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8日讯(记者 刘镇东 黄京)小学一年级开设甲骨文课,还纳入期末考试范围?近日,长沙县原陆新教育实践学校一年级期末考试推行甲骨文,100分的试题卷中有66分都与甲骨文相关,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甲骨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却能辨识甚至写出200余个甲骨文字,连家长都惊叹:“太厉害了,好惭愧,要和孩子一起补充新知识了。”

小学常用甲骨文(小学一年级考题现)(1)

用甲骨文作为汉字启蒙

甲骨文课程是该校老师汪瑾所设立,他所带的班级也是该校唯一一个开设甲骨文课程并将甲骨文纳入到期末试题中的班级。去年9月开学,汪瑾刚来到这所学校担任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学习语文,他想到了用甲骨文去做孩子的汉字启蒙,“我想让孩子吃的‘第一口奶’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汉字,而甲骨文特有的形象也能让孩子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一年级刚开学时,汪瑾带着班上的学生离开教室,从生活中去认识甲骨文,比如,看到一块田、两扇门、打开的伞等,让学生将其画出来,再回到教室,老师将其演变成所对应的甲骨文字再变成现在的简体字,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平时认识的汉字是这样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平”字的甲骨文为最上面一横,中间的三个点表示为呼出的气流。原来,“平”字的来源是在远古时代,士兵放哨时,如发现敌情,他的声音是抑扬顿挫的呼喊,如未发现,声音则较为平缓,而这也是“平”字的由来。汪瑾说:“给孩子讲像‘平’字这样相对抽象一点的甲骨文字,就会通过背后的小故事加深孩子的印象。”

小学常用甲骨文(小学一年级考题现)(2)

孩子通过甲骨文联想到三字经

汪瑾结合一年级语文课本挑选出了240个甲骨文字,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班上的孩子已经基本能够掌握,甚至能通过一个甲骨文字,联想出与该字相关的诗词。“识字和认字是相互支撑的,”汪瑾回忆,有一次学甲骨文学到“戈”字,孩子们不自觉的念出三字经里“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这句话,这种情况的发生已经变成了日常。

这次期末考试,汪瑾结合甲骨文与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将考试分为闯关游戏和笔试,共7关,第一关为甲骨文字谜、第二关为背诵三字经、第三关为背诵古诗、第四关为数数、第五关为听故事答题、第六关口语表达、第七关就是笔试。参加笔试有个前提是必须拿到闯关游戏中的6张pass卡,才能参加,且100分笔试试卷中有66分为甲骨文试题。汪瑾介绍,此次考卷中的甲骨文是与省甲骨文学会会长谢兆岗合作,围绕听说读写出考题,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断创新甲骨文授课方式

甲骨文的教学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据汪瑾介绍,许多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甲骨文,回家还会拿回去考他们的父母。家长被孩子带的也能认识不少甲骨文字,有家长们说:“我孩子有事没事就考我,每次她一回家我就有些紧张”“一学期结束,娘俩进步都不小”“孩子的试题好多都不会做,下学期要好好陪娃学习,不然都跟不上孩子们的知识存量”……

除了正式教学,汪瑾还为孩子们开设了甲骨文书法课。汪瑾表示,甲骨文的学习能够引导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领略中国古人造字的智慧,形成文化自信。

甲骨文起源于图画,表意鲜活生动。未来,汪瑾打算将甲骨文与古诗联系在一起,用甲骨文作画,表达出诗句含义。在不脱离孩子本身的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甲骨文授课方式,让孩子更好的了解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