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淳化县游玩的时候就已听到麟游县的大名了,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命运竟然把这两个相隔百公里的山区小县城联系在了一起。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

首先,它们均是渭河谷地城市群北上进入山区的前哨县城,凤翔、岐山和扶风拱卫起了麟游县,礼泉、泾阳和三原拱卫着北部的淳化县。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

再者,这两个县治的兴起均是源于皇家的避暑山庄,淳化的是“汉甘泉宫”,麟游的是“仁寿宫”(唐时叫九成宫)。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3)

在岐山和扶风的节目中,我讲到了那里曾经是周人祖先的部落。相传在商朝时,从邰率领族人沿漆水进入麟游建杜林邑,后来公刘又从杜水迁移到豳(今彬县)。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4)

传到古公亶父的时候,又返回杜水修养生息,然后南迁至周原,定都歧阳(今岐山),宝鸡西北部的县城由此盘活。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5)

结束了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文帝统一了全国,隋开国皇帝杨坚见汉长安城已凋残日久,残破不堪。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6)

登基后,便在东南龙首山方向(今西安市龙首村)建立新的都城,易名为大兴城,它也是之后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的前身。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7)

与唐长安城的命运相互呼应的是,隋文帝还在麟游修建了一座异常华丽的避暑离宫,定名为仁寿宫,甚至在杨坚统治时期的晚期(601-604年)的年号就是采用了该宫的名字。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8)

前面我讲到了很多因皇帝赐年号而得名的县城,这是一件值得夸耀千年的喜事,而像麟游这样是年号起源地的,这可是第一遭。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9)

仁寿宫始建于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是由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督工,历时两年有余建成。为了呵护这座宫殿的生态环境与维护皇家的权威,隋文帝下令该宫方圆百里之内不得砍柴放牧和狩猎。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0)

隋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在此离奇去世,庙号高祖,隋炀帝也于仁寿宫继位。之后才过了不到20年,隋朝就灭亡了。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1)

我们知道,隋朝与唐朝有着太多的渊源,北周、隋与唐的君主可以说都是自家人。唐朝不仅沿用了隋朝的大兴城,而且还将仁寿宫纳入了囊中,并于李世民时期进行了修缮和扩建,扩建之后改名成了“九成宫”。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2)

在古代,人们把“高”的极限称为“九霄”或是“九重天”,“九”字蕴含着“极限”的含义,九成宫就是借助了“九层”这个词,意指其高大。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3)

九重宫为隋唐两朝重要的离宫别墅,是皇帝接见外国使臣,决定对外战争等国家大事的重要场所,这与淳化汉甘泉宫的职能非常相似,也可以说这两个宫与汉、唐长安城一道,贯穿着我国最繁盛的汉、唐两朝,在我国的史学界拥有者极高的地位。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4)

在九成宫里,存有一块由一代明君李世民题额,一代明相魏徵(征)撰文,一代书坛巨匠欧阳询书丹的《九成宫醴泉铭碑》。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5)

因这三位大家的参与,此碑也被誉为“三绝碑”,而其最令人称绝的,当属欧阳询的书法艺术了。《九成宫醴泉铭碑》是欧阳询的代表作,被誉为楷书之宗。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6)

碑刻因皇上寻找水源的故事而立,因魏征借事谏言而名,因欧阳询的楷书而传颂,可谓是唐代先人留给后世的瑰宝。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7)

可惜的是,存放这块石碑的九成宫却没有遗留下来。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4月23日的夜晚,一场大雨导致山洪暴发,由于宫殿刚好位于河谷之中,洪水带来的万顷泥土将其连带着麟游古县,被深深地埋藏在了地下。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8)

其实,早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之后,九成宫的附近就已允许民众居住了。隋义宁元年,传说由一只美丽的凤凰栖落于仁寿宫,隋恭帝下诏,在仁寿宫地域设置凤栖郡。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19)

第二年春天,又见宫内银光闪闪,众人见一只白色的麒麟降临于宫中信步游走。据民间传说描述,麒麟在活到1500年之后才会变得通体洁白,白色的麒麟无疑为神中之神,乃至高无上的祥瑞。隋恭帝随即下诏将凤栖郡改名成了麟游郡,所以“麟游”所享的皇恩浩荡可比即兴赐个年号要高级多了。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0)

1997年,麟游县决定以麒麟作为县徽,铸铜麒麟一尊,置于县城东西大街什字。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1)

如今该铜麒麟已迁至青莲山广场,东西大街十字的麒麟也换成了一尊玉麒麟。这两只麒麟加上仁寿宫巨型毛笔上的那一只,外加步行板桥两端汉白玉护栏上的石狮,麟游县如今可谓充满了麒麟的元素,这倒与南边凤翔区“以凤为尊” 的城市文化非常相似。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2)

讲了这么多麟游的趣事,是时候把这座县城的总体样貌概括一下了。麟游县坐落在一个呈T字形的河谷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东区、西区和南区。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3)

这三片城区交汇的地方就是我前面讲到的九重宫,可见这座宫殿在麟游不只是个旅游景点,更是供民众闲暇时间出来踏青的城市中心。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4)

当然了,将九重宫作为县城的中心在古代自然是不现实的,这会影响到皇家宫殿的肃穆与威严。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5)

古代的麟游县位于九重宫以东五里远的缓坡上,名为“童山老城”,它始建于公元632年,直到1969年才因为新县城的建设而退出历史舞台。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6)

由于明清时期的土质城墙依然存在,这座古城即使在山顶也很容易被发现。如果把这座城称为古城的话,1969年之后开发的新麟游县我且称它为老城。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7)

老城的主街位于漆水河的北岸,东西南北大街在白麒麟的柱子处相交,一旁的麟游影剧院料想应该是当时最热闹的地方。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8)

由于传统影院经营模式的凋敝,在漆河南岸新开发的青莲山迅速吸引了民众的目光,也难怪后来将十字街的铜麒麟搬到了这里。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29)

从梯道步行上山,山上除了一座庙宇和观景台外,一朵由绿柱托起的青莲格外地显眼。清新淡雅的莲花有着叫人息气凝神的作用,可谁曾想过,这里在隋唐时期曾为皇帝卫戍部队的驻地。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30)

唐高宗李治和唐代大诗人王维都曾登临过此山,高歌吟诵着眼前宏伟的宫阙与秀美的河山。眼前的景象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麟游县,一座仅有着几万人的小城独享着隋唐皇家园林带来的丰厚旅游遗产,人均GDP是宝鸡全域最高,想想也是蛮令人羡慕的。

隋唐郡县地图(一个人口只有七万的小县城书写了半部隋唐史)(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