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遗嘱中留下的一句“革命尚未成功”,时至今日依然是我们勉励自己的口头语。然而,孙中山另一份家庭遗嘱的内容,却鲜为人知。在这份遗嘱中,孙中山留下了自己全部的家产:一间上海的住宅,一些的衣物,还有一些书籍,而这些家产全部遗留给了她的爱妻宋庆龄。

孙中山先生的另一份遗嘱,不仅是自己一生清廉的写照,更是他和宋庆龄二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象征。那么,两位年龄相差二十七岁的男女,是如何走到一起,共同写就了上世纪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1)

(孙中山和宋庆龄)

千金纵身一跃,成为民国第一“国母”

1915年,追随孙中山二十余年的宋嘉澍,心急火燎地登上前往日本东京的轮船,只为阻止一场孙中山的婚礼。但是,当他抵达日本东京时,却发现自己已姗姗来迟。他对这场婚礼的新郎官孙中山撕心裂肺地说:“我可以给你钱,给你枪,资助你去革命,唯独不能是我的女儿。”而宋嘉澍的女儿,正是后来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2)

(宋庆龄)

为什么宋嘉澍会反对孙中山和自己女儿的这一门婚事?不仅因为孙中山早在此之前,就已有一名卢姓的原配夫人,而且他和宋庆龄之间的年龄,相差了整整二十七岁。更为重要的是,宋嘉澍和孙中山一起从事革命多年,更深知流亡岁月的风雨飘摇。这对于一名爱惜女儿的父亲而言,女儿这样的意外出嫁显然是他无法接受的现实。

但是,对于宋庆龄来说,嫁给孙中山却是她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而他们之间故事的开始,或许要源自于宋庆龄自己在美国学校里写下的一篇演讲词:宋庆龄出生于一个经商的家庭,因此思想开明的父亲便将她自少年时就送往了美国的贞卫斯理安学院就读。虽然和祖国相隔千山万水,但宋庆龄的心中,却依然挂念着中华大地的一举一动:她怜悯自己故土受苦受难的百姓,更好奇那个在年少时,就和父亲一起奔波忙碌,声称自己可以挽救中国的神秘人。

直到1912年的2月12日,身在美国的宋庆龄终于眺望到了东方穹顶上的一缕曙光,而那个声称可以给中国带来光明的人,他的名字也因为这一日清朝皇帝的退位,而被世人所知晓:孙中山。故乡清帝退位,革命成功的消息,也让远在美国的宋庆龄感到兴奋不已,于是她便即兴写下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她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将推翻中国千年帝制的孙中山称为“四万万人的解放者”。在这一年,宋美龄只有19岁,而她这篇对未曾谋面英雄的赞美,或许也正是少女内心悸动的开始。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3)

(宋庆龄毕业照)

但更令这名十九岁的少女后来未曾料想的是,在她写下这篇文章后的第二年,她便被从事革命的父亲带到了日本,接替自己的大姐宋蔼龄去调任一个人的秘书,而这个人也正是宋庆龄此前文章中大加赞美,却未曾谋面过的孙中山。她不敢相信,自己昔日里心中的偶像,就如同梦境一般走在了自己的面前。在和孙中山一同并肩工作的过程中,她逐渐对孙中山由敬仰衍生了爱慕之情。

而少女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变化,却都被自己的父亲宋嘉澍看在了眼里。在意识到自己女儿和孙中山之间感情微妙的变化后,宋嘉澍便连忙将远在日本的女儿带回了上海,并软禁了起来,要求她不得与孙中山再见面,这让宋庆龄一度陷入到了苦恼之中:虽然自己的父亲为人开明,但和自己年龄相差二十七岁的爱情,恐怕放到现在也少有人支持。唯一能够了解宋庆龄所思所想,并对这段感情表示赞同的,是后来嫁给蒋介石的宋美龄。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4)

(宋家三姐妹)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父亲软禁已久的宋庆龄终等来了获取自由的契机。她不顾危险,向楼下纵身一跃,逃出了宋家的庭院。而跳出金丝笼的她,在那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去东京,和孙中山结婚。

“中国可以没有宋庆龄,但不能没有孙中山”

于是,身上带着轻伤的宋庆龄,连夜漂洋过海赶到了日本东京,和孙中山当即举行婚礼。而后知后觉的父亲宋嘉澍在慌忙赶到日本之后,发现一切都为时已晚,而相处二十余年的好友,也在此和孙中山决裂。

或许,对孙中山而言迎娶宋庆龄是一件让自己终生都感到幸福的事,但当时宋嘉澍与自己的决裂,却无疑让革命的事业雪上加霜:在辛亥革命成功后,清帝溥仪虽然退位,但革命的果实却最终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在他和宋庆龄结婚的同一年,袁世凯更是公然复辟,让君主专制的邪火在中华大地上再次死灰复燃,而高呼“敢为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孙中山,也在那时成为了袁世凯心头最大的一颗眼中钉。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5)

