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怨读书太苦怎么办(是给孩子最糟糕的暗示)(1)

读书不会快乐,这是家长心里最大的误区。

其实,读书过程中偶尔需要的坚持只是成长路上一个不值得一提的风雨历练,而那些层出不穷的收获和感动,才是读书路上延绵不绝的风景。

01

周末月宝和几个学龄前小朋友一起玩,她们用粉笔在地上画画,画着画着,月宝噔噔地跑过来,说:“妈妈,你给我们出数学题吧!”

一位家长吃惊地望着我:“你家孩子居然爱做数学题吗?我家莹莹一提数学就头疼。”

果然,莹莹一听大家要做数学题,就撅着嘴过来拉妈妈的手:“我想回家了……”

我被月宝拉到一群小朋友中间,这么多人怎么出题呢?我说不如玩个游戏吧,你们围成圈,都背对着我,我出一个计算题,你们在地上写出答案。

“好!”大家纷纷围到我身边,转过身去,我一说题,她们就迅速在地上写起答案了。

都做完后,大家一核对,有人全做对了,有人做错了,做错的小朋友拉着我的衣服不停地喊:“再做一个再做一个!”

我又来出题,这次大家都谨慎了,明显放慢速度,确定了答案才给我看。慢慢的,孩子们正确率越来越高。

但是几轮下来,他们有点玩腻了,有小朋友喊:“我想玩跳房子,阿姨你给我们画跳房子吧!”

好啊!我给他们画了一个跳房子,然后在旁边写了一个算式:“这道题的结果,是跳房子过程中不能踩的那个数字。”

刚刚算数算累了的小孩儿们一个个又开始掰起手指头来了,大家一边算,一边跳,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一个旁观了很久的爸爸走过来说:“这个挺有意思的,又锻炼身体又学数学。”

我说是呀,小孩子就是通过“玩”来学习的。

我看向莹莹妈妈的方向,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们已经走了。

孩子抱怨读书太苦怎么办(是给孩子最糟糕的暗示)(2)

02

我一直想对莹莹妈妈说这句话,“小孩子是通过玩来学习的”,但是我知道她不会相信的。

莹莹妈妈是那种典型的虎妈,从小就非常焦虑孩子的学习,我家月宝和她家莹莹一般大,月宝每天在公园里晒太阳,还不知“老师”为何物的时候,莹莹已经快从皇家少儿英语毕业了。

莹莹一上幼儿园,莹妈就开始为她的小学做准备了,语文、数学、英语、样样都在外面补课,莹妈经常对孩子说:“小时候不吃苦,长大了就要吃一辈子苦。”

我不敢说,自己在这样一个模范虎妈面前是没有任何压力的,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放任月宝,是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于是我就经常在莹莹面前探探虚实,看看莹妈的教育成果。

结果就是,月宝和莹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相上下,不是因为月宝厉害,而是莹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

而且莹莹现在非常抵触去上课外班,一旦有机会就饿虎扑食一般抢爸爸的手机看。

莹莹现在的表现,真的已经和那些十四五岁厌学的孩子所差无几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倒不觉得是因为上了太多课外班所致,因为莹妈自己也说,她给孩子上的那些课外班都是很有意思的,寓教于乐那种。

莹妈最失误的地方,其实是她一直在给孩子灌输“读书太苦”的理念。

“你天天玩,以后怎么能有出息?”

“你不吃苦,以后怎么能享受到甜?”

“学习就是很苦,但妈妈希望你坚持!”

……

她刚五岁,就要坚持承受学习的苦,这个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漫长、有点沉重呢?

孩子抱怨读书太苦怎么办(是给孩子最糟糕的暗示)(3)

03

读书需要持之以恒,读书需要百战不殆。读书太苦,一直是前辈给后人的暗示。

你小时候一定喝过这样的鸡汤吧?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小时候一定听过这样的励志故事吧?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在我年少的岁月里,也有这样一段喝着鸡汤读书的时光。

我学英语非常吃力,学历史也毫无兴趣, 背政治的时候一边念书,一边要给自己打气:“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

后来我吃了这些苦,因此成为人上人了吗?

并没有!

实情是我再也没有去触碰这些我不擅长的领域,一毕业我就甩掉了它们!

