论抽象。

刘泽华的学术思想第二点:解读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特指的“阴阳组合结构”说。刘泽华认为,中国政治思想史命题,往往都是一个组合式的存在,很少有将一个单一命题作无限制的推演,而任何一个命题也都必有一个相对应的命题来对之限定或修正。刘泽华《王权主义的刚柔结构与政治意识》一文,认为王权主义内在构成呈一种刚柔二元结构。刚是指王权主义的绝对性而言,柔指的是王权主义的内在调节机制。之后,将其统一命名为“阴阳组合结构”。“阴阳组合结构”中的辅命题是对主命题的矫正和缓冲,是为修复主命题的脆性而提出的,而其本质属性,是属于主命题的附属物。

刘泽华的学术思想第三点: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整体擘画。传统的政治思想史,主要是研究各种不同的额阶级结构,政治集团,思想流派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国家、政权的影响。而刘泽华则拓宽了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倡导和发起政治哲学、政治文化、政治文明、政治思维方式、思想与社会互动等等。而这些研究无不围绕一个中心,就是揭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王权主义本质。

刘泽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带学生方式,培育一一个阵容可观的学术群体,主要代表有张分田、葛荃、张荣明、林存光等。

张分田,1948年生,河北辛集人,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其古代统治思想研究主要有,提出“尊君—罪君”文化范式说,认为罪君是以尊君为依归,揭示民本思想的本质属性,其并非独立的思想范畴,而仅仅是中国古代王权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并大力提倡“重建中国思想史知识体系”。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上,强调三个统一:历史与逻辑统一(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其思想体系和思维逻辑),思想与社会统一(不能脱离社会背景,尤其是当时的社会普遍意识),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内容而任意演绎)。

葛荃,1953年生,安徽芜湖人,现任教于山东大学。其政治文化研究,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根本特点归结为“政治本位”,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结构总结为:君权至上,父权至尊,伦常神圣。君权至上为核心,决定着儒家文化的理性机制思维和价值选择的主导方向,父权至尊是君权至上的社会保障,为维护君权提供社会和心理基础,伦常神圣则居间沟通调停,使君父之间形成价值互补。对于道统与君统本质关系考察,认为道统代表理性,君统代表权力。“道高于君”是对高度集中的王权的一种适当的调节,从根本上说,它构成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肯定性因素。

张荣明,1956生于天津,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其关于古代政治宗教研究,认为中国上古时期,政治制度与宗教制度高度契合。其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并论证“政治宗教”,即通过国家力量打造一种政治信仰,造成全社会对君权合法性的无条件认同。政治宗教实际上是统治者便于意识形态控制而自我神圣化的产物,也是王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其后提出儒学国教说,引起诸多非议。

林存光,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其关于政治思想史研究,集中在儒家政治观方面,提出“文化政治学”来概括儒家政治理念。在儒家看来,政治的合法性即来源于政治人或权力主体的道德魅力。儒家从理论上孕育,培植了古代中国人将政治置于道德领域的政治思维习惯,并由此构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人本传统。关于古典政治哲学,对比中西,认为古希腊是以制度为中心来寻找思维路向,中国则是以主体为中心。以主体为中心来思考很寻求解决客观世界问题的出路和办法,的确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根本性质。所以,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一个有限个体塑造成一个无限的政治主体。

李振宏认为,以刘泽华为主的学术群体已经构成一个学派,因为他们坚守共同的历史观,即王权主义历史观,由此带来的共同的学术立场,即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批判态度,与新儒家的严重分歧并批判之。共同的历史观和学术立场所决定的共同的问题意识与话语体系,他们重大选题几乎都集中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研究,都在论证中国古代思想的王权主义性质。并具备共同的学术宗旨,即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这篇文章很长,共25页,反复阅读近三个小时,阅读难度一般。李振宏老师的文章,通俗易懂,感情充沛而又犀利深刻,读起来欲罢不能。全文主要围绕王权主义学派展开,内在逻辑非常明确,学派创始人及其思想演变→学术群体及其传承→学派成立。文中“人类文明史早已证明,只有权力才能制约权力。”对我很有触动,意味着经济、思想、舆论等对权力的制约是有限的,只能以军事对军事,以政治对政治,以思想对思想。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彻底的斗争手段了。

我收获很多,对于王权主义学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传承主体均有初步理解。其中的很多思想,极易引起我的共鸣,如政治本位,阴阳合和结构等,在之前的读书及社会生活中,就隐约有这种体悟,只是朦胧不成体系,无法宣之于口。待王权主义思想已揭示,顿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喜极而泣,只感觉天涯何处无知己?对于传统文化,忽然有点迷茫,现在小孩子自小读三百千,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识字认字,其中内蕴的道德说教到底学不学,认不认?还有对于王权主义思想本身,或者说是对于君主专制,到底采取何种态度,将其视之为与现代民主对立的封建糟粕,是否妥当?能否从正面来讴歌君主专制,这是否触碰红线?等等,看论文的时候脑中疑惑一个接着一个,权且记下来,留待以后。

记于平顶山家 2022.6.5 2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