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光

河南女孩招弟的名字是爷爷取的。从小她就觉得自己的名字和别人不一样,知道 “招弟”是想让她招个弟弟的意思以后,更是深受困扰,非常自卑。2021年夏天,她开始准备改名。为此她在社交平台和网络上查找了很多资料,还准备好了一套“话术”,包括怎么和户籍民警打交道。办理改名手续没有花太长时间,手续三四天就跑完了,但是说服民警的过程很难。2021年8月21日,她终于改名成功。

女儿招弟改名(河南女孩招弟改名成功)(1)

“招弟”的故事很让人动容。她们的讲述,让人们了解了这个名字带给她们的折磨,以及为了改名付出的辛劳。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腿,面对别人的质疑和不解,还要一遍遍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就难怪一个个改名成功的“招弟”,会在网上发布攻略,分享自己的喜悦。但实际上,她们改名原本不用这么麻烦。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户口登记条例》登记条例对于公民变更姓名也有详细的办理要求。

有法律人士解读说,“只要不违法违规,没有违反公序良俗,没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改名属于公民正当行使权利,公安机关不该拒绝。”虽然合法合理,但现实中“改名非常麻烦,能不改就不改”却是大家的普遍印象。

女儿招弟改名(河南女孩招弟改名成功)(2)

不可否认的是,2021年颁布的《民法典》在法律上保障了民众依法改名的权利。现实中,只要资料合法合规,很多人在依法申请后,在公安机关的积极配合下,也顺利改了名。但一些地方针对公民改名出台了办事规范,对哪些情形属于能改名的做了具体规定,除了父母离婚、收养这类客观情形,一般姓名违背公序良俗或者冷僻字的才能改名,实际上限缩了公民改名的权利。而“招弟”“胜男”这类带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名字,在一些地方并不被认为属于必须要改名的行列里。

公安部门有这样的限缩,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日常生活当中,名字的改变涉及的并非只是公安机关一家而已,一个人从出生、上学、毕业、就业、结婚、生育等等,生命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上自己的名字,从而留下许多带有个人印记的信息,毕业证、结婚证、手机号、银行卡、劳动合同、社会保障信息、档案等等,身份证可以重新申领,但还有很多信息是没有办法修改的,这导致很多人改名之后,在提供旧证件的同时往往必须附加一份公安机关开具的姓名修改的证明,来证明曾经的“张三”就是现在的“李四”。

女儿招弟改名(河南女孩招弟改名成功)(3)

随着年纪的增长,留下个人信息的地方就会越多,改名之后的影响也就会越大,因此很多人选择在小时候改名。不过这时候通常作主的还是父母,像“招弟”“胜男”这类带有父母某种期许的名字,当然很难在小时候获得父母的首肯成功改名的。所以带着这些名字长大的女孩子,成年之后大都想摆脱这些标签,卸下曾经背负的压力。

河南这位女孩提到,当办事民警跟她说“这个名字没什么”“你这个理由最后一定是审批不过的”,她“实际上有点生气了”。这个细节,每个想改名的“招弟”几乎都会提到。在《更名申请书》中有人写道,“本人现用名含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中常引起他人对本人的嘲笑与误解,严重伤害了本人的感情。”短短一行字背后,是一个个“招弟”们难以言说的伤害。

女儿招弟改名(河南女孩招弟改名成功)(4)

那位办事民警或许没有什么恶意,或许也只是担心改名之后的麻烦,但是这种脱口而出的否定,实际上是否定了一个公民改名的权利,也忽视了“招弟”这个名字背后的落后思想,同样也是忽视了“招弟”们所遭遇的歧视。

从“招弟”们遭遇来看,一些基层派出所尊重民众改名权利的意识还需要加强。或许改名对个人生活会造成不便,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也都是由改名的人自己来承担的。一味地阻拦,除了徒增个人烦恼,在双方之间造成误会,没有任何好处。

每个人都享有姓名权,但这个权利往往一开始并非由自己,而是由父母或者长辈来行使。所以大部分人的名字往往都代表了上一代的某种期许和愿望,但父母有时候也不知道这些名字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那些特立独行的个性名字是否会让孩子显得格格不入,那些带着落后思想的名字,是否会让孩子否定自己。这也提醒父母们在起名字的时候,需多想一想,尊重孩子,要从给他们起名时开始。

,