而如今让我赖以为生的物理学,从来没有让我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我热爱的文学也从来没在成长过程中耗费我半点心力。

这两科一文一理,丝毫不能证明我的大脑构造偏向哪一边,却能说明,成就我们的绝非干巴巴的吃苦,而是兴趣,是热爱。

04

最近大家都在忙着小学报名,于是耳边总是听到这样的声音:“一上小学你就玩不了了,一上学你就栓上套了,一上学就有老师管着你了,一上学你苦日子就来了!”

亲爱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孩子还没上学,就先给学校打了20分的印象分,把吃苦这种“负担”烙印在孩子心里,他以后上学能快乐吗?

快乐读不好书,读书不会快乐,这是家长心里最大的误区。秉持这样的说法的成人,他们本身也觉得学习是不快乐的。

用学钢琴举个例子吧。

记得当时给月宝选钢琴老师的时候,我作了很多比较,我最看重的不是老师有多高的技巧,而是老师弹钢琴时的状态,有的老师弹琴很机械,指法流畅但生硬,技巧娴熟却苍白,而有的老师弹琴很忘我,弹琴时浑身的音乐细胞都在跃动。

我选择了后者,现在月宝学了几年琴下来,不能说有多高的技巧,但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对音乐的感知力有大大的提升。她觉得弹琴是件美好的事,而不是像很多琴童那样,流着眼泪把自己变成节拍器。

无论是学知识,还是学艺,我更相信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技巧,而是对一类知识的深刻领悟,对一门艺术的精神修为。

孩子抱怨读书太苦怎么办(是给孩子最糟糕的暗示)(4)

05

我高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讲起数学来声情并茂,精彩绝伦,你可能难以想象,这八个字可以和数学课联系在一起,但是用这八个字形容他的课一点也不过分。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感觉数学就是一种游戏,就像猜谜语,就像走迷宫,数学能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成就和惊喜。

若干年后,也就是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里发现他发的一张图文,是他大学时做的一本习题集,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解题过程,他说,那时候做题特别上瘾,不管上什么课都在下面偷偷做题。

热爱是会传染的,当那些成人引领者自身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站在他身后的孩子自然也会被光芒笼罩,觉得自身充满力量。

学习需要刻苦,但是学习中的苦与乐从来都是忧喜参半的,甚至快乐永远应该更胜一筹。

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快乐越多,收获的成就越大,信心和欲望也越强烈,那么困难就像游戏中偶尔出现的大BOSS,它的出现只会让我们觉得游戏更具挑战,而不是压根进行不下去。

读书是滋养,是充电,就像树木要从土壤里汲取养分,才有力量参天。这是一种本能,而非苦难。

读书就是读书,它不是什么“磨炼”,不是光宗耀祖的工具,不是改变命运的筹码,读书一旦过早地背负了其他目的性,就会变得苦涩和干瘪

过度夸大读书的“苦痛”,只能让孩子提前对学习这件事没有好感!

读书只是读书,读书是唯一的目的,当你发现了读书的乐趣,当你觉得读书能让你成长,当你从读书的过程中能够源源不断的汲取力量和信心,你才会觉得读书有意义。这也是读书唯一的意义。

孩子抱怨读书太苦怎么办(是给孩子最糟糕的暗示)(5)

06

小区里有一个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偶尔出来玩,也要带本故事书。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妈妈管得太严了,后来才知道她是老二,家里的哥哥正在考大学,妈妈平时工作忙,根本没太多时间陪她玩,她在家里无聊的时候,就喜欢翻哥哥的书。

她妈妈说,这孩子从小就认识了很多字,尤其喜欢看故事,每当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兴奋的又跳又叫,迫不及待的把情节讲给爸妈和哥哥听,有时候,也会因为读到一个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读书使孩子流泪,只不过,有的孩子是被书籍的内容所打动,有的孩子却是被读书的苦闷所伤害。这两种体悟将会使孩子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有的孩子顺着对书籍的渴求,一路走向光明和热爱,有的孩子却顶着读书的苦痛,一路承受隐忍和逃避。

这其中,成人的读书观,对孩子的暗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读书苦,读书过程中偶尔需要的坚持只是成长路上一个不值得一提的风雨历练,而那些层出不穷的收获和感动,兴奋和荣耀才是读书路上延绵不绝的风景!

月宝也快上小学了,我对她说,你很快就会接触到很多有意思的知识,你将遇到很多出色的老师和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才华,越来越有能力,你将成为更棒的自己!

这是一件听起来就很燃的事,对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