但是,孙中山深知纵便那时的中国对自己是龙潭虎穴,自己也要欣然前往,如果对袁世凯听之任之,那么辛亥革命辛苦积累的成果,将有被彻底颠覆的风险。而深知孙中山此番返国之行凶险万分的宋庆龄,也当仁不让地表示:“我愿和你一起回去。”就这样,二人于1916年5月,冒着被行刺的风险,从日本返渡回了上海。在上海的住所里,孙中山撰写的《第二次讨袁宣言》彻底点燃了全国对袁世凯的怒火,而云南讨伐袁世凯的蔡锷、唐继尧军也势如破竹,这使得袁世凯在孙中山回国的不到一个月后便含恨而终。

可袁世凯的死,却并不代表着中国乱世的结束,北洋系的各个军阀为了争夺袁世凯留下的财富,在古老而饱经沧桑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1917年5月,府院之争;同年7月,张勋复辟,段祺瑞声称:“不要宪法的共和”,这让1917年的孙中山历经了奔波,也逐渐拖垮了自己的身子,而宋庆龄在这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一直陪伴在孙中山的左右。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6)

(宋庆龄)

到1920年11月,粤军攻克广州之后,风雨飘摇了半生的孙中山,才终于在中华大地上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但好景不长的是,正当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大展宏图,兴师北伐之际,陈炯明却于1922年忽然率领4000余人的部队爆发了叛乱,并命令军舰对孙中山的住所进行炮击。一时之间,未提前防备的孙中山一行人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关键时刻,叶剑英等人率兵前来解围,但宋庆龄却依然要求孙中山跟着掩护的部队先走,正当孙中山犹豫之际,宋庆龄连忙对他说:“中国可以没有宋庆龄,但不能没有孙中山。”

虽然陈炯明的叛乱最终得以平定,但是在这场叛乱中让孙中山先走,留下自己逃亡的宋庆龄却中途流产,自此以后便再也不能怀孕。同时,历经了多年漂泊生活的孙中山也在一次次的颠簸中累坏的身体,走向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从事秘密工作多年,只因完成孙中山遗志

晚年时期的孙中山,经历数年的挫折和坎坷之后,对革命的道路逐渐明晰起来:筹建黄埔军校,和我党进行合作,从苏俄那里学习经验……一时间,虽仅居中华大地一隅的广州城,竟焕发出了勃勃的革命生机。可惜的是,这时的孙中山却是垂垂老矣,在他的心中也愈发感觉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自己恐怕是看不到了。

1924年,冯玉祥率领部队占领北京,软禁曹锟,并邀请孙中山北上进行建国谈判,而孙中山则欣然前往: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漂泊,而宋庆龄则依然在他的身边。在抵达北京的路途中,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直到前往医院检查,发现他已是肝癌晚期。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7)

(孙中山)

此后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孙中山一度陷入昏迷,在此期间,人们希望孙中山尽早立下遗嘱。于是,孙中山便分别立下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共三份遗嘱。当时前两份遗嘱均是孙中山口述,由汪精卫笔录;而后一份致苏联遗书则由孙中山用英语口述,由苏联顾问鲍罗廷记录。在记录完遗嘱之后,在场的孙中山之子:孙科,还有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纷纷于遗嘱之上进行签字,而孙中山本也要是在立好遗嘱之后,进行签字的。但是,他却隐隐听到了病房隔壁宋庆龄的哭声,于是便最终放下了笔。

等到3月11日凌晨,身体极度虚弱的孙中山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之后,才慢慢拿起笔,在遗嘱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立下的家事遗嘱中,他交代了自己全部的遗产:上海的一处住宅,一些衣服,一些书籍,虽然这些遗产十分清贫,但却是他一生中全部的财富,而这些他全部遗留给了宋庆龄。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8)

(孙中山遗嘱)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享年59岁。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的离世似乎也夺取了她自己一半的生命:自此以后,年仅32岁的宋庆龄便终身未嫁,孙中山平日生活的影子,也被保留在了宋庆龄的身上:孙中山生前很爱读书,于是宋庆龄便在自己家中的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图书;此外,孙中山还很喜欢鸽子,这也让宋庆龄遗留下了平日休闲时间喂鸽子的习惯。再后来,鸽子也在中国被寓意为和平。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这让继承孙中山遗志的宋庆龄宣布和蒋介石决裂,并且不再参加国民党的任何活动。此后,宋庆龄便和陈友仁前往苏联莫斯科,在欧洲游历多年。到1933年回国后,宋庆龄已经成为了共产国际中的秘密一员,并负责寻找当时潜伏在我党内部的叛徒,共产国际评价宋庆龄“对保密工作有着出色的理解”,但同时也不解为何丈夫孙中山已经去世,她却依然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抱有这么大的苦心。然而,在宋庆龄的心中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志,永远铭记在她的心中。

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这辈子做得最任性的事)(9)

1981年,在共产国际秘密工作多年的宋庆龄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我党的一员。而那时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的新中国,或许就是她和孙中山之间爱情最坚定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